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吸附的漏水通道应急封堵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5017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吸附的漏水通道应急封堵结构,是在漏水通道迎水面铺盖柔性胶膜,利用渗漏产生的水压差将柔性胶膜吸附到漏水通道迎水面,达到封堵漏水通道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柔性胶膜伸缩性能好,作为密封结构,对水压差敏感,在内外水压差的作用下,柔性胶膜能自吸附在刚性或岩土结构上,水密效果好、有极好的贴合、包裹效果,能自适应漏水通道的不规则性、接触面的不整合问题,可在漏水处产生较好的吸附能力,从而阻断细小渗漏通道。从而阻断细小渗漏通道。从而阻断细小渗漏通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吸附的漏水通道应急封堵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涉水工程应急处置
,具体涉及一种自吸附的漏水通道应急封堵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大多数的涉水工程都涉及到渗漏处理的问题,如结构表面裂缝、破损及孔洞,两种结构的不整合接触面等部位比较容易产生渗漏通道;这些渗漏通道的存在,一般会对工程的运行带来不利影响,甚至会威胁工程安全;工程中需要对这些渗漏通道进行应急处置,主要的处理方法为“上堵下排”,应急封堵则是应急处置的重要环节。
[0003]现有的应急封堵方法一般需要进行水下抛填、浇筑、安装等施工,采用粘土、水下混凝土、橡胶、水囊、气囊、化学浆液等止水材料,存在封堵施工难度大,对漏水通道的不规则性、接触面的不整合问题适应性差,容易出现封堵材料与通道间结合不紧密,存在较多细小渗漏通道的问题,封堵效果很难保证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适用于不规则的漏水通道、不整合接触面的漏水通道应急封堵结构。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漏水通道应急封堵结构,包括挡水结构本体,位于挡水结构本体下面的防渗表面,位于挡水结构本体与防渗表面接触面之间的漏水通道及柔性胶膜,所述的柔性胶膜铺盖在漏水通道的迎水面。
[0007]进一步的是,所述的柔性胶膜为柔性硅胶膜或柔性乳胶膜或者柔性橡胶膜。
[0008]进一步的是,所述的柔性胶膜铺盖范围覆盖渗漏通道的范围并外延不少于1m。
[0009]进一步的是,所述的挡水结构本体包括刚性结构的挡水本体及岩土结构的挡水本体,刚性结构的挡水本体是指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材结构形成的挡水本体。
[0010]进一步的是,所述的防渗表面是位于挡水结构本体下面的一个平面,所述的平面可以是衬砌板、岩基或者钢材结构等相对不透水结构的表面。
[0011]一种漏水通道应急封堵结构,包括挡水结构本体,位于挡水结构本体上的缝状的漏水通道及柔性胶膜,所述的柔性胶膜铺盖在漏水通道的迎水面。
[0012]进一步的是,所述漏水通道的迎水面铺盖有封堵盖板,柔性胶膜覆盖在所述封堵盖板的迎水面。
[0013]进一的是,所述柔性胶膜覆盖在所述封堵盖板的迎水面并外延不少于1m。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柔性胶膜作为漏水管道的封堵材料,柔性胶膜伸缩性能好,作为密封结构,对水压差敏感,在内外水压差的作用下,具有自吸附于防渗表面的能力,具有极好的贴合、包裹效果,能自适应漏水通道的不规则性、接触面的不整合
问题,从而阻断细小渗漏通道;解决了现有的封堵结构存在的漏水通道的不规则性、接触面的不整合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封堵材料与通道间结合不紧密,封堵后仍存在较多细小渗漏通道的问题。
[0016]2.采用柔性胶膜能够快速完成漏水通道的应急封堵,封堵结构简单,水密性要求低,易于在施工中应用。
[0017]3.在渗漏通道两侧水压差的作用下,柔性胶膜能自适应刚性结构表面的局部突起、石子上,贴合、包裹效果好,柔性胶膜可适应1~2cm凸起,6~8m水头,1~2cm宽度渗漏通道,避免因局部突起、石子等情况带来的漏水缝隙。
[0018]4.封堵结构及材料对水质影响极低,无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两结构接触面漏水通道应急封堵示意图。
[0020]图2为刚性结构缝状漏水通道应急封堵示意图。
[0021]图3为堤防中的漏水通道直径或宽度较大时的应急封堵示意图。
[0022]其中:挡水结构本体1;防渗表面2;渗漏通道3;柔性胶膜4;封堵盖板5。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
[0024]本技术中的的挡水结构本体1包括刚性结构的挡水本体及岩土结构的挡水本体,刚性结构的挡水本体是指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材结构形成的挡水本体。
[0025]如图1所示,是在两个结构的接触面出现漏水通道的情形,比如在挡水结构本体1与防渗表面2的接触面之间出现漏水通道;图1中上部是挡水结构本体1,下部的防渗表面2是位于挡水结构本体1下面的一个平面,图1中的挡水结构本体1是刚性结构的挡水本体,比如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材结构形成的挡水本体,所述下部的平面可以是衬砌板或者钢材结构;部分工程中,在挡水结构本体1与防渗表面2的接触面出现漏水通道。
[0026]图1所示的一种漏水通道应急封堵结构,包括挡水结构本体1,位于挡水结构本体1下方的防渗表面2,位于挡水结构本体1与防渗表面2接触面的漏水通道3,在漏水通道3迎水面铺盖柔性胶膜4用于应急封堵。
[0027]图2所示是本技术的另外一种实施方式,图2中挡水结构本体1上出现缝状漏水通道3,图2中的挡水结构本体1是刚性结构的挡水本体。
[0028]图3是堤防工程概化图,是堤防中的漏水通道直径或宽度较大时的应急封堵结构示意图,图3中的挡水结构本体1是岩土结构的挡水本体。
[0029]本技术在漏水通道3的迎水面铺盖柔性胶膜4,柔性胶膜4伸缩性能好,作为密封结构,对水压差敏感,在内外水压差的作用下,具有自吸附于防渗表面的能力,利用渗漏产生的水压差将柔性胶膜4吸附到漏水通道迎水面,达到封堵漏水通道的效果,柔性胶膜4铺盖范围需覆盖渗漏通道3迎水面漏水的范围并外延不少于1m。
[0030]本技术中,漏水通道3直径或宽度小于2cm的,直接在漏水通道3迎水面铺盖柔性胶膜4,利用渗漏产生的水压差使柔性胶膜4自吸附到漏水通道3的迎水面,达到封堵漏水
通道3的效果。
[0031]本技术要求对直径或宽度大于2cm的漏水通道3先进行初步封堵,对于直径或宽度大于2cm的渗漏通道,首先利用塞子或封堵盖板4等结构对漏水通道3进行初步封堵,保证初步封堵后漏水通道3直径或宽度小于2cm,再用柔性胶膜4封堵;同时,塞子或封堵盖板4盖板等结构也为柔性胶膜提供了覆盖面,柔性胶膜4可以覆盖在所述塞子或封堵盖板4的表面,柔性胶膜4覆盖在所述封堵盖板5的迎水面并外延不少于1m。
[0032]本技术中的柔性胶膜4可以是柔性硅胶膜或柔性乳胶膜或者柔性橡胶膜;柔性胶膜伸缩性能好,作为密封结构,对水压差敏感,在内外水压差的作用下,柔性胶膜能自吸附在刚性或岩土结构上,水密效果好、有极好的贴合、包裹效果,能自适应漏水通道的不规则性、接触面的不整合问题,50cm水头即可产生较好的吸附能力,从而阻断细小渗漏通道。
[0033]最后应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吸附的漏水通道应急封堵结构,包括挡水结构本体(1),位于挡水结构本体(1)下面的防渗表面(2),位于挡水结构本体(1)与防渗表面(2)接触面之间的漏水通道(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柔性胶膜(4),所述的柔性胶膜(4)铺盖在漏水通道(3)的迎水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附的漏水通道应急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柔性胶膜(4)为柔性硅胶膜或柔性乳胶膜或者柔性橡胶膜。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附的漏水通道应急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柔性胶膜(4)铺盖范围覆盖漏水通道(3)的范围并外延不少于1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附的漏水通道应急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水结构本体(1)包括刚性结构的挡水本体及岩土结构的挡水本体,刚性结构的挡水本体是指钢筋混凝土结构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蘅周嵩漆祖芳徐唐锦张波张拥军吴前进倪锦初王洁郭鸿俊吴侯康丁亚楠李为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