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吸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6655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吸栓装置,包括吸栓管,吸栓管外壁设置有固定组件,吸栓管的内腔设置有吸栓组件,固定组件由球囊、通道和控制管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吸栓管、固定组件和长鞘管相配合的设置方式,能够利用球囊加强导管在血管中的固定,在取栓时尽可能的减少了肠系膜上动脉血管壁的损伤现象,提高了取栓时的安全性及取栓效率,同时长鞘管的设置,起到固定肠系膜上动脉血管并勾住血管起始处的作用,且可予以球囊21阻断取栓时的血流作用,利于提高吸栓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吸栓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进而本实用使用成本低,实用性高,利于进行推广,以便于长期使用。以便于长期使用。以便于长期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吸栓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吸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吸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临床上的危重疾病,早期快速取出栓子并恢复主干血运对降低肠坏死至关重要,对于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栓子而言,大多为房颤患者的陈旧性栓子从心脏脱落随着血流冲入至肠系膜上动脉主干栓塞引起,针对现有的取栓装置,比如DSA下Fogarty取栓,由于肠系膜主干侧枝较多存在残余栓子掉落至侧枝及远端血管栓塞风险,安全性较低;而机械取栓技术如使用吸栓导管(AniogJet)而言,则价格较贵(2

3万一根),使用成本较高,因此,需要设置一款安全性较高且使用成本较低的吸栓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吸栓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吸栓装置,包括吸栓管,所述吸栓管上午外壁设置有用于位置固定的固定组件,所述吸栓管的内腔设置有吸栓组件;
[0005]所述固定组件由球囊、通道和控制管组成,所述球囊固定设置于吸栓管端头处的外壁,所述通道开设于吸栓管内腔的一侧,且所述控制管设置于通道的内腔。
[0006]优选的,所述吸栓管包括导管、T型接头和通孔,所述T型接头固定设置于导管的端部,所述通孔开设于T型接头的中部,且所述T型接头的外壁设置有操作手柄。
[0007]优选的,所述操作手柄包括手柄本体、两个调节按钮、两个牵引滑块和两个连接组件,两个所述调节按钮均设置于手柄本体的外壁,所述手柄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止血组件,且两个所述牵引滑块均设置于手柄本体的内腔。
[0008]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两个牵引丝和两个空腔,两个所述空腔对称开设于导管内腔的两侧,且两个所述牵引丝分别固定设置于两个空腔的内腔。
[0009]优选的,所述止血组件包括止血管、三通阀和连接管,所述止血管设置于T型接头的外壁,且所述三通阀设置于止血管和连接管之间。
[0010]优选的,所述吸栓组件包括长鞘管,所述长鞘管设置于导管的内腔,且所述长鞘管的一端穿过通孔的内腔并延伸至外部。
[0011]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由管体、固定环和多个挤压块组成,所述固定环套设于管体的外壁,且多个所述挤压块等间隔固定设置于固定环的内壁。
[0012]优选的,所述长鞘管包括鞘管主体、连接环、两个卡块和两个卡槽,两个所述卡块对称固定设置于连接环的一侧,两个所述卡槽对称开设于T型接头的端部,两个所述卡块分别与两个卡槽的内腔卡接,且所述连接环套设于鞘管主体的外壁。
[0013]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4](1)本专利技术利用吸栓管、固定组件和长鞘管相配合的设置方式,能够利用球囊加强导管在血管中的固定,在取栓时尽可能的减少了肠系膜上动脉血管壁的损伤现象,提高了取栓时的安全性及取栓效率,同时长鞘管的设置,起到固定肠系膜上动脉血管并勾住血管起始处的作用,且可予以球囊阻断取栓时的血流作用,利于提高吸栓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吸栓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进而本实用使用成本低,实用性高,利于进行推广,以便于长期使用;
[0015](2)本专利技术利用操作手柄的设置,能够控制导管的预设方向及预设角度,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导管端头处的调整,便于医生取栓工作的进行,利于提高取栓时的便捷性,且导管近端较之端头处硬度较高,能够在操作使用时避免近端处随之端头发生变形,利于保证取栓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便于提高取栓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导管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导管俯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操作手柄俯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调节按钮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连接管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连接管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本专利技术长鞘管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9为本专利技术长鞘管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吸栓管;11、导管;12、T型接头;13、通孔;2、固定组件;21、球囊;22、通道;23、控制管;3、操作手柄;31、手柄本体;32、调节按钮;33、牵引滑块;34、牵引丝;4、止血组件;41、止血管;42、三通阀;43、连接管;431、管体;432、固定环;433、挤压块;5、长鞘管;51、鞘管主体;52、连接环;53、卡块;54、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图1

5所示的一种用于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吸栓装置,包括吸栓管1,吸栓管1上午外壁设置有用于位置固定的固定组件2,吸栓管1的内腔设置有吸栓组件,吸栓管1中的导管11呈圆柱状的管状结构,导管11为高分子材料,且导管11两端部的硬度不同,为高分子材料挤压而成,导管11的两端分别为端头与近端,其端头是用于伸入患者体内的一端,其近端则与操作手柄3进行连接;
[0028]固定组件2由球囊21、通道22和控制管23组成,通道22在导管11的管壁处开设,用于容纳控制管23,球囊21固定设置于吸栓管1端头处的外壁,通道22开设于吸栓管1内腔的
一侧,且控制管23设置于通道22的内腔,通道22的内腔与T型接头12的端部相连通,控制管23一端与球囊21的内腔相连通,其另一端穿过T型接头12的端部后延伸至外部,且控制管23由阀门进行控制,以便于能够控制球囊21的鼓起使用状态,球囊21的设置,能够在导管11伸入体内进行使用时,对其的位置进行相对固定使用,同时能够较好的隔绝血管近端血的流入,进而能够在吸栓时,避免血流冲刷引起的栓子二次脱落现象;
[0029]吸栓管1包括导管11、T型接头12和通孔13,T型接头12固定设置于导管11的端部,通孔13开设于T型接头12的中部,且T型接头12的外壁设置有操作手柄3,导管11的近端硬度大于导管11端头的硬度,使导管11的端头处在发生弯曲时,其近端及操作手柄3处均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形现象,利于提高医生在操作时的便捷性和精准度;
[0030]操作手柄3包括手柄本体31、两个调节按钮32、两个牵引滑块33和两个连接组件,两个调节按钮32均设置于手柄本体31的外壁,手柄本体31的一侧设置有止血组件4,且两个牵引滑块33均设置于手柄本体31的内腔,手柄本体31上沿轴向设置有滑动槽,牵引滑块33位于滑动槽中,并且与牵引丝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吸栓装置,包括吸栓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栓管(1)外壁设置有用于位置固定的固定组件(2),所述吸栓管(1)的内腔设置有吸栓组件;所述固定组件(2)由球囊(21)、通道(22)和控制管(23)组成,所述球囊(21)固定设置于吸栓管(1)端头处的外壁,所述通道(22)开设于吸栓管(1)内腔的一侧,且所述控制管(23)设置于通道(22)的内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吸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栓管(1)包括导管(11)、T型接头(12)和通孔(13),所述T型接头(12)固定设置于导管(11)的端部,所述通孔(13)开设于T型接头(12)的中部,且所述T型接头(12)的外壁设置有操作手柄(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吸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手柄(3)包括手柄本体(31)、两个调节按钮(32)、两个牵引滑块(33)和两个连接组件,两个所述调节按钮(32)均设置于手柄本体(31)的外壁,所述手柄本体(31)的一侧设置有止血组件(4),且两个所述牵引滑块(33)均设置于手柄本体(31)的内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吸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两个牵引丝(34)和两个空腔,两个所述空腔对称开设于导管(11)内腔的两侧,且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钻标郎德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