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的小型构件搬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15522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搬运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捷的小型构件搬运方法,具体步骤为:根据小型构件的尺寸,调整搬运设备的夹取尺寸,将搬运设备推拉至小型构件的上方;拉拽绳索,缓抬握持把手,吊装夹具的一侧紧贴小型构件,再松开绳索,使得搬运设备夹取小型构件;将握持把手下压,小型构件离开地面,将搬运设备推拉至搬运合适位置;缓抬握持把手,使得小型构件接触到搬运合适位置的平面,拉拽绳索,搬运设备释放小型构件,将握持把手下压,松开绳索,完成一次搬运;搬运设备包括连轴车轮和吊装夹具。该方法利用杠杆原理,可以用于不同尺寸构件的搬运,方便对构件夹取与释放,有效利用机械代替人工,极大提高现场施工效率。极大提高现场施工效率。极大提高现场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捷的小型构件搬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搬运工具
,具体涉及一种便捷的小型构件搬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工程施工经常会用到小型构件,如公路附属设施路缘石等,其尺寸较小,单个构件约1m,但因密度大,单个重量可达到100kg以上,利用人工搬运也非常吃力,效率低,费时费力,影响施工进度,同时对施工人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目前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捷的小型构件搬运方法,该方法利用杠杆原理,利用小型构件自重实现对其紧固,通过搬运设备设置多个预留孔,可以用于不同尺寸小型构件的搬运,通过拉拽绳索对构件夹取与释放,操作简便,可实现构件灵活运输,有效利用机械代替人工,极大提高现场施工效率。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便捷的小型构件搬运方法,具体依次步骤如下:
[0006](1)根据小型构件的尺寸,调整搬运设备的夹取尺寸,将搬运设备推拉至小型构件的上方;
[0007](2)拉拽绳索,缓抬握持把手,吊装夹具的一侧紧贴小型构件,再松开绳索,使得搬运设备夹取小型构件;
[0008](3)将握持把手下压,小型构件离开地面,将搬运设备推拉至搬运合适位置;
[0009](4)缓抬握持把手,使得小型构件接触到搬运合适位置的平面,拉拽绳索,搬运设备释放小型构件,将握持把手下压,松开绳索,完成一次搬运;
[0010]所述搬运设备,包括连轴车轮和吊装夹具,连轴车轮通过连接件连接吊装夹具,吊装夹具设置在连轴车轮的斜上方;
[0011]所述吊装夹具包括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平行设置的两根第一钢管的一端设置第一夹片,第二钢管设置在两根第一钢管之间,第二钢管远离第一夹片的一端设置第二夹片;两根第一钢管之间设置拱形挡板,第二钢管设置拱形挡板的下方;第一钢管上设置有预留孔,第二钢管上设置至少一个预留孔,螺柱穿过第一钢管、第二钢管上的预留孔,螺柱两端设置螺母;第二钢管远离第二夹片的一端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吊环,靠近第二夹片的第二钢管的一端设置第二吊环,第二吊环上设置绳索;以螺柱为分界线,第二钢管靠近第二夹片的一侧与第二夹片的重量大于第二钢管远离第二夹片的一侧的重量;
[0012]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和第三支撑梁,连轴车轮的轴连接第一支撑梁,连轴车轮的轴的两端靠近车轮的位置分别连接第二支撑梁的一端,第二支撑梁的另一端连接第三支撑梁的梁身,第三支撑梁的一端连接第一支撑梁,第三支撑梁的另一端设置第三吊环,第三吊环与第一吊环通过挂钩连接;
[0013]第一支撑梁远离连轴车轮的一端设置握持把手,绳索缠绕在握持把手上,通过拉
拽绳索,可以控制第二钢管靠近第二夹片的一端上升,进而可调整第一夹片与第二夹片距离,有利于小型构件的夹取与释放。
[0014]优选地,螺柱设置在第二夹片与拱形挡板之间,螺柱有利于第二钢管的两端的上下移动,通过拱形挡板有利于控制第二钢管的一端在一定的范围内移动。
[0015]优选地,第二钢管的长度小于第一钢管的长度。
[0016]优选地,第一夹片、第二夹片的宽度均大于两根第一钢管之间的距离,夹片始终在第一钢管的下方,保证能第一夹片、第二夹片能够顺利的夹取小型构件。
[0017]优选地,第二支撑梁设置在连轴车轮的上方。
[0018]优选地,拱形挡板设置在第三吊环与第一夹片之间的位置,进一步优选地,拱形挡板的突出于第一钢管。
[0019]更进一步优选地,第一夹片与第二夹片相对的一面上设置防滑层。
[0020]优选地,夹取小型构件前后,第一夹片与小型构件接触,便于夹取小型构件。
[002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吊装夹具可以夹取小型构件,连轴车轮实现夹取的小型构件的移动;通过第一夹片、第二夹片准确的夹取小型构件,通过拉拽绳索,可以控制第二钢管靠近第二夹片的一端上升,进而可调整第一夹片与第二夹片距离,有利于小型构件的夹取,松开绳索,缓抬握持把手,利用小型构件的自重,使得第二钢管靠近第二夹片的一端下降,进而第一夹片、第二夹片之间的距离缩小,使得第一夹片、第二夹片能够紧固的夹取小型构件,利用连轴车轮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后,再通过拉拽绳索,可以控制第二钢管靠近第二夹片的一端上升,进而可调整第一夹片与第二夹片距离,有利于小型构件的释放;本专利技术中的第二钢管上设置多个预留孔以及多个第一吊环,根据待搬运的物品的尺寸大小,选择的合适的位置第二钢管上的预留孔和第一吊环,不同位置的预留孔的选择,可以使得该设备搬运不同尺寸的物品,根据预留孔的位置进而选择合适的第二钢管上的第一吊环。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便捷的小型构件搬运方法,该方法利用杠杆原理,利用小型构件自重实现对其紧固,利用拉拽绳索,控制夹取与释放,通过设置多个预留孔可以用于不同尺寸构件的搬运,该方法操作简便可实现小型构件灵活运输,有效利用机械代替人工,极大提高现场施工效率,省时省力,避免了安全隐患,且搬运设备易于安装、拆卸、维修方便。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中第一钢管与第二钢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不含绳索);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的第二钢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支撑梁和握持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钢管与第二钢管的俯视图;
[0029]图中,1为第一钢管,2为第二钢管,3为螺柱,4为第二夹片,5为拱形挡板,6为第一吊环,7为挂钩,8为第三吊环,9为第三支撑梁,10为第二支撑梁,11为连轴车轮,12为第一支撑梁,13为握持把手,14为绳索,15为第一夹片,16为防滑层,17为预留孔,18为第二吊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一种便捷的小型构件搬运方法,具体依次步骤如下:
[0032](1)根据小型构件的尺寸,调整搬运设备的夹取尺寸,将搬运设备推拉至小型构件的上方,搬运设备推拉至合适位置,保证缓抬握持把手后,吊装夹具的一侧可以紧贴小型构件的一侧;
[0033](2)拉拽绳索,缓抬握持把手,吊装夹具的一侧(第一夹片15)紧贴小型构件的一侧,再松开绳索,使得搬运设备夹取小型构件;
[0034](3)将握持把手下压(下压至方便移动搬运设备的高度),小型构件离开地面,将搬运设备推拉至搬运合适位置;
[0035](4)缓抬握持把手,使得小型构件接触到搬运合适位置的平面,拉拽绳索,搬运设备释放小型构件,将握持把手下压,(下压至方便移动搬运设备的高度)松开绳索,完成一次搬运;然后可将搬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捷的小型构件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依次步骤如下:(1)根据小型构件的尺寸,调整搬运设备的夹取尺寸,将搬运设备推拉至小型构件的上方;(2)拉拽绳索,缓抬握持把手,吊装夹具的一侧紧贴小型构件,再松开绳索,使得搬运设备夹取小型构件;(3)将握持把手下压,小型构件离开地面,将搬运设备推拉至搬运合适位置;(4)缓抬握持把手,使得小型构件接触到搬运合适位置的平面,拉拽绳索,搬运设备释放小型构件,将握持把手下压,松开绳索,完成一次搬运;所述搬运设备,包括连轴车轮(11)和吊装夹具,所述连轴车轮(11)通过连接件连接吊装夹具,吊装夹具设置在连轴车轮(11)的斜上方;所述吊装夹具包括第一钢管(1)和第二钢管(2),平行设置的两根第一钢管(1)的一端设置第一夹片(15),第二钢管(2)设置在两根第一钢管(1)之间,第二钢管(2)远离第一夹片(15)的一端设置第二夹片(4);两根第一钢管(1)之间设置拱形挡板(5),第二钢管(2)设置拱形挡板(5)的下方;第一钢管(1)上设置有预留孔(17),第二钢管(2)上设置至少一个预留孔(17),螺柱(3)分别穿过第一钢管(1)、第二钢管(2)上的预留孔(17),螺柱(3)两端设置螺母;第二钢管(2)远离第二夹片(4)的一端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吊环(6),靠近第二夹片(4)的第二钢管(2)的一端设置第二吊环(18),第二吊环(18)上设置绳索(14);以螺柱(3)为分界线,第二钢管(2)靠近第二夹片(4)的一侧与第二夹片(4)的重量大于第二钢管(2)远离第二夹片(4)的一侧的重量;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支撑梁(12)、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凯张珠皓马晓松朱兴月游长峰田伟杰于瑞阔宋宪委孙义林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