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氧阻聚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4164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氧阻聚剂。该阻聚剂中的各组分的重量比例如下:酚类化合物4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氧阻聚剂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基础油添加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阻聚剂。

技术介绍

[0002]石油炼制的过程中所生产的芳烃及基础油,因原料组成、水含量、氧含量、机械物质、温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混芳烃油芳烃油在进一步处理过程如:精馏、萃取、精制、提纯和热处理或存储运输中易发生共聚、氧化反应产生高分子有机垢,导致装置内部管线或设备堵塞,从而引起系统压力波动,传热传热传质效率变低,增加系统能耗,甚至会引起事故,缩短装置运行周期,迫使装置必须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清理;且在清理过程中,部分芳烃聚合形成的有机垢呈橡胶、焦油狀黏着于设备管线上极难清理。因此芳烃混合油在相应加工过程中添加阻聚剂用以减弱、阻止芳烃混合油的自聚以及共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0003]目前阻聚剂根据其阻聚原理分为三种:自由基阻聚剂、电子受体阻聚剂、氢供体阻聚剂。
[0004]1.自由基阻聚剂
[0005]典型的自由基阻聚剂是氮氧自由基化合物及2,2

二苯基

苦基肼自由基 (DHHP)等、氮氧自由基化合物包括受阻型氮氧自由基和哌啶类氮氧自由基。自由基形状可以终止链自由基,却不会引发聚合反应。这是由于氮氧自由基或硝基的吸电子效应及苯环的共轭效应,是自由基阻聚剂极稳定,而庞大的空间位阻又使其能够以自由基的基本形态存在,捕获体系中链自由基和初级自由基并形成稳定分子。
[0006]以氮氧自由基为例,在动力学方面,几乎能够以扩散的速度来清除谭忠新的自由基,较酚类阻聚剂高几个数量级。并且,自由基阻聚剂具有毒性小,稳定性高的优点。
[0007]2.电子受体阻聚剂
[0008]电子受体阻聚剂通常具有共轭结构,能够与体系中的活性自由基繁盛加成反应,并继续通过耦合反应或者歧化反应终止反应。典型的电子受体阻聚剂是小基苯酚类化合物和醌类化合物。
[0009]硝基苯酚类如2,4一二硝基苯酚、邻硝基苯酚、2一仲丁基一4,6一二硝基苯酚等,早期的阻聚剂2,4一二硝基苯酚毒性较大,不利于环境保护,广大学者对其引入烷烃基团降低毒性,得到了2

仲丁基

4,6

二硝基苯酚等化合物并广泛应用。
[0010]醌类化合物包括单环和多元焕坤类,如对苯醌、二甲基苯醌、二叔丁基苯醌等。对苯醌阻聚性能好但毒性较大,今年来使用较少,醌甲基衍生物的应用较为广泛。醌类化合物分子常具有分子共振存在很强的亲电子性。
[0011]3.氢供体阻聚剂
[0012]氢供体阻聚剂指酚类和胺类阻聚剂。酚类包括多元酚和取代酚,和胺类同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适宜多种不饱和单体的阻聚。典型的酚类阻聚剂有阻聚剂有对叔丁基邻苯二酚、对二苯酚等,胺类阻聚剂有甲基苯胺。联苯对胺等。如煤焦油提取的苯酚类化合物对戊二烯等不饱和化合物有阻聚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1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阻聚剂,利用化学物质微观空间位阻、电子云理论、氢键稳定性理论以及电子转移的机理,将不同类型阻聚剂支撑复配的阻聚剂使用,与单组分阻聚剂添加相比,不仅利用协同作用提高阻聚剂性能,同时能提高其抗氧化性能。
[0014]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基本技术方案为:
[0015]一种阻聚剂,其中各组分的重量比例如下:
[0016]酚类化合物40%

60%
[0017]胺类衍生物10%

30%
[0018]苯三唑类衍生物1%

5%
[0019]混合芳烃溶剂油20%—40%;
[0020]其中,
[0021]所述酚类的结构通式为C6H5ROH,所述胺类衍生物的结构通式为R

NH2,;所述苯三唑类衍生物的结构通式为:C
12
H
17
N4O2‑
R;R基可以为甲基乙基等烃基。
[0022]优选的,所述阻聚剂的各组分的重量比例为:酚类衍生物40%、胺类或苯三唑衍生物20%、苯三唑类衍生物1%、混合芳烃溶剂油39%。
[002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阻聚剂的各组分的重量比例为:酚类衍生物44%、胺类衍生物25%、苯三唑类衍生物1%、混合芳烃溶剂油30%
[0024]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阻聚剂的各组分的重量比例为:酚类衍生物45%、胺类衍生物20%、苯三唑类衍生物5%、混合芳烃溶剂油30%。
[0025]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阻聚剂的各组分的重量比例为:酚类衍生物55%、胺类衍生物10%、苯三唑类衍生物5%、混合芳烃溶剂油30%
[002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氧阻聚剂。该阻聚剂中的各组分的重量比例如下:酚类化合物40%

60%;胺类衍生物10%

30%;苯三唑类衍生物1%

5%、混合芳烃溶剂油20%

40%;其中,所述酚类的结构通式为 C6H5ROH,所述胺类衍生物的结构通式为R

NH2,;所述苯三唑类衍生物的结构通式为:C
12
H
17
N4O2‑
R;R基可以为甲基乙基等烃基。该阻聚剂所采用了酚类衍生物,胺类衍生物,其协同作用可有效提高油品抗氧阻聚性能、所采用苯三唑类衍生物可抑制金属催化作用从而提高油品抗氧阻聚性能。经过研究法对汽油样品的测定,加入30ppm本专利技术的阻聚剂,基础油诱导期可有效提高,是一种高效环保的无灰型阻聚剂。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不通过纯调和的方式,而是利用化学物质微观空间位阻、电子云理论、氢键稳定性理论以及电子转移的机理,将不同类型阻聚剂支撑复配的阻聚剂使用,与单组分阻聚剂添加相比,不仅利用协同作用提高阻聚剂性能,且同时提高其抗氧化性能。
[0029]实施例一
[003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阻聚剂,其中各组分的重量比例如下:
[0031]酚类化合物40%

60%
[0032]胺、苯三唑类衍生物10%

30%
[0033]苯三唑类衍生物1%

5%
[0034]混合芳烃溶剂油20%—40%;
[0035]其中,
[0036]所述酚类的结构通式为C6H5ROH,所述胺类衍生物的结构通式为R

NH2,;所述苯三唑类衍生物的结构通式为:C
12
H
17
N4O2‑
R;R基可以为甲基乙基等烃基。
[0037]其中酚类化合物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聚剂,其特征在于,其中各组分的重量比例如下:酚类衍生物40%—60%;胺类衍生物10%—30%;苯三唑类衍生物1%

5%混合芳烃溶剂油20%—40%;其中,所述酚类的结构通式为C6H5ROH,所述胺类衍生物的结构通式为R

NH2,;所述苯三唑类衍生物的结构通式为:C
12
H
17
N4O2‑
R;R基可以为甲基乙基等烃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聚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阻聚剂的各组分的重量比例为:酚类衍生物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运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科拉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