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素光线仪的碳棒燃烧腔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3861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碳素光线仪的碳棒燃烧腔总成,包括前部敞口的反光腔体和位于反光腔体背面的反光腔体固定支架,反光腔体固定支架上设有碳棒间距调节组件和碳棒调节支撑组件,碳棒间距调节组件和碳棒调节支撑组件的前端分别由背面穿入反光腔体内;反光腔体左右两侧的开孔中分别水平穿设有第一、第二碳棒,第一、第二碳棒通过碳棒调节支撑组件前端的支撑相对地设在反光腔体内,第一、第二碳棒通过碳棒间距调节组件前端的传动调节两者头部的间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体积小巧,结构紧凑,碳棒间距调节精准、稳定且便捷,因此采用本碳棒燃烧腔总成的碳素光线仪,不需要特别技巧就可以在家使用,有效解决非专业人士在家无法进行碳素光线治疗的问题。线治疗的问题。线治疗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素光线仪的碳棒燃烧腔总成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理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素光线仪的碳棒燃烧腔总成。

技术介绍

[0002]碳素光治疗法是一种综合可视性光线疗法,是现代光谱动力学疗法与传统中医炙疗法的创造性结合,其原理是采用碳棒燃烧发出的光谱作为光线发射源,并将光线照射作用于人体皮肤和病灶,使之快速的消炎和收敛、修复受损细胞,促进血液循环,激发人体自愈系统及机体的自我修复功能,调节人体免疫平衡,以及起到杀菌止痛、促进伤口愈合,可直接或间接发挥多种抗生素的治疗效果,从而达到保健养生、预防及治疗疾病的目的。
[0003]但现有的碳素光线治疗仪体积较大且操作较为繁琐,需要时间、场所及专业人士的配合,故通常只能在医院或者其他特定治疗场合才能给患者进行使用。因此目前需要一种体积小巧且操作简便的碳素光线治疗仪,可以令患者在家使用,作为家庭疗法的一种有效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满足人们对于家庭光线治疗的需求,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碳素光线仪的碳棒燃烧腔总成。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碳素光线仪的碳棒燃烧腔总成,包括一个前部敞口的反光腔体,所述反光腔体的背面设置有一个反光腔体固定支架,所述反光腔体固定支架上设置有碳棒间距调节组件和碳棒调节支撑组件,所述碳棒间距调节组件和所述碳棒调节支撑组件的前端分别由所述反光腔体的背面穿入所述反光腔体内;所述反光腔体左右两侧的开孔中分别向内水平穿设有第一碳棒和第二碳棒,所述第一碳棒和所述第二碳棒通过所述碳棒调节支撑组件前端的支撑,头部相对地设置在所述反光腔体内,所述第一碳棒和所述第二碳棒通过所述碳棒间距调节组件前端的传动,调节两者头部的间距。
[0007]进一步的,所述碳棒调节支撑组件包括翘杆固定座、铜翘杆、铜轮固定座和铜导轮,所述翘杆固定座上设置有左右两根所述铜翘杆,左右两根所述铜翘杆的前端均由所述反光腔体的背面穿入所述反光腔体,且左右两根所述铜翘杆的前端上表面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铜轮固定座,每个所述铜轮固定座上均设置有一对左右对称的所述铜导轮。
[0008]进一步的,所述碳棒间距调节组件包括蜗轮蜗杆电机、齿轮轴、陶瓷轮、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和主动齿轮,所述反光腔体的后壁上通过对应的轴承穿设有左右两根所述齿轮轴,左右两根所述齿轮轴的前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陶瓷轮,且左右两个所述陶瓷轮分别位于左右两对所述铜导轮的正上方,左右两根所述齿轮轴的后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传动齿轮,所述蜗轮蜗杆电机设置在所述翘杆固定座上,所述蜗轮蜗杆电机的电机轴上设置有所述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啮合,所
述第一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一碳棒可水平移动地夹持在同在左侧的所述陶瓷轮和所述铜导轮之间,所述第二碳棒可水平移动地夹持在同在右侧所述陶瓷轮和所述铜导轮之间。
[0009]进一步的,所述反光腔体固定支架由前固定墙板、后固定墙板、下固定板、挡尘盖、连接杆和连接耳板组成,所述前固定墙板的前侧面通过四个顶角上的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反光腔体的边框后侧面固定连接,所述下固定板连接在所述前固定墙板的下部和所述后固定墙板的下部之间,且所述下固定板的下表面与上罩壳的内部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挡尘盖连接在所述前固定墙板的上部和所述后固定墙板的上部之间,所述后固定墙板的后侧面通过左右两个所述连接耳板与所述上罩壳的内部后侧面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翘杆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前固定墙板和后固定墙板之间,所述蜗轮蜗杆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翘杆固定座上表面的中部,所述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均位于所述后固定墙板的后侧面,所述蜗轮蜗杆电机的电机轴穿过所述后固定墙板后与所述主动齿轮连接,左右两根所述齿轮轴的后端分别穿过所述后固定墙板后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传动齿轮连接,左右两根所述齿轮轴的前端分别依次穿过所述前固定墙板、所述反光腔体背板后与左右两个所述陶瓷轮连接,左右两根所述铜翘杆的前端分别依次穿过所述前固定墙板、所述反光腔体背板后与左右两个所述铜轮固定座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反光腔体内部的底面设置有落灰小平盒。
[0012]进一步的,所述反光腔体的顶部设置有一条连通所述反光腔体内部和上罩壳外部的风道,所述风道内设置有散热风扇。
[0013]进一步的,所述反光腔体的边框上设置有依靠前翻防护盖开闭状态控制所述第一碳棒和所述第二碳棒电源通断的限位微动开关组件,所述前翻防护盖相对于所述反光腔体呈打开状态时,所述前翻防护盖与所述限位微动开关组件不接触,所述前翻防护盖相对于所述反光腔体呈闭合状态时,所述前翻防护盖与所述限位微动开关组件接触。
[0014]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微动开关组件由开关外触点、弹簧固定块、弹簧、微动开关组成,所述开关外触点可前后伸缩地嵌设在所述反光腔体的下边框上,且所述开关外触点的触头位于所述反光腔体下边框的前侧面,用于与所述前翻防护盖接触,所述开关外触点的触板位于所述反光腔体下边框的后侧面,所述弹簧固定块位于所述开关外触点的触板后方,所述弹簧固定块的左右两端与所述反光腔体下边框的后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弹簧固定块中部与所述开关外触点的触板之间,所述微动开关固定在上罩壳的内部底面,所述微动开关的触片与所述开关外触点的触板后表面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反光腔体呈澡盆型。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7]本技术体积小巧,结构紧凑,碳棒间距调节精准、稳定且便捷,因此采用本碳棒燃烧腔总成的碳素光线仪,不需要特别技巧就可以在家使用,而且使用时既不会有任何副作用,又能够保证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代替针炙、艾炙草和传统发热灯,并有效解决非专业人士在家无法进行碳素光线治疗的问题。
[0018]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
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001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移去反光腔体和反光腔体固定支架后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移去反光腔体和反光腔体固定支架后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的限位微动开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此处所作说明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素光线仪的碳棒燃烧腔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前部敞口的反光腔体(1),所述反光腔体(1)的背面设置有一个反光腔体固定支架(2),所述反光腔体固定支架(2)上设置有碳棒间距调节组件和碳棒调节支撑组件,所述碳棒间距调节组件和所述碳棒调节支撑组件的前端分别由所述反光腔体(1)的背面穿入所述反光腔体(1)内;所述反光腔体(1)左右两侧的开孔中分别向内水平穿设有第一碳棒(3)和第二碳棒(4),所述第一碳棒(3)和所述第二碳棒(4)通过所述碳棒调节支撑组件前端的支撑,头部相对地设置在所述反光腔体(1)内,所述第一碳棒(3)和所述第二碳棒(4)通过所述碳棒间距调节组件前端的传动,调节两者头部的间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素光线仪的碳棒燃烧腔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棒调节支撑组件包括翘杆固定座(5)、铜翘杆(6)、铜轮固定座(7)和铜导轮(8),所述翘杆固定座(5)上设置有左右两根所述铜翘杆(6),左右两根所述铜翘杆(6)的前端均由所述反光腔体(1)的背面穿入所述反光腔体(1),且左右两根所述铜翘杆(6)的前端上表面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铜轮固定座(7),每个所述铜轮固定座(7)上均设置有一对左右对称的所述铜导轮(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素光线仪的碳棒燃烧腔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棒间距调节组件包括蜗轮蜗杆电机(9)、齿轮轴(10)、陶瓷轮(11)、第一传动齿轮(12)、第二传动齿轮(13)和主动齿轮(14),所述反光腔体(1)的后壁上通过对应的轴承(15)穿设有左右两根所述齿轮轴(10),左右两根所述齿轮轴(10)的前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陶瓷轮(11),且左右两个所述陶瓷轮(11)分别位于左右两对所述铜导轮(8)的正上方,左右两根所述齿轮轴(10)的后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传动齿轮(12)和所述第二传动齿轮(13),所述蜗轮蜗杆电机(9)设置在所述翘杆固定座(5)上,所述蜗轮蜗杆电机(9)的电机轴上设置有所述主动齿轮(14),所述主动齿轮(14)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12)啮合,所述第一传动齿轮(12)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13)啮合;所述第一碳棒(3)可水平移动地夹持在同在左侧的所述陶瓷轮(11)和所述铜导轮(8)之间,所述第二碳棒(4)可水平移动地夹持在同在右侧所述陶瓷轮(11)和所述铜导轮(8)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素光线仪的碳棒燃烧腔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腔体固定支架(2)由前固定墙板(21)、后固定墙板(22)、下固定板(23)、挡尘盖(24)、连接杆(25)和连接耳板(36)组成,所述前固定墙板(21)的前侧面通过四个顶角上的所述连接杆(25)与所述反光腔体(1)的边框后侧面固定连接,所述下固定板(23)连接在所述前固定墙板(21)的下部和所述后固定墙板(22)的下部之间,且所述下固定板(23)的下表面与上罩壳的内部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挡尘盖(24)连接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品胜
申请(专利权)人:大丰菲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