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被和海上桩基防冲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4642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砂被和海上桩基防冲刷装置,用于桩基,砂被包括:第一砂被层,包括两个砂被片,砂被片的一侧具有缺口,两个砂被片在具有缺口的一侧相互搭接,形成搭接区域;夹持体,具有通孔和夹持空间,夹持空间适于夹持部分搭接区域,通孔与缺口相对并均与桩基的外周相适配。当第一砂被层的部分搭接区域位于夹持空间,夹持体对该部分搭接区域具有压紧的作用,因此,可以防止搭接区域形成开口而失去防护作用。去防护作用。去防护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砂被和海上桩基防冲刷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海上风电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砂被和海上桩基防冲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涉水建筑的基础一般均为桩柱结构,而浸在水中的桩柱会阻碍水流,从而在桩柱周围产生漩涡,增加了局部水流剪应力,同时在潮汐和洋流的作用下,水流会对桩柱周围土体产生冲刷,进而带走桩柱基础周围的泥沙,导致桩柱基础承载力下降,甚至发生倾斜及倒塌的严重后果。
[0003]传统的处理方法是采用两片矩形砂被,矩形砂被具有缺口,两片含缺口的矩形砂被敷设在桩基周围起到防冲刷作用,砂被与工装间采用绳索软连接的方式。
[0004]由于仅有两片砂被搭接,在砂被受水流影响时,会导致敷设水平方向不平齐,这样就形成V字型铺设状态,使得开口端未覆盖部分易形成冲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采用两片砂被搭接形成的防护容易导致敷设水平方向不平齐,从而使得开口端未覆盖部分易形成冲刷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敷设水平方向平齐的砂被。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砂被,用于桩基,所述砂被包括:第一砂被层,包括两个砂被片,所述砂被片的一侧具有缺口,两个所述砂被片在具有所述缺口的一侧相互搭接,形成搭接区域;夹持体,具有通孔和夹持空间,所述夹持空间适于夹持部分所述搭接区域,所述通孔与所述缺口相对并均与所述桩基的外周相适配。
[0007]可选地,所述夹持体包括:第二砂被层;第三砂被层,与所述第二砂被层相对设置以形成所述夹持空间;其中,所述第二砂被层与所述第三砂被层均呈环形,所述第二砂被层朝向所述第一砂被层的被里,所述第三砂被层朝向所述第一砂被层的被面。
[0008]可选地,所述砂被还包括:套体结构,一端与所述第二砂被层的内壁连接,且能够贯穿所述第一砂被层和所述第三砂被层。
[0009]可选地,所述套体结构包括弹性套。
[0010]可选地,所述第二砂被层和所述第三砂被层均包括:环形砂被本体,设有多条缝闭线,以在所述环形砂被本体内形成多个隔舱,每个所述隔舱设有充砂口和排水口。
[0011]可选地,所述环形砂被本体的形状为圆环,所述环形砂被本体沿径向设有多条第一缝闭线,所述环形砂被本体沿周向设有至少一条第二缝闭线,所述第二缝闭线与多条所述第一缝闭线交叉以在形成多个所述隔舱。
[0012]可选地,所述环形砂被本体设有第三缝闭线,所述第三缝闭线对所述隔舱在厚度方向上进行分隔。
[0013]可选地,所述搭接区域的宽度不小于5米。
[0014]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海上桩基防冲刷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砂被;定位系统,设于所述砂被的第一砂被层的搭接区域。
[0015]可选地,所述定位系统包括超短基线定位系统,所述超短基线定位系统的两个应答器相对设置,且两个所述应答器分别设于所述砂被的第一砂被层的搭接区域的边缘。
[0016]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7]1、1、通过夹持体对第一砂被层的两个砂被片的搭接区域进行夹持,提高了砂被的抗潮流能力加强。
[0018]2、通过新增的两个环形砂被,使砂被成一整体,抗潮流的冲刷能力增强,极大减小砂被位移概率。
[0019]3、利用USBL水下定位利通可实现精准铺设砂被,搭接宽度满足要求,矩形砂被水平铺设无漏点。
[0020]4、定位系统的应用可缩短施工周期,铺设质量的提升可降低二次返工的概率,施工船机、人工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中一实施例的砂被的应用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中一实施例的砂被的第二砂被层施工的状态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中一实施例的砂被的第一砂被层的第一砂被片施工的状态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中一实施例的砂被的第二砂被层的第一砂被片施工的状态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中一实施例的砂被的第三砂被层施工的状态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中一实施例的砂被的整体施工的状态示意图;
[0028]图7为图6中的A

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8为本技术中一实施例的砂被的第一砂被层的断面示意图;
[0030]图9为本技术中一实施例的砂被的第二砂被层或第三砂被层的断面示意图;
[0031]图10为本技术中一实施例的砂被的第一砂被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11为图10中的B

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3]图12为本技术中一实施例的砂被的第二砂被层或第三砂被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4]附图标记说明:
[0035]100、砂被;101、搭接区域;102、第一缝闭线;103、隔舱;104、第二缝闭线;105、第三缝闭线;110、第一砂被层;111、第一砂被片;113、第二砂被片;115、缺口;120、夹持体;121、第二砂被层;123、第三砂被层;125、夹持空间;130、套体结构;200、桩基;300、海缆;400、平均海床面;500、应答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7]申请概述
[0038]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砂被设计形式以两片矩形砂被为主,当两片砂被搭接不完全时,搭接面积小,相对摩擦力较小,砂被易受潮流影响而发生飘走、移位现象。另外,在施工时或因潮流方向而由砂被指向钢管桩一侧,使得砂被容易堆积在桩基的底部,未成展开状态,防护面积不符合设计要求。当防护状态不满足设计要求时,需要二次返工,对砂被进行修补施工,这就存在对塔筒及叶片造成损伤的风险,船机进场造成施工成本大幅度增加。
[0039]因此,仅仅采用两片矩形砂被施工进行防护,砂被敷设施工工艺存在防护效果差、易覆盖不完全、二次返工率高等问题。
[0040]示例性砂被
[0041]如图1所示,一种砂被100,用于桩基200,砂被包括:第一砂被层110和夹持体120,第一砂被层110包括两个砂被片,砂被片的一侧具有缺口115,两个砂被片在具有缺口115的一侧相互搭接,形成搭接区域101。夹持体120具有通孔和夹持空间125,夹持空间125适于夹持部分搭接区域101,通孔与缺口115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砂被,用于桩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砂被包括:第一砂被层(110),包括两个砂被片,所述砂被片的一侧具有缺口(115),两个所述砂被片在具有所述缺口的一侧相互搭接,形成搭接区域(101);夹持体(120),具有通孔和夹持空间(125),所述夹持空间(125)适于夹持部分所述搭接区域(101),所述通孔与所述缺口(115)相对并均与所述桩基(200)的外周相适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被,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体(120)包括:第二砂被层(121);第三砂被层(123),与所述第二砂被层(121)相对设置以形成所述夹持空间(125);其中,所述第二砂被层(121)与所述第三砂被层(123)均呈环形,所述第二砂被层(121)朝向所述第一砂被层(110)的被里,所述第三砂被层(123)朝向所述第一砂被层(110)的被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砂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砂被还包括:套体结构(130),一端与所述第二砂被层(121)的内壁连接,且能够贯穿所述第一砂被层(110)和所述第三砂被层(12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砂被,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体结构(130)包括弹性套。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砂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砂被层(121)和所述第三砂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启光田利勇王小合王晓惠袁霄周升明仲苏州李合杰张国魁逯鹏郭鹏飞宪凯胡春雁刘亚杰张兴旺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