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肠造口粪液临时收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4699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肠造口粪液临时收集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它包括同于插入回肠造口内的吸管,以及与吸管连接的硅胶引流球,硅胶引流球被按压后依靠自身弹性恢复原状,还包括充气气囊、单向进液阀、单向排气阀、高吸水树脂球、针筒、单向进气阀。将吸管缓慢轻柔插入回肠造口,插入适宜深度后,使用配套的针筒向充气气囊注入气体,确保回肠造口内腔与充气气囊之间紧密贴合,回肠造口内的粪液不外溢,保持回肠造口周围的干燥,此时可以进行粪液收集,也可方便地进行造口底盘的更换,不会漏液。漏液。漏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肠造口粪液临时收集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肠造口粪液临时收集器,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0002]回肠造口术适用于结肠损伤或结肠穿孔。在修补结肠病变之后做暂时性回肠造口,可使结肠得到充分休息,保证结肠病变顺利恢复,减少结肠瘘的发生。术后早期回肠造口的排出液为胆汁性液体,质稀、为流质样;且量多,并富含消化酶,呈弱碱性,对正常皮肤的腐蚀、刺激性很强。因此,需要使用吸管将粪液从造口中导出,通过造口袋收集起来。目前,一般是在回肠造口的开口处设置造口底盘,造口底盘通过专用卡口与造口袋连接。
[0003]目前,更换回肠造口袋的时候,旋转卡口,粪液不断从连接处不断外溢。此外,造口底盘也需要定期更换,更换时也会存在粪液外溢的情况。不仅影响造口底盘的黏贴,影响粘合度,还导致造口处不够清洁,对正常皮肤产生腐蚀。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设计一种肠造口粪液临时收集器,它能够紧密的将吸管与回肠造口固定在一起,防止粪液外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肠造口粪液临时收集器,它解决了目前采用造口袋收集粪液,吸管和回肠造口连接处易出现粪液外溢的问题。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肠造口粪液临时收集器,它包括同于插入回肠造口内的吸管,以及与吸管连接的硅胶引流球,硅胶引流球被按压后依靠自身弹性恢复原状,还包括充气气囊、单向进液阀、单向排气阀、高吸水树脂球、针筒、单向进气阀;
[0007]所述吸管一端插入回肠造口内,吸管另一端连接硅胶引流球,吸管上靠近回肠造口端密封包覆有一圈充气气囊;
[0008]所述硅胶引流球与吸管之间设有单向进液阀,硅胶引流球另一端设有单向排气阀,硅胶引流球内部设有高吸水树脂球;
[0009]所述充气气囊设有充气口,充气口通过气管与针筒连接,气管上设有单向进气阀。
[0010]作为优选实例,所述吸管插入回肠造口一端为斜面开口。
[0011]作为优选实例,所述吸管插入回肠造口一端涂有石蜡油。
[0012]作为优选实例,所述硅胶引流球采用椭球型,椭球型硅胶引流球的两端硅胶壁比中部硅胶壁厚。硅胶引流球两端硅胶壁厚度从3mm厚平滑过渡到中部硅胶壁1mm厚。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将吸管缓慢轻柔插入回肠造口,插入适宜深度后,使用配套的针筒向充气气囊注入气体,确保回肠造口内腔与充气气囊之间紧密贴合,回肠造口内的粪液不外溢,保持回肠造口周围的干燥,此时可以进行粪液收集,也可方便地进行造口底盘的更换,不会漏液;
[0015](2)收集回肠造口内的粪液时,可以通过按压硅胶引流球,由单向进液阀、单向排气阀配合进行单向向内进液和单向向外排气,在内部形成抽吸粪液的负压,通过吸管将粪
液抽吸到硅胶引流球内;
[0016](3)通过硅胶引流球内部的高吸水树脂球将粪液中的水份吸收,使得内部液体全都被吸附固化,不会影响单向排气阀排气。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充气后充气气囊与回肠造口内腔之间紧密贴合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放气后撤出回肠造口内腔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吸管1,硅胶引流球2,充气气囊3,单向进液阀4,单向排气阀5,高吸水树脂球6,针筒7,单向进气阀8,回肠造口9,气管10,充气口11。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1]实施例1
[0022]如图1、图2所示,本肠造口粪液临时收集器包括同于插入回肠造口9内的吸管1,以及与吸管1连接的硅胶引流球2,硅胶引流球2被按压后依靠自身弹性恢复原状,还包括充气气囊3、单向进液阀4、单向排气阀5、高吸水树脂球6、针筒7、单向进气阀8;
[0023]吸管1一端插入回肠造口9内,吸管1另一端连接硅胶引流球2,吸管1上靠近回肠造口9端密封包覆有一圈充气气囊3;
[0024]硅胶引流球2与吸管1之间设有单向进液阀4,硅胶引流球2另一端设有单向排气阀5,硅胶引流球2内部设有高吸水树脂球6。
[0025]高吸水树脂(Super Absorbent Polymer,SAP)是一种现有的高分子吸水树脂材料。具有亲水基团、能大量吸收水分而溶胀又能保持住水分不外流的合成树脂,如淀粉接枝丙烯酸盐类、接枝丙烯酰胺、高取代度交联羧甲基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接枝丙烯酰胺、交联型羟乙基纤维素接枝丙烯酰胺聚合物等,一般可以吸收相当于树脂体积100倍以上的水分。图2中是高吸水树脂球6经过吸水后膨胀变大的效果。
[0026]充气气囊3设有充气口11,充气口11通过气管10与针筒7连接,气管10上设有单向进气阀8。
[0027]吸管1插入回肠造口9一端涂有石蜡油。石蜡油具有良好的润滑效果。
[0028]吸管1插入回肠造口9一端为斜面开口。
[0029]吸管1的开口为斜面,便于插入,吸管1采用PVC材质,表面光滑柔软。吸管1上设置充气气囊3,充气气囊3配有单向进气阀8(针筒7连接时,活塞处于被打开状态,可以将内部气体注入充气气囊3;如果一次注射不够,可将针筒7拔出后,再次吸气后注射,单向进气阀8只允许向充气气囊3充气,不会反向漏气),便于固定,防止粪液的溢出。
[0030]吸管1末端连接一个直径2cm的椭球形硅胶引流球2,硅胶引流球2容量为20ml,内含直径5

10mm的球状高吸水树脂,方便收集粪液,将液体固化。硅胶引流球2前后端分别设有单向进液阀4、单向排气阀5,方便排出气体,使球内形成负压,然后吸入粪液。单向进液阀4只允许向硅胶引流球2内流入粪液,反向不可流动,单向排气阀5只允许硅胶引流球2向外排气,反向不可流动。
[0031]本肠造口粪液临时收集器采用无菌的一次性包装袋包装。使用时,撕开包装即可。
[0032]工作原理:
[0033]首先,将吸管1插入回肠造口9一端涂抹石蜡油,再缓慢轻柔插入回肠造口9,插入适宜深度后,使用配套的针筒7向充气气囊3注入气体,在单向进气阀8只进气不回气的单向进气结构下,充气气囊3逐渐膨胀,直到确保回肠造口9内腔与充气气囊3之间紧密贴合,回肠造口9内的粪液不外溢,保持回肠造口9周围的干燥,此时可以进行粪液收集,也可方便地进行造口底盘的更换,不会漏液。
[0034]然后,在收集回肠造口9内的粪液时,可以通过按压硅胶引流球2,由单向进液阀4、单向排气阀5配合进行单向向内进液和单向向外排气,按压时,单向进液阀4关闭、单向排气阀5打开,排出内部气体,放松后,硅胶引流球2依靠自身弹性逐渐恢复原状,在内部形成抽吸粪液的负压,此时,单向进液阀4打开、单向排气阀5关闭,吸管1将粪液抽吸到硅胶引流球2内。
[0035]通过硅胶引流球2内部的高吸水树脂球6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肠造口粪液临时收集器,它包括同于插入回肠造口内的吸管,以及与吸管连接的硅胶引流球,硅胶引流球被按压后依靠自身弹性恢复原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气气囊、单向进液阀、单向排气阀、高吸水树脂球、针筒、单向进气阀;所述吸管一端插入回肠造口内,吸管另一端连接硅胶引流球,吸管上靠近回肠造口端密封包覆有一圈充气气囊;所述硅胶引流球与吸管之间设有单向进液阀,硅胶引流球另一端设有单向排气阀,硅胶引流球内部设有高吸水树脂球;所述充气气囊设有充气口,充气口通过气管与针筒连接,气管上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静王剑琼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