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对抗过程中目标的威胁度排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13385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07
本申请属于无人机对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人机对抗过程中目标的威胁度排序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S1、确定对本机构成威胁的威胁因子;步骤S2、确定各威胁因子的权重;步骤S3、构建由威胁因子及对应的权重构成的威胁度评估模型;步骤S4、基于所述威胁度评估模型,确定目标的威胁度;步骤S5、根据威胁度由大到小进行排序。本申请为机上各个威胁目标的排序和威胁列表生成提供了一种技术途径,能够提高无人机执行对抗任务的自主性。机执行对抗任务的自主性。机执行对抗任务的自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机对抗过程中目标的威胁度排序方法


[0001]本申请属于无人机对抗
,特别涉及一种无人机对抗过程中目标的威胁度排序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无人机对抗环境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运用数学方法对对抗方目标进行威胁判断是现代多目标对抗决策的关键,也是实现自主对抗的前提和基础。对威胁目标按照威胁等级进行排序有利于及时把握空中态势,合理地分配资源,提高任务执行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对抗过程中目标的威胁度排序方法,综合考虑对抗双发的各威胁因子,从而确定对我方具有威胁的目标的威胁度定量分析结果。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对抗过程中目标的威胁度排序方法,主要包括:
[0005]步骤S1、确定对本机构成威胁的威胁因子;
[0006]步骤S2、确定各威胁因子的权重;
[0007]步骤S3、构建由威胁因子及对应的权重构成的威胁度评估模型;
[0008]步骤S4、基于所述威胁度评估模型,确定目标的威胁度;
[0009]步骤S5、根据威胁度由大到小进行排序。
[0010]优选的是,步骤S1中,所述威胁因子包括距离因子、工作模式因子、方位因子、敌我属性因子、速度因子、俯仰因子、反应时间因子、目标类型因子及目标雷达探测范围因子。
[0011]优选的是,步骤S2进一步包括:
[0012]步骤S21、对所有威胁因子,通过任意两个威胁因子的重要度对比构建判断矩阵;
[0013]步骤S22、通过AHP法计算各威胁因子的加权系数;
[0014]步骤S23、确定由目标的属性构造的属性矩阵计算的目标属性熵值;
[0015]步骤S24、根据所述目标属性熵值计算目标属性的权重向量;
[0016]步骤S25、根据所述目标属性的权重向量及各威胁因子的加权系数确定各威胁因子的权重。
[0017]优选的是,步骤S21中,进一步包括通过计算所述判断矩阵的特征跟及特征向量,对所述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0018]优选的是,步骤S25通过以下公式确定威胁因子的权重W
c

[0019]W
c
=a*λ+(1

a)*w;
[0020]其中,λ为威胁因子的加权系数,w为目标属性的权重向量,0<a<1。
[0021]优选的是,步骤S4中,目标的威胁度为各威胁因子与其权重的乘积之和。
[0022]本申请为机上各个威胁目标的排序和威胁列表生成提供了一种技术途径,能够提高无人机执行对抗任务的自主性。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申请无人机对抗过程中目标的威胁度排序方法的流程图。
[0024]图2为判断矩阵A示意图。
[0025]图3为目标属性矩阵C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申请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27]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对抗过程中目标的威胁度排序方法,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
[0028]步骤S1、确定对本机构成威胁的威胁因子;
[0029]步骤S2、确定各威胁因子的权重;
[0030]步骤S3、构建由威胁因子及对应的权重构成的威胁度评估模型;
[0031]步骤S4、基于所述威胁度评估模型,确定目标的威胁度;
[0032]步骤S5、根据威胁度由大到小进行排序。
[0033]在步骤S1中,选取对本机构成威胁的威胁因子,并对威胁因子进行建模;根据无人机对空任务的基本能力需求,抽取威胁因子如下:
[0034]距离因子、工作模式因子、方位因子、敌我属性因子、速度因子、俯仰因子、反应时间因子、目标类型因子及目标雷达探测范围因子。
[0035]在步骤S2中,确定各威胁因子的权重主要包括:
[0036]第一步:依据抽取的威胁因子,建立威胁因子排序层次结构
[0037]第二步:构造威胁因子判断矩阵,威胁因子判断矩阵是距离因子、工作模式因子、方位因子、敌我属性因子、速度因子、俯仰因子、武器攻击反应时间因子、目标类型因子、目标雷达探测范围因子这9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数值表征。通过对指标层因素重要度对比,可以得到基本的判断矩阵A,示例如图2所示,图2中,x
i,j
表示x
i
与x
j
之间的相对重要性,采用1~9比例标度。
[0038]计算A矩阵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满足AW
A
=λ
max
W
A
的特征根与特征向量,式中λ
max
为矩阵A的最大特征根,W
A
为对应于λ
max
的归一化特征向量。
[0039]第三步:矩阵一致性检验,为了检验矩阵的一致性,需要计算它的一致性指标CI,定义:其中,λ
max
是矩阵的最大特征根,n是矩阵的阶数。
[0040]第四步:通过AHP法计算威胁因子的加权系数其中
[0041]第五步:构造目标属性矩阵C,如图3所述。
[0042][0043]第六步:将目标属性决策矩阵C列归一化
[0044][0045]第七步:计算目标属性熵值
[0046][0047]第八步:计算目标属性权重向量ω=(ω1,ω2,

,ω
m
)
[0048][0049]第九步:通过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威胁目标的权重:ω
c
=α
×
λ+(1

α)ω,0≤α≤1。
[0050]在步骤S3及步骤S4中,使用威胁因子及其权重构建威胁度评估模型,计算目标的威胁等级R
[0051]R=ω
c1
×
C
R

c2
×
C
Mode

c3
×
C
DOA

c4
×
C
IFF

c5
×
C
V

c6
×
C
PITCH

c7
×
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对抗过程中目标的威胁度排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确定对本机构成威胁的威胁因子;步骤S2、确定各威胁因子的权重;步骤S3、构建由威胁因子及对应的权重构成的威胁度评估模型;步骤S4、基于所述威胁度评估模型,确定目标的威胁度;步骤S5、根据威胁度由大到小进行排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对抗过程中目标的威胁度排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威胁因子包括距离因子、工作模式因子、方位因子、敌我属性因子、速度因子、俯仰因子、反应时间因子、目标类型因子及目标雷达探测范围因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对抗过程中目标的威胁度排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进一步包括:步骤S21、对所有威胁因子,通过任意两个威胁因子的重要度对比构建判断矩阵;步骤S22、通过AHP法计算各威胁因子的加权系数;步骤S23、确定由目标的属性构造的属性矩阵计算的目标属性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潇孙智孝张少卿刘海宁赵爽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