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切割的吸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3359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切割的吸管,该能切割的吸管中,外管竖向延伸且内部中空形成流道,通过内管沿着外管流道的轴向移动的驱动方式,使内管能够作用在翼片上端部的不同侧面,从而使翼片能分别处于便于破开包装的第一状态和便于切割食材的第二状态;在初始状态时,内管抵靠在翼片上端部的第二侧,从而使翼片下端附着于外管,便于发生刺破动作;当刺破包装后,由于外管已经伸入至包装内部,此时向上抽出内管后重新下移并作用在翼片上端部的第一侧,就能使各个翼片向上摆动,并维持在展开状态,转动外管就能实现对食材的切割,相比于现有的吸管结构,不仅切割的部分不会外漏而导致误伤,且翼片、内管初始时的收拢形态也更加便于携带,十分实用。十分实用。十分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切割的吸管


[0001]本技术涉及吸管领域,具体属于一种能切割的吸管。

技术介绍

[0002]吸管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便携式餐具,一些奶制品和饮料因为密封包装后,其内部处于与外界隔绝的封闭环境,内部食材不易取用,如果采取破坏外包装的方式来开启,就会影响携带的便捷性。吸管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吸管管身的刺穿功能,使人们更加方便的饮用。但是吸管独特的取用食材方式,在遇到一些特殊的饮品时,却产生了不便。例如在饮用奶茶时,一些奶茶中添加了大块的布丁,常规的吸管插入后,很容易被堵住,还有添加粉团珍珠和红豆等小食,也容易因为管径不够而导致吸管堵塞。
[0003]为此专利号为CN202020479629.X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点捕式珍珠奶茶吸管》,通过在吸管体的一端设置经剖切和热烘变形产生的向外扩张的若干抓杆,并使抓杆围成一个喇叭形开口,这样的喇叭口更易吸取珍珠粉团。但是抓杆并不能对布丁等大块食材进行切割,且一旦珍珠粉团过大,也会堵塞吸管。
[0004]又如专利号为CN201921198184.1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易于搅动吸取的艺术吸管》,锥形吸取管口处设有倾斜切口,心形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吸饮端口部,直通管靠近下端的侧壁两侧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连接有多个弹性搅拌片,心形管的底端内部固定插设有刀片,且刀片位于直通管的上方,通过弹性搅拌片与刀片的配合使用,有益于提高吸管的搅动以及吸取能力,弹性搅拌片能够对杯内的饮料或者奶茶进行灵活搅动,有效避免辅料沉底,而十字形结构的刀片有利于对吸取上来的较大颗粒的辅料进行切碎,提高吸取的顺畅性。虽然该吸管通过刀片和弹性搅拌片的配合,实现了对大块食材的分解,但是显然违背了吸管便于携带的特性,因为缺少单独的保护装置,在一些使用场景中,刀片自身易损,也容易使操作者受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便于携带且能切割大块食材的能切割的吸管。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能切割的吸管,包括外管、内管和至少两个翼片,其中所述外管竖向延伸,其内部中空形成流道,所述内管设于流道内且邻近外管的上侧布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翼片约束在外管上且上端部伸入至流道内,且所述内管能沿着外管的轴向移动,从而分别作用在翼片上端部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以使翼片处于两种使用状态:
[0007]在第一使用状态下,所述内管作用在所述翼片上端部的第二侧,以使各所述翼片的上端部支撑在内管的外壁和外管的内壁之间、下端附着在外管的外侧,以整体上收拢并形成用来破开饮品包装的刺穿部;
[0008]在第二使用状态下,所述内管作用在所述翼片上端部的第一侧,以使各所述翼片
的下端向上摆动,以使翼片的侧边形成用来切割食材的切割部。
[0009]为了确保各个翼片能包裹外管的下端,以避免破开包装时外管损坏,各所述翼片的下端呈自上而下逐渐向内弯曲的弧形结构。
[0010]优选地,所述翼片有两个,且沿着外管的周向依次布置。
[0011]具体地,各所述翼片的下端均具有尖锐端头,在第一使用状态下,两个所述翼片在弧形结构处对合,以使两个尖锐端头合拢形成所述刺穿部。
[0012]为了确保内管拔出再重新下移之后,能始终维持在第二使用状态,以确保翼片稳定切割,优选地,所述外管的内壁在邻近上侧的位置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内管的外壁上沿径向向外凸设有凸缘,在吸管处于第一使用状态下,所述凸缘限位在限位槽内。
[0013]具体地,所述外管的内壁在邻近上侧的位置上下间隔设置有两个挡沿,两个挡沿之间形成所述限位槽。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该能切割的吸管中,通过内管沿着外管流道的轴向移动的驱动方式,使内管能够作用在翼片上端部的不同侧面,从而使翼片能分别处于便于破开包装的第一状态和便于切割食材的第二状态;在初始状态时,内管抵靠在翼片上端部的第二侧,从而使翼片下端附着于外管,便于发生刺破动作;当刺破包装后,由于外管已经伸入至包装内部,此时向上抽出内管后重新下移并作用在翼片上端部的第一侧,就能使各个翼片向上摆动,并维持在展开状态,从而通过转动外管的操作就能实现对食材的切割,相比于现有的吸管结构,不仅切割的部分不会外漏而导致误伤,且翼片、内管初始时的收拢形态也更加便于携带,十分实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吸管第一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吸管第二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吸管第一状态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吸管第二状态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0]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该能切割的吸管包括外管1、内管2和至少两个翼片3。其中外管1竖向延伸,其内部中空形成流道10,内管2设于流道10内且邻近外管1的上侧布置,各翼片3约束在外管1上且上端部3a伸入至流道10内,且内管2能沿着外管1的轴向移动,从而分别作用在翼片3上端部3a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以使翼片3处于两种使用状态:
[0021]在第一使用状态下,内管2作用在翼片3上端部3a的第二侧,以使各翼片3的上端部3a支撑在内管2的外壁和外管1的内壁之间、下端附着在外管1的外侧,以整体上收拢并形成用来破开饮品包装的刺穿部30;
[0022]在第二使用状态下,内管2作用在翼片3上端部3a的第一侧,以使各翼片3的下端向上摆动,以使翼片3的侧边形成用来切割食材的切割部。
[0023]为了确保翼片3下端具有足够的强度来破开包装,上述的各翼片3的下端呈自上而
下逐渐向内弯曲的弧形结构。本实施例中的翼片3有两个,且沿着外管1的周向依次布置。这样两个翼片3能够形成对外管1外部的全覆盖,以确保外管1不会因为暴力操作而损伤,此外,各翼片3的下端均具有尖锐端头31,在第一使用状态下,两个翼片3在弧形结构处对合,以使两个尖锐端头31合拢形成刺穿部30。在外管1的内壁在邻近上侧的位置设置有限位槽11,内管2的外壁上沿径向向外凸设有凸缘21,在吸管处于第一使用状态下,凸缘21限位在限位槽11内。具体而言,外管1的内壁在邻近上侧的位置上下间隔设置有两个挡沿13,两个挡沿13之间形成限位槽(11)。
[0024]使用过程:
[0025]由于出厂时,内管2默认处于第一使用状态,即各翼片3的上端部3a支撑在内管2的外壁和外管1的内壁之间、下端附着在外管1的外侧,使用时,拾取整个吸管并用力向包装封口戳下,翼片3的刺穿部30能够凭借着两个尖锐端头31的作用使饮品包装上产生拍破口,将吸管从破口内伸入后,将内管2从外管1向上拔起,此时内管2不再挤压翼片3第二侧,翼片3上端部3a就会与外管1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隙,反向下压内管2,使其压迫翼片3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切割的吸管,包括外管(1)、内管(2)和至少两个翼片(3),其中所述外管(1)竖向延伸,其内部中空形成流道(10),所述内管(2)设于流道(10)内且邻近外管(1)的上侧布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翼片(3)约束在外管(1)上且上端部(3a)伸入至流道(10)内,且所述内管(2)能沿着外管(1)的轴向移动,从而分别作用在翼片(3)上端部(3a)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以使翼片(3)处于两种使用状态:在第一使用状态下,所述内管(2)作用在所述翼片(3)上端部(3a)的第二侧,以使各所述翼片(3)的上端部(3a)支撑在内管(2)的外壁和外管(1)的内壁之间、下端附着在外管(1)的外侧,以整体上收拢并形成用来破开饮品包装的刺穿部(30);在第二使用状态下,所述内管(2)作用在所述翼片(3)上端部(3a)的第一侧,以使各所述翼片(3)的下端向上摆动,以使翼片(3)的侧边形成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滟滟吴泓均陈文博李鸿凯章星月段澍城王瑞琪林佳诚尹冰艳应佳媚周若冰黄诗晴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