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痰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5952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排痰设备,包括:壳体、缓冲组件以及振动组件。壳体的内部设有安装腔;缓冲组件连接于安装腔内,缓冲组件包括前缓冲支撑以及后缓冲支撑;振动组件夹设于前缓冲支撑与后缓冲支撑之间,振动组件设有第一进气口与第一出气口,气体从第一进气口进入振动组件,气体经过振动后从第一出气口排出。上述排痰设备,通过将振动组件夹设在前缓冲支撑与后缓冲支撑之间,振动组件通过缓冲组件与壳体连接,在振动组件工作的过程中,减少了振动组件的振动造成的噪音与排痰设备的抖动,防止了由于噪声与抖动造成的排痰设备损坏等问题,提升用户使用排痰设备时的体验感;通过将第一出气口与充气背心相连接,患者穿着充气背心即可实现辅助排痰。实现辅助排痰。实现辅助排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排痰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
,特别是涉及排痰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辅助器械的研究逐渐成为医疗领域的重点。
[0003]有些患者在患病过程中深受痰量增多的困扰,由于痰液位于呼吸道中,在咳痰的过程中不太容易咳出,甚至会由于咳痰过于用力导致呼吸道出血。而不将痰液排出的话会导致患者的呼吸受阻,造成大脑缺氧等更加严重的病症。从而,辅助患者排痰的设备成为市场中需求量较大的医疗辅助器械。
[0004]传统的排痰设备中,由于振动组件通常是通过螺钉固定至底壳上,在振动组件进行振动的过程中,振动组件与底壳之间为刚性连接,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当振动组件的振幅较大时,会对底壳甚至排痰设备的整机结构造成损坏,为患者的使用带来较大的噪声困扰及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排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噪声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排痰设备。
[0006]一种排痰设备,包括:
[0007]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安装腔;
[0008]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连接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前缓冲支撑以及后缓冲支撑;
[0009]振动组件,所述振动组件夹设于所述前缓冲支撑与所述后缓冲支撑之间,所述振动组件设有第一进气口与第一出气口,气体从所述第一进气口进入所述振动组件,所述气体经过振动后从所述第一出气口排出。
[0010]上述排痰设备,通过将振动组件夹设在前缓冲支撑与后缓冲支撑之间,从而振动组件通过缓冲组件与壳体连接,在振动组件工作的过程中,减少了振动组件的振动造成的噪音与排痰设备的抖动,防止了由于噪声与抖动造成的排痰设备损坏等问题,提升用户使用排痰设备时的体验感;通过气体从第一进气口进入振动组件经过振动后从第一出气口排出,将第一出气口与充气背心相连接,使得充气背心能够收缩和膨胀,患者穿着充气背心即可实现辅助排痰。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缓冲支撑包括垫块以及出气管,所述垫块靠近所述振动组件的一侧与所述振动组件相贴合,所述第一出气口的周围设有第一凸起,所述垫块靠近所述振动组件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套设于所述第一凸起,所述出气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垫块远离所述振动组件的一侧,所述出气管与所述第一出气口相互连通,所述出气管远离所述垫块的一端伸出所述壳体。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缓冲支撑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与所述振动组件相贴
合,所述后缓冲支撑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振动组件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凹槽套设于所述第二凸起;和/或,
[0013]所述后缓冲支撑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缓冲孔,所述缓冲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缓冲孔均匀分布于所述后缓冲支撑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和/或,
[0014]所述后缓冲支撑靠近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三凹槽,所述壳体的内壁设有第三凸起,所述第三凹槽套设于所述第三凸起;和/或,
[0015]所述后缓冲支撑的其中一个侧面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卡接于所述振动组件。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组件为软质材料,所述缓冲组件的硬度范围为邵氏A硬度20~80度。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痰设备还包括脚垫,所述脚垫设于所述壳体的外底壁。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底部开设有进风口,所述排痰设备还包括风机以及连接管,所述风机设于所述安装腔的底部,所述风机设有第二进气口与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进风口相互连通,所述连接管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出气口与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或,
[0019]所述风机的外部裹有消音棉。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覆盖有盖板,所述盖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盖板设有透风孔。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后壳以及前压件,所述前压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后壳,所述前压件靠近所述后壳的一侧抵接于前缓冲支撑,将前缓冲支撑、振动组件以及后缓冲支撑压紧于后壳内;和/或,
[0022]所述壳体还包括前壳,所述后壳的一侧设有安装口,所述前壳覆盖所述安装口,所述前壳固定连接于所述后壳;和/或,
[0023]所述后壳的顶部安装有把手,所述把手的长度方向沿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的连接方向延伸。
[00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振动组件包括缸体、振动膜片、电机、连接件以及连杆,所述缸体的两端均设有开口,两个所述振动膜片分别覆盖两个所述开口,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连接件的中心,两个所述连杆的一端分别偏心连接于所述连接件,两个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振动膜片。
[00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痰设备还包括:
[0026]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连接于所述前壳;
[0027]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主控板、显示板以及电源板,所述显示板、所述电源板、所述电机、所述风机以及所述雾化组件均电性连接于所述主控板,所述壳体设有显示孔,所述显示板设于所述显示孔内。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一实施例的排痰设备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一实施例的排痰设备的前侧向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一实施例的排痰设备的后侧向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47]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48]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涉及的具体数量均是举例说明,并不限于此具体数量。
[0049]请参考图1至图3,图1至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排痰设备100。图1至图3提供的一实施例的排痰设备100,包括:壳体10、缓冲组件20以及振动组件30。请参考图4、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排痰设备100的整体主视图与侧视图。
[0050]进一步地,壳体10的内部设有安装腔。具体地,壳体10包括前壳11与后壳12,后壳12的一侧设有安装口,前壳11覆盖于安装口,从而便于排痰设备100的其他组件从安装口内安装于安装腔中。进一步地,前壳11固定连接于后壳12。具体地,前壳11与后壳12相互接触的侧面尺寸相互匹配,从而使本实施例的排痰设备100整体结构更具完整性。进一步地,后壳12的顶面为斜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痰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安装腔;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连接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前缓冲支撑以及后缓冲支撑;振动组件,所述振动组件夹设于所述前缓冲支撑与所述后缓冲支撑之间,所述振动组件设有第一进气口与第一出气口,气体从所述第一进气口进入所述振动组件,所述气体经过振动后从所述第一出气口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缓冲支撑包括垫块以及出气管,所述垫块靠近所述振动组件的一侧与所述振动组件相贴合,所述第一出气口的周围设有第一凸起,所述垫块靠近所述振动组件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套设于所述第一凸起,所述出气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垫块远离所述振动组件的一侧,所述出气管与所述第一出气口相互连通,所述出气管远离所述垫块的一端伸出所述壳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缓冲支撑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与所述振动组件相贴合,所述后缓冲支撑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振动组件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凹槽套设于所述第二凸起;和/或,所述后缓冲支撑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缓冲孔,所述缓冲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缓冲孔均匀分布于所述后缓冲支撑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和/或,所述后缓冲支撑靠近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三凹槽,所述壳体的内壁设有第三凸起,所述第三凹槽套设于所述第三凸起;和/或,所述后缓冲支撑的其中一个侧面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卡接于所述振动组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为软质材料,所述缓冲组件的硬度范围为邵氏A硬度20~80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痰设备还包括脚垫,所述脚垫设于所述壳体的外底壁。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小辉魏涛张良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普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