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针制备模具及其制备微针方法和微针制备生产线技术

技术编号:3513455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针制备模具及其制备微针方法和微针制备生产线,微针制备模具设有至少两个贯穿型腔的内周壁面的出气口,出气口与毛细管相连通,毛细管的排气口贯穿微针制备模具的外表面设置,至少一个出气口靠近型腔的针基端设置,且至少一个出气口靠近型腔的针末端设置,每一个出气口的最大宽度为0.1微米至50微米之间,填充至型腔内的溶液在型腔的内周壁面上的接触角大于或者等于9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针制备模具及其制备微针方法和微针制备生产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及美容用微针贴的生产制造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微针制备模具、该微针制备模具的制备微针方法以及具有该微针制备模具的微针制备生产线。

技术介绍

[0002]微针产品上设有微针阵列,药物等有效成分设置于微针阵列的针尖体上,微针阵列的针尖体可刺入作用于皮肤内,在皮肤内安全无痛的形成微米级的药物传输通道,增强皮肤对大分子活性成分及药物的渗透性,从而将针尖体的药物等有效成分有效地输送入皮肤中,安全无痛,实现透皮给药。
[0003]由于微针阵列的针尖体本身体积微小,针尖体制备工艺一般为模具制备方式或拉伸制备方式,而拉伸制备方式只能制备出火山形结构针尖体,无法制备其他不同形状结构的针尖体,然而火山形结构针尖体因自身结构局限性会导致其搭载的药物等有效成分含量较低,从而无法满足绝大部分药物的透皮给药量需求。另外,模具制备方式通过将针尖体溶液灌注到模具的微孔内形成微针阵列的针尖体,因模具的微孔可设置成不同形状结构,从而利用模具制备方式制备微针阵列的针尖体在业内更为广泛。
[0004]参见图1至图4,现有制备微针阵列的模具在阴模11上设有若干个与微针阵列的针尖体形状相适配的型腔12,每个型腔12具有灌注入口和排气口13,灌注入口位于阴模11的一侧表面且位于型腔12的针基端,排气口13位于阴模11的另一侧表面且位于型腔12的针末端,阴模11具有多个排气口13的表面形成排气面,透气膜覆盖于该排气面上,用于防止液体透过而使气体透过,透气膜在0.001Mpa~0.5Mpa的正压范围内,或在-0.5Mpa~-0.001Mpa的负压范围内,不透水,且具有一定透气量。因此,现有制备微针阵列的模具为了防止液体透过而使气体从排气口13排出,需要增设透气膜以及给予透气膜正压的加压系统或者负压的真空系统,使得制备设备的数量较多,大大增加了微针制备的成本,同时不利于流水线式的大批量生产线,通用性受限,并且在制备生产前需要进行繁琐的透气膜和加压系统或者真空系统调试工序,从而影响制备效率。
[0005]多段式微针针尖体至少包括第一溶液14制成的针末端和第二溶液15制成的针基端,多段式微针针尖体的优势在于可以将多种不同药物等有效成分集中搭载到一个微针针尖体上。然而,现有制备微针阵列的模具的排气口13位于阴模11的另一侧表面且位于型腔12的针末端,在进行多段式微针针尖体制备时,在排气口13和透气膜的作用下,第一溶液14可以顺畅地进入填充型腔12的针末端固化成型,此时第一溶液14将排气口13遮挡(如图2所示),则在第二溶液15进入型腔12的针基端时第二溶液15与第一溶液14之间的气体无法排出,第二溶液15便无法完全填充型腔12的针基端并与第一溶液14之间存在裂缝16(如图4所示),脱模时多段式微针针尖体易断裂,良品率较低,进而影响制备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良品率高、通用性强、制备效率高且制备成本低的
微针制备模具。
[0007]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微针制备模具的微针制备生产线。
[0008]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微针制备模具的制备微针方法。
[0009]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针制备模具,设有多个与微针阵列的针尖体形状相适配的型腔,每个型腔具有注入口,注入口位于微针制备模具的第一侧表面上且位于型腔的针基端,型腔的针末端靠近微针制备模具的第二侧表面设置,且微针制备模具的第二侧表面与微针制备模具的第一侧表面在微针制备模具的法向上相对设置,微针制备模具还设有至少两个贯穿型腔的内周壁面的出气口,一个出气口与至少一个毛细管相连通,或者多个出气口与一个毛细管相连通,毛细管的排气口贯穿微针制备模具的外表面设置,至少一个出气口靠近型腔的针基端设置,且至少一个出气口靠近型腔的针末端设置,每一个出气口在微针制备模具的法向上的最大宽度为0.1微米至50微米之间,和/或,每一个出气口在微针制备模具的切向上的最大宽度为0.1微米至50微米之间,填充至型腔内的溶液在型腔的内周壁面上的接触角大于或者等于90
°
,且溶液的粘度大于或者等于10厘泊。
[0010]将一种溶液从型腔的注入口填充至本专利技术微针制备模具的型腔内进行制备一体式微针时,由于贯穿型腔的内周壁面的出气口在微针制备模具的法向上和/或在微针制备模具的切向上的最大宽度为0.1微米至50微米之间,同时该溶液在型腔的内周壁面上的接触角大于或者等于90
°
,且该溶液的粘度大于或者等于10厘泊,能够有效防止溶液穿过出气口进入到毛细管内,同时使得型腔内的气体可以顺畅地穿过出气口进入毛细管内并通过毛细管的排气口排出微针制备模具,从而避免一种溶液填充至本专利技术微针制备模具的型腔内制备一体式微针针尖体时出现气栓现象而导致出现不良品,具有较好的一体式微针针尖体制备效果,提高制备良品率,并且溶液在型腔的内周壁面上的接触角大于或者等于90
°
使得溶液靠近型腔的针基端的上液面能够对靠近型腔的针末端的液体施以压力,从而能够迫使型腔内的气体快速排出,进而提升微针制备效率。
[0011]将至少两种溶液分别从型腔的注入口填充至本专利技术微针制备模具的型腔内进行制备多段式微针时,由于至少一个出气口靠近型腔的针基端设置,且至少一个出气口靠近型腔的针末端设置,从而使得第一种溶液在填充型腔的针末端时靠近型腔的针末端设置的出气口可以顺畅地将型腔针末端内的气体排出,随后第二种溶液在填充型腔的针基端时靠近型腔的针基端设置的出气口可以顺畅地将型腔针基端内的气体排出,从而避免至少两种溶液填充至本专利技术微针制备模具的型腔内制备多段式微针针尖体时某段微针针尖体出现气栓现象而导致出现不良品,并能够有效避免不同溶液之间因无法完全填充而存在裂缝导致出现不良品,具有较好的多段式微针针尖体制备效果,提高制备良品率,并且型腔内的气体能够快速排出,进而提升微针制备效率。
[0012]因此,本专利技术微针制备模具能够制备一体式微针和多段式微针,适用范围广泛,通用性强,并具有较好的微针针尖体制备效果,良品率高,同时本专利技术微针制备模具能够放置在流水线式的微针制备生产线上,微针制备生产线的输送线可自动化控制微针制备模具移动进行大批量微针制备,大大提高微针制备效率,且相对现有制备微针阵列模具需要增设透气膜以及给予透气膜正压的加压系统或者负压的真空系统,本专利技术微针制备模具的设计巧妙且结构简单,大大减少了微针制备成本,并简化了微针制备工序,进而提高微针制备效
率。
[0013]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出气口在微针制备模具的切向上的最大宽度为0.1微米至50微米之间,型腔的内周壁面开设有毛细管,毛细管沿着型腔的内周壁面自型腔的针基端延伸至型腔的针末端,毛细管位于型腔的内周壁面上的开口形成多个相连通的出气口,且毛细管位于微针制备模具的第一侧表面上的端口为排气口。
[0014]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毛细管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多个毛细管在型腔的周向上排布。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微针制备模具,设有多个与微针阵列的针尖体形状相适配的型腔,每个所述型腔具有注入口,所述注入口位于所述微针制备模具的第一侧表面上且位于所述型腔的针基端,所述型腔的针末端靠近所述微针制备模具的第二侧表面设置,且所述微针制备模具的第二侧表面与所述微针制备模具的第一侧表面在所述微针制备模具的法向上相对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制备模具还设有至少两个贯穿所述型腔的内周壁面的出气口,一个所述出气口与至少一个毛细管相连通,或者多个所述出气口与一个毛细管相连通;所述毛细管的排气口贯穿所述微针制备模具的外表面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出气口靠近所述型腔的针基端设置,且至少一个所述出气口靠近所述型腔的针末端设置;每一个所述出气口在所述微针制备模具的法向上的最大宽度为0.1微米至50微米之间,和/或,每一个所述出气口在所述微针制备模具的切向上的最大宽度为0.1微米至50微米之间;填充至所述型腔内的溶液在所述型腔的内周壁面上的接触角大于或者等于90
°
,且所述溶液的粘度大于或者等于10厘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制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在所述微针制备模具的切向上的最大宽度为0.1微米至50微米之间,所述型腔的内周壁面开设有所述毛细管,所述毛细管沿着所述型腔的内周壁面自所述型腔的针基端延伸至所述型腔的针末端;所述毛细管位于所述型腔的内周壁面上的开口形成多个相连通的所述出气口,且所述毛细管位于所述微针制备模具的第一侧表面上的端口为所述排气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针制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管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多个所述毛细管在所述型腔的周向上排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针制备模具,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毛细管在所述型腔的针末端相互连通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制备模具,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排气口位于所述微针制备模具的第一侧表面上,和/或,至少一个所述排气口位于所述微针制备模具的第二侧表面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制备模具,其特征在于:多个靠近所述型腔的针基端设置的所述出气口在所述型腔的周向上排布;和/或,多个靠近所述型腔的针末端设置的所述出气口在所述型腔的周向上排布。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制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永浩李成国冷钢杨健陈莲华王红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科瑞微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