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鲜竹笋的预处理保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15914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17
提供了一种新鲜竹笋的预处理保鲜方法,包括:首先在预处理保鲜袋内填入保鲜剂,然后将刚采摘下来的新鲜竹笋放入预处理保鲜袋内,最后密封保鲜袋即完成对新鲜竹笋的预处理保鲜。以质量份数计,所述保鲜剂包括:预处理水和4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鲜竹笋的预处理保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产品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新鲜竹笋的预处理保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竹笋是江南美食之材,过去甚至有“居不可无竹,食不可无笋”之说。虽然所有竹都有竹笋生成,但并非所有竹笋都能称为烹饪之品。作为蔬菜型竹笋,必须具备组织柔嫩、无苦味或其它恶味,或虽稍带苦味,经加工除苦后可以食用的条件。竹笋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在土层深厚、土壤呈微酸性或中性的溪河岸畔、河滩以及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山脚均可生长。一般要求年平均气温≥17.5℃,极端低温>

6℃,年降水量在1400毫米以上。在冬季霜冻少,低温时间短的条件下,方可越冬。
[0003]现有竹笋保鲜技术主要包括:高温蒸熟、真空包装/保鲜剂包装、低温保鲜的主要流程,而由于竹林一般都在山上,高温蒸熟、真空包装、低温保鲜设备很难带到竹林中进行现场处理,因此从鲜竹笋采集到初加工厂之间,往往需要依赖人工采集、集中、运输的方式进行。由于初加工厂一般都设置在工业区,与竹林具有一定的距离,为了保障运输至初加工厂的竹笋时新鲜的,采集竹笋的农户往往需要采集一小批次竹笋就运输至初加工厂,这就导致导致单次运输量的下降,输运频次的增加,进而导致运输成本的提高。
[0004]而如果要将采集的新鲜竹笋集中运输,需要农户自建冷藏室,这极大的增加了农户的采集成本。如采用室温储存,又会由于鲜竹笋在室温下水分丧失、生物发酵影响等因素导致到初加工厂的竹笋已经有不同程度的腐坏或变味,不利于竹笋产品的加工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鲜竹笋的预处理保鲜方法,包括:首先在预处理保鲜袋内填入保鲜剂,然后将刚采摘下来的新鲜竹笋放入预处理保鲜袋内,最后密封保鲜袋即完成对新鲜竹笋的预处理保鲜。
[0006]以质量份数计,所述保鲜剂包括:预处理水和40

60ppm的次氯酸。所述保鲜剂的添加量为预处理保鲜袋容积的10

15%。
[0007]所述预处理保鲜袋包括:两片袋体,每片所述袋体上端均与绝缘夹链固定,所述绝缘夹链顶端设有绝缘拉扣。每片所述袋体下端均与绝缘封端固定。
[0008]所述袋体自外而内设有相互固定的:塑料薄膜层,棉布层,所述塑料薄膜层厚度为1

5微米,棉布层厚度为0.2

0.4毫米。
[0009]进一步的,所述预处理水包括:用柠檬酸调节水的pH值至6.8。
[0010]进一步的,所述预处理水为:NMR检测中半幅宽度为55

70Hz的水。
[0011]进一步的,所述保鲜剂包括:15

20ppm的氯化钠。
[0012]进一步的,所述棉布层包括:棉布以及固定在棉布内壁一侧的导电软板。所述导电软板通过埋设于棉布外壁一侧的袋体导线电连接。
[0013]所述绝缘封端内设有两根导线。所述两根导线一端分别与两片袋体中的一根袋体
导线电连接,另一端通过电线与插座内的一个袋体插孔电连接。
[0014]装有新鲜竹笋的预处理保鲜袋通过运输框进行集中运输,所述运输框内设有框体。所述框体内壁上设有数个与插座相对应的插头槽。所述插头槽内设有两个与运输框电源正负极电连通的运输框插头。所述运输框插头与袋体插孔插拔式电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运输框电源包括:设置在框体一侧的蓄电池插槽。所述蓄电池插槽内设有两个相互隔离的弹片电极,蓄电池插入蓄电池插槽内后,蓄电池的正负极分别与一个弹片电极电连通。所述弹片电极与运输框插头电连接。
[0016]进一步的,所述运输框电源包括:设置在运输框在框体一侧底部的两个框体插座,以及框体顶侧对应位置处的两个框体插头。所述框体插座与框体插头插拔式电连接。所述框体插座、运输框插头、框体插头串联连接。
[0017]进一步的,所述运输框插头通过安全装置与运输框电源电连通。所述安全装置包括依次串联的物理开关、空开、直流稳压器和额定电阻。
[0018]进一步的,所述直流稳压器和额定电阻相互配合,使输入运输框插头的电流值为:0.8

2.0毫安。
[0019]进一步的,所述直流稳压器和额定电阻相互配合,使输入运输框插头的电流值为:920

1040微安。
[0020]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之一:
[0021]1.本专利技术保鲜方法便捷,可在竹笋采集的同时就完成对竹笋的保鲜处理,有效降低了竹笋保鲜的加工难度。
[0022]2.本专利技术有效保障了竹笋在进入初加工之前的新鲜程度,可实现5

10天的保鲜时间,有效缓解了竹笋采集到初加工厂之间的运输压力,可实现分散化的采集和集中运输,显著降低了运输成本。
附图说明
[0023]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预处理保鲜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棉布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运输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7]为了更清晰的表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0028]1.微生物保鲜时间:采摘隔天开始,每天抽样检测同一批次封装的鲜竹笋,以满足表1微生物数量要求的天数计为微生物保鲜时间。
[0029]表1.微生物指标
[0030][0031]2.发酸保鲜时间:取与1同一批次封装的鲜竹笋,采摘当天将10根鲜竹笋分别加入10倍质量的水中,氮气环境下破碎得到鲜竹笋破碎液1

10号。氮气环境下分别检测鲜竹笋破碎液1

10号的pH,取平均值作为P0。采摘隔天开始,每天抽取与1同一批次封装的10根鲜竹笋,分别加入10倍质量的水中,氮气环境下破碎得到保鲜竹笋破碎液1

10号。氮气环境下分别检测保鲜竹笋破碎液 1

10号的pH值,取平均值作为Pn,n为检测天数。计算C=P0

Pn,当C≥1.2 时,对应的n

1值为发酸保鲜时间。
[0032]3.保鲜时间取微生物保鲜时间和发酸保鲜时间中的较小值。
[0033]实施例1
[0034]一种新鲜竹笋的预处理保鲜方法,包括:首先在预处理保鲜袋内填入保鲜剂,然后将刚采摘下来的新鲜竹笋放入预处理保鲜袋内,最后密封保鲜袋即完成对新鲜竹笋的预处理保鲜。
[0035]以质量份数计,所述保鲜剂包括:预处理水和50ppm的次氯酸。所述保鲜剂的添加量为预处理保鲜袋容积的12%。
[0036]如图1所示,所述预处理保鲜袋包括:两片袋体1,每片所述袋体1上端均与绝缘夹链2固定,所述绝缘夹链2顶端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鲜竹笋的预处理保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首先在预处理保鲜袋内填入保鲜剂,然后将刚采摘下来的新鲜竹笋放入预处理保鲜袋内,最后密封保鲜袋即完成对新鲜竹笋的预处理保鲜;以质量份数计,所述保鲜剂包括:预处理水和40

60ppm的次氯酸;所述保鲜剂的添加量为预处理保鲜袋容积的10

15%;所述预处理保鲜袋包括:两片袋体(1),每片所述袋体(1)上端均与绝缘夹链(2)固定,所述绝缘夹链(2)顶端设有绝缘拉扣(3);每片所述袋体(1)下端均与绝缘封端(4)固定;所述袋体(1)自外而内设有相互固定的:塑料薄膜层(102),棉布层(101),所述塑料薄膜层(102)厚度为1

5微米,棉布层(101)厚度为0.2

0.4毫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鲜竹笋的预处理保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水包括:用柠檬酸调节水的pH值至6.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鲜竹笋的预处理保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水为:NMR检测中半幅宽度为55

70Hz的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新鲜竹笋的预处理保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鲜剂包括:15

20ppm的氯化钠。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鲜竹笋的预处理保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棉布层(101)包括:棉布(1011)以及固定在棉布(1011)内壁一侧的导电软板(1012);所述导电软板(1012)通过埋设于棉布(1011)外壁一侧的袋体导线(1013)电连接;所述绝缘封端(4)内设有两根导线(7);所述两根导线(7)一端分别与两片袋体(1)中的一根袋体导线(1013)电连接,另一端通过电线(5)与插座(6)内的一个袋体插孔(6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挥于丽娟杨芳王海丹苏晓成李应国
申请(专利权)人:攀枝花国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