一种抗剥离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16711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抗剥离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甲基丙烯酸异辛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剥离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改性沥青
,尤其涉及一种抗剥离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在交通流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沥青路面产生了多种早期损坏现象。水损害是沥青路面最典型早期损害之一。研究表明,产生路面水损害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不足,最终使得沥青从集料表面剥离从而导致路面发生破坏。
[0003]为提高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一种有效的办法是向沥青中添加抗剥离剂。目前常采用的抗剥离剂有消石灰或水泥,胺类抗剥离剂和非胺类抗剥离剂等。这些小分子抗剥落剂在路面使用过程中往往会慢慢流失,从而失去抗剥离性能。而高分子抗剥落剂研究还未见报道。
[0004]专利申请202111125632.7提供了一种高粘度改性沥青制备方法。该专利申请采用聚甲基丙烯酸异辛酯改性沥青,可大大提高沥青粘度。但该改性对提高沥青抗剥离性能作用有限。本专利技术采用甲基丙烯酸异辛酯

丙烯酸共聚物改性沥青,不但保持了原聚甲基丙烯酸异辛酯改性沥青高粘度的优点,而且赋予改性沥青更好的抗剥离性能,改性沥青的性能更加优异,应用价值更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种抗剥离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甲基丙烯酸异辛酯

丙烯酸共聚物改性沥青,具体制备方法为:
[0006](1)甲基丙烯酸异辛酯

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在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甲基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和偶氮二异丁腈,磁力搅拌,待偶氮二异丁腈完全溶解后,用氩气吹走烧瓶上方的空气,然后升温到80℃搅拌反应3h,再升温到90℃反应1h,最后升温到100℃反应1h,得到甲基丙烯酸异辛酯

丙烯酸共聚物。
[0007](2)抗剥离改性沥青的制备:在不锈钢杯中先加入基质沥青,然后加入甲基丙烯酸异辛酯

丙烯酸共聚物,置于电炉上加热,待混和液达165℃时,先用不锈钢棒手工搅拌5min,然后用高速剪切机以1500转/min转速剪切5min,剪切完毕,混和液置于160℃烘箱中保温4h,得到抗剥离改性沥青。
[0008]优选的,制备方法(1)中,甲基丙烯酸异辛酯和丙烯酸质量比为10∶(0.5

1);制备方法(2)中,基质沥青和甲基丙烯酸异辛酯

丙烯酸共聚物质量比为100∶(2

6)。
[0009]本专利技术制备的改性沥青,不但具有高粘度,而且具有很好的抗剥离性能,具有重大应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方案来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下面的实施例为本专利技术的示例,仅用来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限于本专利技术。
[0011]实验所用沥青为韩国双龙70号基质沥青。集料选用玄武岩。
[0012]沥青与粗集料的粘附性,采用水煮法进行测试,具体操作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

2011)中T0616

1993水煮法规程进行。沥青的剥离面积越小,说明沥青与粗集料的粘附性越好,抗剥离效果越好。
[0013]实施例1
[0014]甲基丙烯酸异辛酯

丙烯酸(10∶0.5)共聚物的合成:在100mL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甲基丙烯酸异辛酯30.0g、丙烯酸1.5g和偶氮二异丁腈0.15g,磁力搅拌,待偶氮二异丁腈完全溶解后,用氩气吹走烧瓶上方的空气,然后升温到80℃搅拌反应3h,再升温到90℃反应1h,最后升温到100℃反应1h,得到甲基丙烯酸异辛酯

丙烯酸(10∶0.5)共聚物。
[0015]实施例2
[0016]甲基丙烯酸异辛酯

丙烯酸(10∶1)共聚物的合成:在100mL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甲基丙烯酸异辛酯30.0g、丙烯酸3.0g和偶氮二异丁腈0.15g,磁力搅拌,待偶氮二异丁腈完全溶解后,用氩气吹走烧瓶上方的空气,然后升温到80℃搅拌反应3h,再升温到90℃反应1h,最后升温到100℃反应1h,得到甲基丙烯酸异辛酯

丙烯酸(10∶1)共聚物。
[0017]实施例3
[0018]在不锈钢杯中加入基质沥青100.0g,然后加入甲基丙烯酸异辛酯

丙烯酸(10∶0.5)共聚物2.0g,置于电炉上加热,待混和液达165℃时,先用不锈钢棒手工搅拌5min,然后用高速剪切机以1500转/分钟的转速剪切5min,剪切完毕,混和液置于160℃烘箱中保温4h,得到抗剥离改性沥青。采用玄武岩集料,经水煮法测试,得剥离面积为12%。
[0019]实施例4
[0020]在不锈钢杯中加入基质沥青100.0g,然后加入甲基丙烯酸异辛酯

丙烯酸(10∶1)共聚物2.0g,置于电炉上加热,待混和液达165℃时,先用不锈钢棒手工搅拌5min,然后用高速剪切机以1500转/分钟的转速剪切5min,剪切完毕,混和液置于160℃烘箱中保温4h,得到抗剥离改性沥青。采用玄武岩集料,经水煮法测试,得剥离面积为12%。
[0021]实施例5
[0022]在不锈钢杯中加入基质沥青100.0g,然后加入甲基丙烯酸异辛酯

丙烯酸(10∶0.5)共聚物4.0g,置于电炉上加热,待混和液达165℃时,先用不锈钢棒手工搅拌5min,然后用高速剪切机以1500转/分钟的转速剪切5min,剪切完毕,混和液置于160℃烘箱中保温4h,得到抗剥离改性沥青。采用玄武岩集料,经水煮法测试,得剥离面积为9%。
[0023]实施例6
[0024]在不锈钢杯中加入基质沥青100.0g,然后加入甲基丙烯酸异辛酯

丙烯酸(10∶1)共聚物4.0g,置于电炉上加热,待混和液达165℃时,先用不锈钢棒手工搅拌5min,然后用高速剪切机以1500转/分钟的转速剪切5min,剪切完毕,混和液置于160℃烘箱中保温4h,得到抗剥离改性沥青。采用玄武岩集料,经水煮法测试,得剥离面积为9%。
[0025]实施例7
[0026]在不锈钢杯中加入基质沥青100.0g,然后加入甲基丙烯酸异辛酯

丙烯酸(10∶0.5)共聚物6.0g,置于电炉上加热,待混和液达165℃时,先用不锈钢棒手工搅拌5min,然后用高速剪切机以1500转/分钟的转速剪切5min,剪切完毕,混和液置于160℃烘箱中保温4h,得到抗剥离改性沥青。采用玄武岩集料,经水煮法测试,得剥离面积为6%。
[0027]实施例8
[0028]在不锈钢杯中加入基质沥青100.0g,然后加入甲基丙烯酸异辛酯

丙烯酸(10∶1)共聚物6.0g,置于电炉上加热,待混和液达165℃时,先用不锈钢棒手工搅拌5min,然后用高速剪切机以1500转/分钟的转速剪切5min,剪切完毕,混和液置于160℃烘箱中保温4h,得到抗剥离改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剥离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甲基丙烯酸异辛酯

丙烯酸共聚物改性沥青,具体制备方法为:(1)甲基丙烯酸异辛酯

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在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甲基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和偶氮二异丁腈,磁力搅拌,待偶氮二异丁腈完全溶解后,用氩气吹走烧瓶上方的空气,然后升温到80℃搅拌反应3h,再升温到90℃反应1h,最后升温到100℃反应1h,得到甲基丙烯酸异辛酯

丙烯酸共聚物;(2)抗剥离改性沥青的制备:在不锈钢杯中先加入基质沥青,然后加入甲基丙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福根胡正新朱雪华石鹏程沈菊男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