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光转轮及具有其的电子换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4641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光转轮及具有其的电子换挡装置。电子换挡装置包括转轮支架、导光转轮以及换挡器,导光转轮设于转轮支架上且能够相对转轮支架转动,换挡器设于转轮支架下方,且能够根据转轮支架的运动产生相应的换挡信号,光源设于转轮支架内且能够根据换挡信号产生不同颜色或光效的光线。导光转轮包括转轮本体和转轴,转轴用于将转轮本体可转动地支撑于转轮支架上,转轴上设有用于与光源相对的入光面以及用于将光线反射向转轮本体的反射面,转轮本体的外表面设有朝向不同方向的切割面。当有需要时,驾驶员可以握住转轮支架,用手指拨动导光转轮,使导光转轮自由旋转,除了实现换挡本身功能外,还可实现“把玩”、“消遣”功能。功能。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光转轮及具有其的电子换挡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换挡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导光转轮及具有其的电子换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电子换挡装置一般包括换挡杆、P挡按钮和解锁按钮。在扳动或推动换挡杆时能切换汽车的挡位。在按压P挡按钮时,能将汽车锁紧在P挡(驻车挡)。
[0003]目前本
的杆式电子换挡装置均为绕固定轴旋转的方式,这种结构方式机构不够新颖、科技感不强,不满足车主对换挡器的感官需求。
[0004]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的导光转轮及具有其的电子换挡装置。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导光转轮,包括转轮本体和设于所述转轮本体上的转轴,所述转轴用于将所述转轮本体可转动地支撑于一转轮支架上,所述转轴上设有用于与光源相对的入光面以及用于将光线反射向所述转轮本体的反射面,所述转轮本体的外表面设有朝向不同方向的切割面。
[0007]进一步地,所述朝向不同方向的切割面包括位于所述转轮本体中部的腰部以及位于所述腰部两侧的第一切割面和第二切割面。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切割面包括台面、星面、风筝面和腰面,所述台面位于所述导光转轮的一端,所述星面、所述风筝面和所述腰面具有不同的形状,且所述星面、所述风筝面和所述腰面自所述台面向所述腰部依次排列。
[0009]进一步地,所述星面位于所述台面的内侧且与所述台面的边缘相连,所述风筝面位于相邻的两个星面之间,且所述风筝面的靠近所述台面的边缘与所述相邻的两个星面相连,所述腰面位于所述风筝面的内侧,相邻的两个腰面共用一条边且相邻的两个腰面分别与相邻的两个风筝面的远离所述台面的边缘相连。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切割面与所述第一切割面的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二切割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切割面有一个腰面的错位。
[0011]进一步地,所述导光转轮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靠近所述光源,所述第二转轴远离所述光源,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将所述导光转轮可转动地支撑于所述转轮支架上。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轴上设有透射面,所述透射面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转轴上的第三透射面,所述反射面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转轴上的第三反射面,所述第三透射面位于所述第一转轴的远离所述光源的一端,所述第三反射面位于所述第二转轴的靠近所述光源的一端,自所述光源发出的第一部分光线经所述第三透射面射向所述第二转轴,经所述第三反射面反射后射向所述导光转轮。
[0013]进一步地,所述反射面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转轴上的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面位于所述第三反射面的靠近所述光源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三反射面相连,自所述光源发出的第一部分光线的一部分经所述第三透射面射向所述第二转轴,经所述第二反射面反射后射向所述导光转轮。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轴上设有透射面,所述透射面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转轴上的第二透射面,所述反射面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转轴上的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位于所述第二透射面的远离所述光源的一侧,自所述光源发出的第二部分光线经所述第一反射面反射后穿出所述第二透射面,射向所述导光转轮。
[0015]进一步地,所述透射面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透射面与所述光源之间且与所述第二透射面相连的第一透射面,自所述光源发出的第三部分光线经所述第一透射面射向所述导光转轮。
[0016]进一步地,所述入光面为设于所述第一转轴上的聚光面,所述第一转轴上还设有透射面和反射面,所述聚光面设于所述第一转轴的靠近所述光源的一端,经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经所述聚光面汇聚后射向所述透射面或所述反射面。
[0017]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换挡装置,包括转轮支架、上述的导光转轮、以及换挡器,所述导光转轮设于所述转轮支架上且能够相对所述转轮支架转动,所述换挡器设于所述转轮支架下方,且能够根据所述转轮支架的运动产生相应的换挡信号,所述光源设于所述转轮支架内且能够根据所述换挡信号产生不同颜色或光效的光线。
[0018]进一步地,所述转轮支架上设有第一衬套安装孔和第二衬套安装孔,所述第一衬套安装孔和所述第二衬套安装孔内分别设有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一衬套和所述第二衬套可转动连接。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衬套和所述第二衬套的至少其中之一的轴孔内设有凸台,所述凸台的横截面为圆弧状,所述转轴的对应端位于所述第一衬套和所述第二衬套的至少其中之一的轴孔内。
[00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衬套和所述第二衬套的靠近所述转轴的端面的至少其中之一上设有若干凸点,所述转轴的对应端面与所述凸点接触。
[002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衬套的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设有若干弹片,所述弹片与其下方的第二电路板支架相抵。
[0022]在本技术中,当有需要时,驾驶员可以握住转轮支架,用手指拨动导光转轮,使导光转轮可以自由旋转,并可实现换挡过程中炫彩的视觉效果,除了实现换挡本身功能外,还可以实现“把玩”、“消遣”功能,达到“解压”目的,并具有较强的科技感。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换挡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换挡装置中部分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换挡装置中部分结构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光转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及图6为本技术中转轮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技术中第一电路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8为本技术中第一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9为本技术中部分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图中示出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剖面结构以及部分光线的传导路径。
[0031]图10及图11为本技术中第一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2及图13为本技术中第二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4为本技术中第二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0034]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0035]10、转轮支架
ꢀꢀꢀꢀꢀꢀꢀꢀꢀ
10a、支架上部
ꢀꢀꢀꢀꢀꢀꢀ
10b、支架下部
[0036]10c、支架主体
ꢀꢀꢀꢀꢀꢀꢀꢀ
101、第一衬套安装孔 102、第二衬套安装孔
[0037]11、支架上壳
ꢀꢀꢀꢀꢀꢀꢀꢀꢀ
12、支架下壳
ꢀꢀꢀꢀꢀꢀꢀꢀ
13、第一衬套
[0038]131、第一衬套本体
ꢀꢀꢀꢀ
132、裙边
ꢀꢀꢀꢀꢀꢀꢀꢀꢀꢀꢀ
133、第一凸台
[0039]134、凸点
ꢀꢀꢀꢀꢀꢀꢀꢀꢀꢀꢀꢀ
14、第二衬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光转轮(20),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轮本体(20a)和设于所述转轮本体(20a)上的转轴(20b),所述转轴(20b)用于将所述转轮本体(20a)可转动地支撑于一转轮支架(10)上,所述转轴(20b)上设有用于与光源(16a)相对的入光面以及用于将光线反射向所述转轮本体(20a)的反射面,所述转轮本体(20a)的外表面设有朝向不同方向的切割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转轮(20),其特征在于:所述朝向不同方向的切割面包括位于所述转轮本体(20a)中部的腰部(23)以及位于所述腰部(23)两侧的第一切割面(21)和第二切割面(2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转轮(2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割面(21)包括台面(211)、星面(212)、风筝面(213)和腰面(214),所述台面(211)位于所述导光转轮(20)的一端,所述星面(212)、所述风筝面(213)和所述腰面(214)具有不同的形状,且所述星面(212)、所述风筝面(213)和所述腰面(214)自所述台面(211)向所述腰部(23)依次排列。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转轮(20),其特征在于:所述星面(212)位于所述台面(211)的内侧且与所述台面(211)的边缘相连,所述风筝面(213)位于相邻的两个星面(212)之间,且所述风筝面(213)的靠近所述台面(211)的边缘与所述相邻的两个星面(212)相连,所述腰面(214)位于所述风筝面(213)的内侧,相邻的两个腰面(214)共用一条边且相邻的两个腰面(214)分别与相邻的两个风筝面(213)的远离所述台面(211)的边缘相连。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光转轮(2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割面(22)与所述第一切割面(21)的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二切割面(22)相对于所述第一切割面(21)有一个腰面(214)的错位。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转轮(2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转轮(20)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转轴(27)和第二转轴(28),所述第一转轴(27)靠近所述光源(16a),所述第二转轴(28)远离所述光源(16a),所述第一转轴(27)和所述第二转轴(28)将所述导光转轮(20)可转动地支撑于所述转轮支架(10)上。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光转轮(2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27)上设有透射面,所述透射面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转轴(27)上的第三透射面(274c),所述反射面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转轴(28)上的第三反射面(281b),所述第三透射面(274c)位于所述第一转轴(27)的远离所述光源(16a)的一端,所述第三反射面(281b)位于所述第二转轴(28)的靠近所述光源(16a)的一端,自所述光源发出的第一部分光线经所述第三透射面(274c)射向所述第二转轴(28),经所述第三反射面(281b)反射后射向所述导光转轮(20)。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光转轮(20),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转轴(28)上的第二反射面(281a),所述第二反射面(281a)位于所述第三反射面(281b)的靠近所述光源(16a)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三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刚谭火南陈振文谷玉川凌新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