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T球管的中心定位结构及CT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3422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CT球管的中心定位结构及CT设备。该中心定位结构包括:旋转支架,其表面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定位部;多个用于安装CT球管的球管支架,各个球管支架均设置于旋转支架的表面,并且任一球管支架上靠近旋转支架的一侧均具有第二定位部;第二定位部与任一第一定位部相匹配,以限制球管支架与旋转支架的相对位置,并使CT球管发出的射线沿旋转支架的径向方向指向旋转支架的旋转轴线。该结构通过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的相互配合,能够保证CT球管发出的X射线满足精度要求;而且,通过延伸部与旋转支架的外边缘的抵顶配合,能够提高第一连接板与旋转支架安装的便利性。第一连接板与旋转支架安装的便利性。第一连接板与旋转支架安装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T球管的中心定位结构及CT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CT球管的中心定位结构,同时也涉及采用该中心定位结构的CT设备,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0002]CT球管在安装过程中,常用的传统定位方式是采用工装定位。由于工装的长期使用,会逐渐出现误差,从而影响定位精度。
[0003]在专利号为ZL 202020574735.6的中国技术中,公开了一种CT球管测试用固定装置,包括测试台和固定机构。测试台的表面中间开设有凹槽,测试台的前侧安装有移动板。移动板的外侧设置有收纳槽,固定机构的表面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安装套杆,并且固定机构位于测试台的上方,所述安装套杆的表面同时套接有支撑架和螺帽。固定机构的内部放置有CT球管本体,CT球管本体的内壁设置有定位机构。
[0004]在上述CT球管测试用固定装置中,可以通过转动将移动板向两侧移开,从而露出测试台上的凹槽。这样便于对凹槽上方的固定机构内部的CT球管本体进行测试观察,减少隔档和阻碍。同时,液压杆与推板之间相互配合使用,通过液压杆来推动推板,从而让推板可以对凹槽中的物体进行夹持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首要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CT球管的中心定位结构。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采用该中心定位结构的CT设备。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CT球管的中心定位结构,包括:
[0009]旋转支架,所述旋转支架的表面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定位部;
[0010]多个球管支架,所述球管支架用于安装CT球管,多个所述球管支架均设置于所述旋转支架的表面,并且任一所述球管支架上靠近所述旋转支架的一侧均具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与任一所述第一定位部相匹配,以限制所述球管支架与所述旋转支架的相对位置,并使所述CT球管发出的射线沿所述旋转支架的径向方向指向所述旋转支架的旋转轴线。
[0011]其中较优地,所述第一定位部为定位槽,多个所述定位槽绕所述旋转支架的旋转轴线均匀分布,任一所述定位槽的长度方向均能够沿所述旋转支架的径向方向指向所述旋转支架的旋转轴线;
[0012]所述第二定位部为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与所述定位槽相卡合。
[0013]其中较优地,所述第一定位部为定位凸起,多个所述定位凸起绕所述旋转支架的旋转轴线均匀分布,任一所述定位凸起的长度方向均能够沿所述旋转支架的径向方向指向所述旋转支架的旋转轴线;
[0014]所述第二定位部为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定位凸起相卡合。
[0015]其中较优地,所述球管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
[0016]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于所述旋转支架的表面,并且所述第一连接板上靠近所述旋转支架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二定位部;
[0017]所述第二连接板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以用于与CT球管连接。
[0018]其中较优地,还包括两个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的相邻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并且两个所述限位挡板相互平行;
[0019]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开设有供CT球管的发射端伸出的开口部,所述开口部位于两个所述限位挡板之间。
[0020]其中较优地,所述第一连接板上靠近所述旋转支架的一侧还包括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二定位部的一侧,并与所述旋转支架的外边缘相抵顶。
[0021]其中较优地,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一螺栓能够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并与所述旋转支架连接;
[0022]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第二螺栓能够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并与所述CT球管连接。
[0023]其中较优地,所述球管支架一体成型。
[0024]其中较优地,所述定位槽两侧的顶部具有斜坡,以用于对所述定位凸起进行导向。
[0025]其中较优地,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相互磁吸固定。
[002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CT设备。该CT设备中的CT球管采用上述的中心定位结构实现定位。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所提供的CT球管的中心定位结构,通过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的相互配合,能够对旋转支架和球管支架进行相对定位,从而保证CT球管发出的X射线满足精度要求;而且,通过球管支架上设置的延伸部与旋转支架的外边缘的抵顶配合,能够提高球管支架与旋转支架安装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CT球管的中心定位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图1所示的整体结构的爆炸图;
[0030]图3为该中心定位结构中,旋转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32]图5为该中心定位结构中,球管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进行详细具体的说明。
[0034]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T球管的中心定位结构,具体包括:旋转支架1和多个球管支架2。其中,旋转支架1用于安装球管支架2,球管支架2用于安装CT球管3。
[0035]如图2所示,旋转支架1的表面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定位部101;多个球管支架2均设置于旋转支架1的表面,并且任一球管支架2上靠近旋转支架1的一侧均具有第二定位部
201。第二定位部201与任一第一定位部101相匹配,以限制球管支架2与旋转支架1的相对位置,从而使得CT球管3发出的射线沿旋转支架1的径向方向指向旋转支架1的旋转轴线。
[0036]具体使用时,首先,将任一球管支架2放置在旋转支架1的表面,使得第二定位部201与任一第一定位部101的相匹配,从而将球管支架2固定在旋转支架1上;然后,将CT球管3安装在球管支架2的设定位置,使得CT球管3发出的射线能够沿旋转支架1的径向方向指向旋转支架1的旋转轴线;最后,重复上述操作即可完成全部CT球管3的安装。由此,通过球管支架2与旋转支架1的配合,能够为CT球管3提供稳定的安装基础,同时,通过第二定位部201与第一定位部101的相互配合,能够对球管支架2起到精准定位的作用,以保证CT球管3安装后的定位精度。
[003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定位部101为定位槽,多个定位槽101绕旋转支架1的旋转轴线均匀分布。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定位槽101的数量为24个,相邻两个定位槽101之间的角度为15
°
,从而使得一个旋转支架1上可以同时安装24个球管支架2,进而能够同时安装24个CT球管3。而且,任一定位槽101的长度方向均能够沿旋转支架1的径向方向指向旋转支架的旋转轴线,相应地,第二定位部201为定位凸起,定位凸起201与定位槽101相卡合,以对球管支架2与旋转支架1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制,从而保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T球管的中心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支架,所述旋转支架的表面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定位部;多个球管支架,所述球管支架用于安装CT球管,多个所述球管支架均设置于所述旋转支架的表面,并且任一所述球管支架上靠近所述旋转支架的一侧均具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与任一所述第一定位部相匹配,以限制所述球管支架与所述旋转支架的相对位置,并使所述CT球管发出的射线沿所述旋转支架的径向方向指向所述旋转支架的旋转轴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为定位槽,多个所述定位槽绕所述旋转支架的旋转轴线均匀分布,任一所述定位槽的长度方向均能够沿所述旋转支架的径向方向指向所述旋转支架的旋转轴线;所述第二定位部为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与所述定位槽相卡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为定位凸起,多个所述定位凸起绕所述旋转支架的旋转轴线均匀分布,任一所述定位凸起的长度方向均能够沿所述旋转支架的径向方向指向所述旋转支架的旋转轴线;所述第二定位部为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定位凸起相卡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球管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于所述旋转支架的表面,并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亮孙伟丁海宁彭勇蒋如意张方金宋虎灵李波李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纳米维景上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