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静亮专利>正文

深井泵及摩擦环抗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5341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摩擦环抗磨结构,布置在叶轮轴和导流体之间,叶轮轴上布置同步转动的内层抗磨圈,导流体的内圈布置有外层抗磨圈,外层抗磨圈和导流体之间还布置套装有柔性缓冲圈。叶轮轴穿过导流体,通过带动前后两级叶轮进行泵水,在叶轮轴和导流体之间设置抗磨结构,内层抗磨圈与叶轮轴同步转动,导流体的内圈设置外层抗磨圈与内层抗磨圈摩擦配合,其传递的径向压力传递至柔性缓冲圈,起到缓冲和减振效果,通过在叶轮轴和导流体之间布置抗磨结构,避免二者之间的磨损,整体上提高深井泵的工作稳定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深井泵。泵。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深井泵及摩擦环抗磨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深井泵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深井泵及摩擦环抗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深井泵的导流座结构中,相邻的导流座之间通过叶轮进行泵水工作,叶轮由叶轮轴带动同步转动,导流座内设置导流体与叶轮泵水配合。
[0003]叶轮轴长期工作后,其转动中心会偏移,导致叶轮轴与导流座和叶轮之间接触磨损,影响叶轮轴的转动稳定性。现有为保证对叶轮轴与导流座或叶轮之间的抗磨能力,通常在导流座和叶轮的内圈布置抗磨圈,而抗磨圈制备结构复杂,制备难度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摩擦环抗磨结构,以提高深井泵叶轮轴的转动稳定性;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深井泵。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摩擦环抗磨结构,布置在叶轮轴和导流体之间,所述叶轮轴上布置同步转动的内层抗磨圈,所述导流体的内圈布置有外层抗磨圈,所述外层抗磨圈和所述导流体之间还布置套装有柔性缓冲圈。
[0007]优选地,在上述摩擦环抗磨结构中,所述内层抗磨圈为陶瓷抗磨圈;所述外层抗磨圈的内端面涂覆有高分子抗磨层。
[0008]优选地,在上述摩擦环抗磨结构中,所述外层抗磨圈包括沿径向由内向外套装布置的第一外层抗磨圈和第二外层抗磨圈,所述高分子抗磨层涂覆于所述第一外层抗磨圈的表面。
[0009]优选地,在上述摩擦环抗磨结构中,所述第一外层抗磨圈具有硬质金属材质的抗磨圈主体,所述抗磨圈主体具有卷绕围成环状结构,所述抗磨圈主体环状结构的交接位置围成轴向开口缝;
[0010]所述第二外圈抗磨圈对所述第一外层抗磨圈的周向抱紧,使所述轴向开口缝闭合。
[0011]优选地,在上述摩擦环抗磨结构中,所述抗磨圈主体为不锈钢材质的抗磨圈主体,所述高分子抗磨层喷涂附着于所述抗磨圈主体的外表面。
[0012]优选地,在上述摩擦环抗磨结构中,所述第二外层抗磨圈为圆环状的不锈钢套。
[0013]优选地,在上述摩擦环抗磨结构中,所述柔性缓冲圈为橡胶材质的缓冲橡胶。
[0014]一种深井泵,其泵体内布置多级导流座,所述导流座内布置泵水配合的导流体和叶轮,以及驱动所述叶轮转动的叶轮轴,所述导流体和所述叶轮轴之间设置有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摩擦环抗磨结构。
[0015]优选地,在上述深井泵中,所述导流体上还设置对下一级导流座内的叶轮进行轴
向支撑的陶瓷片,所述内层抗磨圈滑动套装于所述叶轮轴上,所述内层抗磨圈滑动方向的两端分别由所述陶瓷片和所述导流座内的叶轮进行滑移限位。
[0016]本技术提供的摩擦环抗磨结构,布置在叶轮轴和导流体之间,叶轮轴上布置同步转动的内层抗磨圈,导流体的内圈布置有外层抗磨圈,外层抗磨圈和导流体之间还布置套装有柔性缓冲圈。叶轮轴穿过导流体,通过带动前后两级叶轮进行泵水,在叶轮轴和导流体之间设置抗磨结构,内层抗磨圈与叶轮轴同步转动,导流体的内圈设置外层抗磨圈与内层抗磨圈摩擦配合,其传递的径向压力传递至柔性缓冲圈,起到缓冲和减振效果,通过在叶轮轴和导流体之间布置抗磨结构,避免二者之间的磨损,整体上提高深井泵的工作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摩擦环抗磨结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第一外圈抗磨层自由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擦环抗磨结构,提高了深井泵叶轮轴的转动稳定性;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深井泵。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摩擦环抗磨结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第一外圈抗磨层自由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摩擦环抗磨结构,布置在叶轮轴和导流体2之间,叶轮轴上布置同步转动的内层抗磨圈4,导流体2的内圈布置有外层抗磨圈,外层抗磨圈和导流体2之间还布置套装有柔性缓冲圈203。叶轮轴穿过导流体2,通过带动前后两级叶轮3进行泵水,在叶轮轴和导流体2之间设置抗磨结构,内层抗磨圈4与叶轮轴同步转动,导流体2的内圈设置外层抗磨圈与内层抗磨圈摩擦配合,其传递的径向压力传递至柔性缓冲圈203,起到缓冲和减振效果,通过在叶轮轴和导流体2之间布置抗磨结构,避免二者之间的磨损,整体上提高深井泵的工作稳定性。
[0024]在本案一具体实施例中,内层抗磨圈4为陶瓷抗磨圈;外层抗磨圈的内端面涂覆有高分子抗磨层。陶瓷抗磨圈与叶轮轴传动配合,由叶轮轴带动同步转动,采用陶瓷结构,具有较强的抗磨能力,且易于制备。外层抗磨圈一体固装于导流体上,采用外层抗磨圈表面涂覆高分子抗磨层的方式,降低外层抗磨圈的制备难度。
[0025]具体地,外层抗磨圈包括沿径向由内向外套装布置的第一外层抗磨圈201和第二
外层抗磨圈202,高分子抗磨层涂覆于第一外层抗磨圈201的表面。
[0026]优选地,第一外层抗磨圈201具有硬质金属材质的抗磨圈主体201a,抗磨圈主体201a具有卷绕围成环状结构,抗磨圈主体201a环状结构的交接位置围成轴向开口缝201b;第二外圈抗磨圈202对第一外层抗磨圈201的周向抱紧,使轴向开口缝201b闭合。
[0027]对于环状结构的外层抗磨圈,直接在环状结构表面喷涂高分子抗磨层的方式,容易造成外层抗磨圈内层高分子抗磨层分布不均匀,影响抗磨能力。
[0028]将外层抗磨圈采用两层结构,由第一外层抗磨圈201与内层抗磨圈4直接摩擦配合,第一外层抗磨圈201采用板片状抗磨圈主体201a,经卷绕围成环状结构,因此在喷涂高分子抗磨层时,可在喷涂成型后,再进行卷绕成型,保证高分子抗磨层的表面均匀性。
[0029]同时,考虑卷绕成型的第一外层抗磨圈201a会形成轴向开口缝201b,第二外层抗磨圈202通过对第一外层抗磨圈201抱紧的方式,将第一外层抗磨圈201压紧形成闭合的抗磨圈,既降低了第一外层抗磨圈201的制备难度,又保证了高分子抗磨层的喷涂效果。
[0030]具体地,抗磨圈主体201a为不锈钢材质的抗磨圈主体,高分子抗磨层喷涂附着于抗磨圈主体201a的外表面。
[0031]第二外层抗磨圈202为圆环状的不锈钢套。第一外层抗磨圈201和第二外层抗磨圈202均采用不锈钢材质,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擦环抗磨结构,布置在叶轮轴和导流体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轴上布置同步转动的内层抗磨圈,所述导流体的内圈布置有外层抗磨圈,所述外层抗磨圈和所述导流体之间还布置套装有柔性缓冲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环抗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抗磨圈为陶瓷抗磨圈;所述外层抗磨圈的内端面涂覆有高分子抗磨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擦环抗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抗磨圈包括沿径向由内向外套装布置的第一外层抗磨圈和第二外层抗磨圈,所述高分子抗磨层涂覆于所述第一外层抗磨圈的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擦环抗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层抗磨圈具有硬质金属材质的抗磨圈主体,所述抗磨圈主体具有卷绕围成环状结构,所述抗磨圈主体环状结构的交接位置围成轴向开口缝;所述第二外圈抗磨圈对所述第一外层抗磨圈的周向抱紧,使所述轴向开口缝闭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擦环抗磨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静亮张群
申请(专利权)人:叶静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