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前向稳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5247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肩关节前向稳定器,包括稳定器主体,所述稳定器主体包括接触面、延伸面和置钉面,稳定器主体通过接触面和肩胛骨的前侧壁固定,延伸面的曲率与肩胛盂的曲率相同,接触面和置钉面相对设置,稳定器主体内设有贯穿接触面和置钉面的预留钉道,稳定器主体可采用3D打印或模具成型制造。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肩关节前向稳定器用于肩关节习惯性脱位的手术治疗,替代传统的截取自体肩胛骨的喙突作为肩胛盂前下方面积的延伸。本稳定器的使用可以避免截取喙突骨块引起的创伤及避免截取喙突过程中伤及患者的肱动脉及臂丛神经的风险,也能极大缩短手术时间及简化手术过程。术过程。术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肩关节前向稳定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肩关节前向稳定器。

技术介绍

[0002]肩关节由肱骨头与肩胛骨的肩胛盂构成,是典型的球窝关节。因为肩胛盂小而浅,对肱骨头包容度小,其中维持肩关节稳定性的前下方稳定结构最为薄弱,因此肩关节习惯性脱位,尤其是前下方习惯性脱位的发病率一直很高。对于肩关节习惯性脱位的患者,目前最常采用Latarjet手术(喙突转位术),即截取自体肩胛骨的喙突转位到肩胛盂前下方4点钟到6点钟的位置,增加肩胛盂前下方面积的延伸以及起到对肱骨头往前下方脱位的阻挡作用,该手术方式疗效确切,被公认为目前治疗肩关节习惯性脱位术后复发率最低的手术方式,但该手术方式尤其是移植物的获取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紧邻喙突下方为肱动脉及臂丛神经(上肢血管和神经的主干),因此在截取喙突骨块的时候存在伤及肱动脉及臂丛神经的风险;二是该手术方式损伤正常喙突结构,造成附着在喙突尖端联合腱(肱二头肌短头、喙肱肌及胸小肌止点)位置的改变,下压肩胛下肌腱,牺牲患者部分外旋功能;三是截取得喙突与肩胛盂关节面的曲率差异较大,造成术后肱骨头与喙突之间的撞击,损伤肱骨头表面的关节软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肩关节前向稳定器,以替代自体肩胛骨的喙突作为肩胛盂前下方面积的延伸,避免截取喙突骨块后伤及患者的肱动脉及臂丛神经、牺牲患者手臂的部分外旋功能,并避免术后因为与肱骨头之间发生撞击而损伤肱骨头表面的关节软骨。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肩关节前向稳定器,包括稳定器主体,稳定器主体包括接触面、延伸面和置钉面,稳定器主体通过接触面和肩胛骨的前侧壁固定,延伸面的曲率与肩胛盂的曲率相同,接触面和置钉面相对设置,稳定器主体内设有贯穿接触面和置钉面的预留钉道。
[0005]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0006]1.本方案中的稳定器主体能够代替自体肩胛骨的喙突作为肩胛盂前下方面积的延伸,即在手术时不再需要截取自体肩胛骨的喙突,不会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同时避免因为截取喙突伤及患者的肱动脉及臂丛神经、牺牲患者手臂的部分外旋功能,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0007]2.本方案中的稳定器主体能够提前预制,故在术中仅需要将稳定器主体植入患者体内即可,手术操作变得简单,有效缩短手术时间。
[0008]3.目前常用的自体肩胛骨的喙突在使用时,已经能够有效避免肩关节习惯性脱位,术后虽然对患者的手臂外旋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该影响相对于肩关节习惯性脱位而言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更小,而且医疗领域已经普遍接受和认同了采用自体肩胛骨的喙突进行喙突转位术,故目前的医务人员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在利用自体肩胛骨的喙突的情
况下,进一步减小对患者的影响。而专利技术人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采用预制的稳定器主体也能够对习惯性脱位的肩关节进行阻挡,避免其脱位,这一研究完全跳出了目前利用患者自体肩胛骨的喙突的固有思维,且在固定时,将螺钉穿过预留钉道即可快速对稳定器主体进行固定,安装方便。
[0009]进一步,预留钉道设有两个。
[0010]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两个预留钉道能够利用两个螺钉对稳定器主体进行固定,从而提高对稳定器主体的固定效果。
[0011]进一步,两个预留钉道均分布在接触面和置钉面长度方向的两个1/3位置处。
[0012]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预留钉道在稳定器主体均匀分布,固定更加牢固,减少稳定器主体脱落的风险。
[0013]进一步,稳定器主体位于肩胛盂前下3~5点钟位置。
[0014]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因肩关节常发生前下脱位,故稳定器主体置于肩胛盂前下3~5点钟位置,能够有效防止肩关节前下脱位。
[0015]进一步,接触面表面粗糙或设有孔隙。
[0016]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当稳定器主体安装后,肩胛骨前侧壁骨质会生长入孔隙内,从而使稳定器主体与患者自身的肩胛骨连接为一个整体,进一步降低稳定器主体脱落的风险。
[0017]进一步,稳定器主体由聚乙烯、聚丙烯、聚丙烯酸酯、芳香聚酯、硅橡胶、聚氨酯、聚醚醚酮中的一种材质制成。
[0018]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聚乙烯、聚丙烯、聚丙烯酸酯、芳香聚酯、硅橡胶、聚氨酯、聚醚醚酮与人体有很好的组织相容性,能够大量用于人体内植物的使用,并避免人体组织排斥反应及材料细胞毒性,保证人体使用安全性。
[0019]进一步,稳定器主体由不锈钢、医用钴基合金、钛和钛合金、钴铬钼合金中的一种材质制成。
[0020]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不锈钢、医用钴基合金、钛和钛合金、钴铬钼合金也与人体有很好的组织相容性,能够大量用于人体内植物的使用,并避免人体组织排斥反应及材料细胞毒性,保证人体使用安全性。
[0021]进一步,稳定器主体为3D打印结构或模具成型结构。
[0022]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3D打印能够更准确的打印出与患者的肩胛盂解剖相适配的稳定器主体。
[0023]进一步,稳定器主体除接触面外均为光滑面。
[0024]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降低肩关节运动中稳定器主体延伸面与肱骨头的摩擦,有效避免了肱骨头软骨损伤。
[0025]进一步,接触面的曲率与肩胛骨的前侧壁的曲率相同。
[0026]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使稳定器主体与肩胛骨前下侧壁解剖适配性更好,降低稳定器主体脱落风险。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稳定器主体的三维图;
[0028]图2为稳定器主体安装至肩胛骨后的仿真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稳定器主体1、接触面2、延伸面3、置钉面4、预留钉道5、孔隙6、肩胛骨7、肩胛盂8。
[0031]实施例
[0032]如图1所示的肩关节前向稳定器,包括稳定器主体1,稳定器主体1由聚乙烯、聚丙烯、聚丙烯酸酯、芳香聚酯、硅橡胶、聚氨酯、聚醚醚酮中的一种材质3D打印或模具成型制成,当然也可以由不锈钢、医用钴基合金、钛和钛合金、钴铬钼合金中的一种材质3D打印或模具成型制成,本实施例中稳定器主体1采用钛和钛合金材质3D打印制成,即稳定器主体1为3D打印结构。
[0033]如图1所示,稳定器主体1包括接触面2、延伸面3和置钉面4,接触面2和置钉面4相对设置,稳定器主体1内开有贯穿接触面2和置钉面4的两个预留钉道5,两个预留钉道5均分布在接触面2和置钉面4长度方向的两个1/3位置处,即其中一个预留钉道5均分布在接触面2和置钉面4从后至前的1/3处,另一个预留钉道5均分布在接触面2和置钉面4从前至后的1/3处;接触面2的长度大于置钉面4的长度,两个预留钉道5的延伸线存在交点,能够从两个不同的方向将稳定器主体1固定在肩胛骨7的前侧壁上。
[0034]如图1所示的稳定器主体1的接触面2与如图2所示箭头所指的肩胛骨7的前侧壁接触后,螺钉从置钉面4穿过预留钉道5将稳定器主体1固定在肩胛骨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肩关节前向稳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稳定器主体,稳定器主体包括接触面、延伸面和置钉面,稳定器主体通过接触面和肩胛骨的前侧壁固定,延伸面的曲率与肩胛盂的曲率相同,接触面和置钉面相对设置,稳定器主体内设有贯穿接触面和置钉面的预留钉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关节前向稳定器,其特征在于:预留钉道设有两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肩关节前向稳定器,其特征在于:两个预留钉道均分布在接触面和置钉面长度方向的两个1/3位置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肩关节前向稳定器,其特征在于:稳定器主体位于肩胛盂前下3~5点钟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肩关节前向稳定器,其特征在于:接触面表面粗糙或设有孔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万王峰周兵华陶旭袁成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