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卡连接器、卡座及卡座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6500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2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卡连接器、卡座及卡座组件。卡座的十个弹片沿第一方向排布成第一排弹片至第五排弹片,第二排弹片与第三排弹片的中心间距和第三排弹片与第四排弹片的中心间距,大于第一排弹片与第二排弹片的中心间距及第四排弹片与第五排弹片的中心间距;当电子设备插入Nano SIM卡时,第二排弹片至第四排弹片一一对应地电连接NanoSIM卡的六个金手指,第一排弹片和第五排弹片抵持Nano SIM卡;当电子设备插入第二NM卡时,十个弹片一一对应地电连接第二NM卡的十个金手指。上述电子设备的卡座组件能够兼容Nano SIM卡和第二NM卡,无需额外设置单独适配存储卡的卡座组件,有利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有利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有利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设备、卡连接器、卡座及卡座组件


[0001]本申请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卡连接器、卡座及卡座组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设备产品的发展,电子设备内需要设置多张信息卡,以满足其功能性的需求。以手机为例,通常手机内需要设置客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及存储卡等。各类信息卡均需要对应的卡座组件与之相匹配,因此,电子设备内通常需要设置多个卡座组件,导致卡座组件的占板面积需求在变大,占用了电子设备内部的空间,严重制约了电子设备轻薄化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卡连接器、卡座及卡座组件,电子设备的卡座组件能够兼容Nano SIM卡和第二NM卡,无需额外设置单独适配存储卡的卡座组件,有利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卡座和卡托,卡托可拆卸地插接卡座。电子设备的卡座组件包括上述卡座和卡托。卡座包括阵列排布的十个弹片,十个弹片沿第一方向排布成第一排弹片至第五排弹片;第二排弹片与第三排弹片的中心间距大于第一排弹片与第二排弹片的中心间距,且大于第四排弹片与第五排弹片的中心间距;第三排弹片与第四排弹片的中心间距大于第一排弹片与第二排弹片的中心间距,且大于第四排弹片与第五排弹片的中心间距。
[0005]当卡托安装有Nano SIM卡时,第二排弹片至第四排弹片一一对应地电连接Nano SIM卡的六个金手指,第一排弹片和第五排弹片抵持Nano SIM卡;当卡托安装有第二NM卡时,十个弹片一一对应地电连接第二NM卡的十个金手指,第二NM卡的卡体的尺寸与Nano SIM卡的卡体的尺寸相同。
[0006]在本申请中,通过设置多个弹片的排布方式和中心间距,使得多个弹片能够形成多种组合,多种组合中的弹片数量及位置能够与多种类型的信息卡(例如Nano SIM卡和第二NM卡)的金手指数量及位置相适配,使得卡连接器能够与不同类型的信息卡实现通信,实现多卡兼容,可拓展性较好。因此,当卡连接器应用于电子设备的卡座组件时,电子设备能够通过同一个卡座组件适配多种类型的信息卡,从而减少了卡座组件的数量,降低了对电子设备内部空间的占用,有利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
[0007]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排弹片与第二排弹片的中心间距可以在1.0mm至3.0mm的范围内,例如在1.0mm至1.7mm的范围内;第二排弹片与第三排弹片的中心间距可以在1.0mm至3.0mm的范围内,例如在1.5mm至2.8mm的范围内;第三排弹片与第四排弹片的中心间距在1.5mm至2.8mm的范围内;第四排弹片与第五排弹片的中心间距在1.0mm至1.7mm的范围内。
[0008]由于Nano SIM卡和第二NM卡的金手指的数量不同,金手指的形状不同,金手指的
排布位置以及金手指的间隔距离也不同,通过第一弹片至第十弹片的间距的独特设计,实现卡连接器能够在兼容Nano SIM卡和第二NM卡的基础上,有效降低当Nano SIM卡设置于卡连接器,Nano SIM卡的金手指与卡连接器的弹片发生短路的风险,当第二NM卡设置于卡连接器,第二NM卡的金手指与卡连接器的弹片发生短路的风险,使得卡连接器与Nano SIM卡和第二NM卡的电连接关系可靠,实现Nano SIM卡以及第二NM卡可以分时共用同一个卡连接器。
[0009]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十个弹片沿第二方向排布成第一列弹片和第二列弹片,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第一列弹片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弹片、第三弹片、第五弹片、第七弹片以及第九弹片,第二列弹片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二弹片、第四弹片、第六弹片、第八弹片以及第十弹片。
[0010]当卡托安装有Nano SIM卡时,第一弹片和第三弹片电连接Nano SIM卡的同一个金手指,第二弹片和第四弹片电连接Nano SIM卡的同一个金手指;或者,第一排弹片抵持Nano SIM卡的卡体;和/或,当卡托安装有Nano SIM卡时,第九弹片和第七弹片电连接Nano SIM卡的同一个金手指,第十弹片和第八弹片电连接Nano SIM卡的同一个金手指;或者,第五排弹片抵持Nano SIM卡的卡体。
[0011]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处理器,处理器包括接口控制器、存储卡控制器及SIM卡控制器,接口控制器电连接存储卡控制器及SIM卡控制器,且电连接十个弹片。当卡托安装有Nano SIM卡时,接口控制器控制SIM卡控制器与Nano SIM卡通信;当卡托安装有第二NM卡时,接口控制器控制存储卡控制器与第二NM卡通信。
[0012]在本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能够通过处理器自动识别信息卡类型,并控制与信息卡对应的控制器与卡连接器导通,使得信息卡能够与电子设备能够自动匹配,从而进行通信,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0013]示例性的,处理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识别与卡连接器连接的信息卡的类型。例如,处理器可以依次导通多个控制器与卡连接器,通过控制器与信息卡的匹配情况识别信息卡的类型。或者,处理器也可以设有用于检测信息卡类型的检测电路,处理器能够依据检测电路的检测结果识别信息卡的类型。本申请实现方式不对处理器识别信息卡类型的具体方式进行严格限定。
[0014]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卡托安装有第一NM卡时,第二排弹片至第五排弹片一一对应地电连接第一NM卡的八个金手指,第一排弹片抵持第一NM卡,第一NM卡的卡体的尺寸与Nano SIM卡的卡体的尺寸相同。在本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能够兼容Nano SIM卡、第一NM卡及第二NM卡。
[0015]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十个弹片沿第二方向排布成第一列弹片和第二列弹片,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第一列弹片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弹片、第三弹片、第五弹片、第七弹片以及第九弹片,第二列弹片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二弹片、第四弹片、第六弹片、第八弹片以及第十弹片。当卡托安装有第一NM卡时,第一弹片和第三弹片电连接第一NM卡的同一个金手指,第二弹片和第四弹片电连接第一NM卡的同一个金手指;或者,第一排弹片抵持Nano SIM卡的卡体。
[0016]在本实现方式中,卡连接器的第三弹片至第八弹片能够一一对应地抵持且电连接Nano SIM卡的第一金手指至第六金手指,卡连接器的第三弹片至第十弹片能够一一对应地
抵持且电连接第一NM卡的第一金手指至第八金手指,卡连接器的第一弹片至第十弹片一一对应地抵持且电连接第二NM卡的第一金手指至第十金手指,因此卡连接器能够兼容Nano SIM卡、第一NM卡以及第二NM卡。
[0017]其中,卡连接器的第二排弹片与第三排弹片的中心间距及第三排弹片与第四排弹片的中心间距设置在1.5mm至2.8mm的范围内,第一排弹片与第二排弹片的中心间距设置在1.0mm至1.7mm的范围内,第四排弹片与第五排弹片的中心间距设置在1.0mm至1.7mm的范围内,使得第三弹片至第八弹片能够分别与Nano SIM卡的六个金手指通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设备(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卡座(1)和卡托(2),所述卡托(2)可拆卸地插接所述卡座(1);所述卡座(1)包括阵列排布的十个弹片,十个所述弹片沿第一方向排布成第一排弹片(11a、11b)至第五排弹片(11i、11j);第二排弹片(11c、11d)与第三排弹片(11e、11f)的中心间距大于所述第一排弹片(11a、11b)与所述第二排弹片(11c、11d)的中心间距,且大于所述第四排弹片(11g、11h)与所述第五排弹片(11i、11j)的中心间距;所述第三排弹片(11e、11f)与第四排弹片(11g、11h)的中心间距大于所述第一排弹片(11a、11b)与所述第二排弹片(11c、11d)的中心间距,且大于所述第四排弹片(11g、11h)与所述第五排弹片(11i、11j)的中心间距;所述第二排弹片(11c、11d)与所述第三排弹片(11e、11f)的中心间距在1.0mm至3.0mm的范围内,所述第三排弹片(11e、11f)与所述第四排弹片(11g、11h)的中心间距在1.0mm至3.0mm的范围内;当所述卡托(2)安装有Nano SIM卡(3)时,所述第二排弹片(11c、11d)至所述第四排弹片(11g、11h)一一对应地电连接所述Nano SIM卡(3)的六个金手指,所述第一排弹片(11a、11b)和所述第五排弹片(11i、11j)抵持所述Nano SIM卡(3);当所述卡托(2)安装有第二NM卡(5)时,十个所述弹片一一对应地电连接所述第二NM卡(5)的十个金手指,所述第二NM卡(5)的卡体(51)的尺寸与所述Nano SIM卡(3)的卡体(31)的尺寸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弹片(11a、11b)与所述第二排弹片(11c、11d)的中心间距在1.0mm至1.7mm的范围内;所述第二排弹片(11c、11d)与所述第三排弹片(11e、11f)的中心间距在1.5mm至2.8mm的范围内;所述第三排弹片(11e、11f)与所述第四排弹片(11g、11h)的中心间距在1.5mm至2.8mm的范围内;所述第四排弹片(11g、11h)与所述第五排弹片(11i、11j)的中心间距在1.0mm至1.7mm的范围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100),其特征在于,十个所述弹片沿第二方向排布成第一列弹片和第二列弹片,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列弹片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弹片(11a)、第三弹片(11c)、第五弹片(11e)、第七弹片(11g)以及第九弹片(11i),所述第二列弹片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二弹片(11b)、第四弹片(11d)、第六弹片(11f)、第八弹片(11h)以及第十弹片(11j);当所述卡托(2)安装有Nano SIM卡(3)时,所述第一弹片(11a)和所述第三弹片(11c)电连接所述Nano SIM卡(3)的同一个金手指,所述第二弹片(11b)和所述第四弹片(11d)电连接所述Nano SIM卡(3)的同一个金手指;或者,所述第一排弹片(11a、11b)抵持所述Nano SIM卡(3)的卡体(31);和/或,当所述卡托(2)安装有Nano SIM卡(3)时,所述第九弹片(11i)和所述第七弹片(11g)电连接所述Nano SIM卡(3)的同一个金手指,所述第十弹片(11j)和所述第八弹片(11h)电连接所述Nano SIM卡(3)的同一个金手指;或者,所述第五排弹片(11i、11j)抵持所述Nano SIM卡(3)的卡体(31)。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100)还包括处理器(20),所述处理器(20)包括接口控制器(201)、存储卡控制器(202)及SIM卡控制器(203),所述接口控制器(201)电连接所述存储卡控制器(202)及所述SIM卡控制器(203),且电连接十个所述弹片;当所述卡托(2)安装有Nano SIM卡(3)时,所述接口控制器(201)控制所述SIM卡控制器(203)与所述Nano SIM卡(3)通信;当所述卡托(2)安装有第二NM卡(5)时,所述接口控制器(201)控制所述存储卡控制器(202)与所述第二NM卡(5)通信。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100),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卡托(2)安装有第一NM卡时,所述第二排弹片(11c、11d)至所述第五排弹片(11i、11j)一一对应地电连接所述第一NM卡的八个金手指,所述第一排弹片(11a、11b)抵持所述第一NM卡,所述第一NM卡的卡体(51)的尺寸与所述Nano SIM卡(3)的卡体(31)的尺寸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100),其特征在于,十个所述弹片沿第二方向排布成第一列弹片和第二列弹片,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列弹片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弹片(11a)、第三弹片(11c)、第五弹片(11e)、第七弹片(11g)以及第九弹片(11i),所述第二列弹片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二弹片(11b)、第四弹片(11d)、第六弹片(11f)、第八弹片(11h)以及第十弹片(11j);当所述卡托(2)安装有第一NM卡时,所述第一弹片(11a)和所述第三弹片(11c)电连接所述第一NM卡的同一个金手指,所述第二弹片(11b)和所述第四弹片(11d)电连接所述第一NM卡的同一个金手指;或者,所述第一排弹片(11a、11b)抵持所述Nano SIM卡(3)的卡体(31)。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100)还包括处理器(20),所述处理器(20)包括接口控制器(201)、SIM卡控制器(203)、第一存储卡控制器(2021)及第二存储卡控制器(2022),所述接口控制器(201)电连接所述SIM卡控制器(203)、所述第一存储卡控制器(2021)及所述第二存储卡控制器(2022),且电连接十个所述弹片;当所述卡托(2)安装有Nano SIM卡(3)时,所述接口控制器(201)控制所述SIM卡控制器(203)与所述Nano SIM卡(3)通信;当所述卡托(2)安装有第一NM卡时,所述接口控制器(201)控制所述第一存储卡控制器(2021)与所述第一NM卡通信;当所述卡托(2)安装有第二NM卡(5)时,所述接口控制器(201)控制所述第二存储卡控制器(2022)与所述第二NM卡(5)通信。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弹片均包括固定端(111a)、抵接端(111b)及活动端(111c),所述固定端(111a)、所述抵接端(111b)及所述活动端(111c)沿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诗豪胡睢宁苏天杰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