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静态ct的焦点调节机构,同时也涉及包括该焦点调节机构的静态ct系统,属于辐射成像。
技术介绍
1、静态ct系统中的多个射线源呈圆环状分布。每个射线源焦点的位置在xy平面上是需要共面的,由于射线源的管芯在制造时本身存在约±1.5mm的误差,导致安装后的射线源焦点存在较大的偏差,影响了射线源与限束器、探测器等部件之间的几何关系,导致现有算法难以对静态ct系统做精确的校准。
2、射线源焦点与探测器在理论中心的重合直接影响到重建图像的质量。静态ct系统的射线源多达24个,需要保证每个射线源焦点与探测器在理论中心重合,误差控制在±1个像素范围内。
3、在专利号为zl 201711121001.1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静态锥束ct成像系统几何校准装置。该几何校准装置包括若干个冷阴极x射线球管进行线型或弧形排列以形成多光束x射线源阵列,其中每个冷阴极x射线球管作为一个x射线源;支撑架在x、y和z轴上预留调节空间,以使若干个冷阴极x射线球管安装在支撑架上后,每个冷阴极x射线球管位置可实现在x、y或z轴的三个方向上分别进行调节。通过对每个冷阴极x射线球管在x、y或z轴的三个方向上的调节,实现对每个x射线源几何位置的精确校准,具有极高的校准精度。
4、然而,上述技术方案虽然能够对每个x射线源进行位置调节,但由于无法找到静态ct系统中各射线源的焦点偏移量,从而无法实现静态ct系统中的焦点位置偏移后的物理调整,进而无法保证理论焦点位置与探测器的几何关系准确。
技术实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首要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静态ct的焦点调节机构。
2、本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包括该焦点调节机构的静态ct系统。
3、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静态ct的焦点调节机构,包括:
5、射线源支架,用于安装在静态ct系统的机架上;
6、射线源,活动安装于所述射线源支架上;
7、探测器,用于安装在静态ct系统的机架上,并位于所述射线源的一侧;
8、光阑,设置于所述射线源支架上,并位于所述射线源与所述探测器之间,并且所述光阑上形成预设大小的通孔,以使所述射线源发出的探测射线能够穿过所述通孔后,照射到所述探测器上形成投影图像;
9、焦点调节部,设置于所述射线源支架的一侧,并与所述射线源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射线源相对于所述射线源支架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并用于所述射线源相对于所述射线源支架沿第二方向往复移动;
10、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静态ct系统的z轴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静态ct系统的x轴方向。
11、其中较优地,所述焦点调节部根据所述射线源的焦点偏移量进行焦点调节,所述焦点偏移量l通过以下公式确定:
12、l=l1/e,e=n/m;
13、其中,l表示焦点偏移量,l1表示所述射线源理论焦点位置与实际焦点位置之间的距离,e表示焦点偏移的放大比,n表示从射线源到光阑的距离,m表示从光阑到探测器的距离。
14、其中较优地,所述焦点调节部包括:
15、第一调节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射线源支架上,并且所述射线源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传动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带动所述射线源相对于所述射线源支架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移动;
16、第二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的一侧,并与所述射线源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射线源相对于所述射线源支架沿所述第二方向往复移动。
17、其中较优地,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
18、转接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射线源支架的底部;其中,所述射线源沿所述第二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转接板上;
19、第一调节座,设置于所述转接板的一侧,并与所述射线源固定连接;
20、第一调节螺栓,安装于所述调节座上,并与所述射线源支架螺纹连接,转动所述第一调节螺栓能够带动所述转接板相对于所述射线源支架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移动。
21、其中较优地,所述转接板上沿所述第二方向开设有条形孔,所述射线源上形成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穿设于所述条形孔内,并能够在所述条形孔的活动范围内往复移动。
22、其中较优地,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
23、两个第二调节座,所述两个第二调节座均固定于所述射线源上,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调节座的两侧;
24、两个第二调节螺栓,所述两个第二调节螺栓分别螺纹连接在所述两个第二调节座上,以分别与所述第一调节座的两侧相抵顶或分离;
25、其中,转动所述第二调节螺栓能够抵顶所述第一调节座的一侧,以带动所述射线源相对于所述转接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往复移动。
26、其中较优地,所述射线源支架的底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形成有导向槽,所述转接板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导向槽内。
27、其中较优地,所述光阑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射线源支架上。
2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静态ct系统,其中包括多个上述焦点调节机构,多个所述焦点调节机构绕所述静态ct系统的z轴方向阵列分布。
29、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30、1.通过设置光阑,可以利用小孔成像原理计算出焦点偏移量,进而可以基于焦点调节部进行精准调节。
31、2.焦点调节部能够同时实现x轴和z轴的双向调节,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射线源的焦点调节精度,而且调节方式非常简便,使用十分便利。
32、3.光阑可拆卸,一方面能够避免光阑对ct扫描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便于光阑的再次利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静态CT的焦点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点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点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焦点调节部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焦点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焦点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焦点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焦点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点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
9.一种静态CT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焦点调节机构,多个所述焦点调节机构绕所述静态CT系统的Z轴方向阵列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态ct的焦点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点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点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焦点调节部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焦点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焦点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纳米维景上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