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极双螺母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3186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EDI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电极双螺母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架和电极主体,所述固定架的上端设置有上套筒,所述固定架的下端设置有下套筒,所述电极主体的外侧开设有限位槽;该电极双螺母固定结构设置有固定架,固定架的上端设置有上套筒,下端设置有下套筒,电极主体可从下至上套接在上套筒和下套筒的内部,电极主体通过螺母一与下套筒进行连接,方便后续操作,螺母二和螺母三从上之下安装在电极主体的外侧,并与上套筒贴合,实现双螺母固定,上套筒外侧的限位套筒通过弹簧移动至螺母二和螺母三的外侧,对二者起到防护作用,提高使用寿命,相较于传统的插销式固定结构,连接更加稳定,解决了松动引发的发热烧毁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极双螺母固定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EDI
,具体为一种电极双螺母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0002]EDI是一种将离子交换技术、离子交换膜技术和离子电迁移技术相结合的纯水制造技术,它巧妙的将电渗析和离子交换技术相结合,利用两端电极高压使水中带电离子移动,并配合离子交换树脂及选择性树脂膜以加速离子移动去除,从而达到水纯化的目的。
[0003]现如今大部分的EDI中使用的电极都是采用插销的方式进行固定,这种方式安装的电机稳定性较差,使用过程中电极容易发生松动,甚至出现发热烧毁,安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极双螺母固定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大部分的EDI中使用的电极都是采用插销的方式进行固定,这种方式安装的电机稳定性较差,使用过程中电极容易发生松动,甚至出现发热烧毁,安全性较差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极双螺母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架和电极主体,所述固定架的上端设置有上套筒,所述固定架的下端设置有下套筒,所述电极主体的外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电极主体的外侧设置有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的内侧设置有卡块,所述连接套筒的外侧设置有螺母一,所述下套筒的外侧设置有橡胶垫一,所述电极主体的外侧设置有螺母二和螺母三,所述上套筒的外侧设置有限位套筒和弹簧,所述上套筒的上端设置有橡胶垫二。
[0008]优选的,所述上套筒的圆心与下套筒的圆心位于同一垂直线上,所述上套筒和下套筒的内部相互接通,所述电极主体套接安装在上套筒和下套筒的内部,电极主体可从下至上移动至上套筒和下套筒的内部。
[0009]优选的,所述限位槽在电极主体的外侧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接套筒与电极主体为活动连接,所述卡块活动连接在限位槽的内部,所述卡块与限位槽一一对应,连接套筒内侧的卡块对准限位槽滑入至电极主体的外侧。
[0010]优选的,所述螺母一螺纹连接在连接套筒和下套筒的外侧,所述橡胶垫一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固定架和螺母一贴合,连接套筒与下套筒贴合后,转动连接套筒至下套筒的外侧,使电极主体与下套筒固定在一起,橡胶垫一提高连接的紧密性。
[0011]优选的,所述螺母二和螺母三螺纹连接在电极主体的外侧,所述螺母二位于螺母三的下端,所述螺母二具体为圆螺母,所述螺母三具体为六角螺母,螺母二和螺母三从上之下安装在电极主体的外侧。
[0012]优选的,所述限位套筒活动连接在上套筒的外侧,所述弹簧的上端与限位套筒的下端贴合,所述橡胶垫二的上下两端分别与螺母二和上套筒贴合,所述限位套筒的内侧与
螺母三的外侧紧密贴合,限位套筒沿着上套筒的外侧转动或上下移动,当螺母二和螺母三安装好后,弹簧对限位套筒施加向上的推力,使其移动至螺母三的外侧,对螺母二和螺母三起到防护作用。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电极双螺母固定结构设置有固定架,固定架的上端设置有上套筒,下端设置有下套筒,电极主体可从下至上套接在上套筒和下套筒的内部,电极主体通过螺母一与下套筒进行连接,方便后续操作,螺母二和螺母三从上之下安装在电极主体的外侧,并与上套筒贴合,实现双螺母固定,上套筒外侧的限位套筒通过弹簧移动至螺母二和螺母三的外侧,对二者起到防护作用,提高使用寿命,相较于传统的插销式固定结构,连接更加稳定,解决了松动引发的发热烧毁问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电极主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1、固定架;2、电极主体;3、上套筒;4、下套筒;5、限位槽;6、连接套筒;7、卡块;8、螺母一;9、橡胶垫一;10、螺母二;11、螺母三;12、限位套筒;13、弹簧;14、橡胶垫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极双螺母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架1、电极主体2、上套筒3、下套筒4、限位槽5、连接套筒6、卡块7、螺母一8、橡胶垫一9、螺母二10、螺母三11、限位套筒12、弹簧13和橡胶垫二14,固定架1的上端设置有上套筒3,固定架1的下端设置有下套筒4,上套筒3的圆心与下套筒4的圆心位于同一垂直线上,上套筒3和下套筒4的内部相互接通,电极主体2套接安装在上套筒3和下套筒4的内部,电极主体2可从下至上移动至上套筒3和下套筒4的内部;
[0021]电极主体2的外侧开设有限位槽5,电极主体2的外侧设置有连接套筒6,连接套筒6的内侧设置有卡块7,限位槽5在电极主体2的外侧对称设置有两个,连接套筒6与电极主体2为活动连接,卡块7活动连接在限位槽5的内部,卡块7与限位槽5一一对应,连接套筒6的外侧设置有螺母一8,下套筒4的外侧设置有橡胶垫一9,螺母一8螺纹连接在连接套筒6和下套筒4的外侧,橡胶垫一9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固定架1和螺母一8贴合,连接套筒6内侧的卡块7对准限位槽5滑入至电极主体2的外侧,连接套筒6与下套筒4贴合后,转动连接套筒6至下套筒4的外侧,使电极主体2与下套筒4固定在一起,橡胶垫一9提高连接的紧密性;
[0022]电极主体2的外侧设置有螺母二10和螺母三11,螺母二10和螺母三11螺纹连接在电极主体2的外侧,螺母二10位于螺母三11的下端,螺母二10具体为圆螺母,螺母三11具体为六角螺母,上套筒3的外侧设置有限位套筒12和弹簧13,上套筒3的上端设置有橡胶垫二
14,限位套筒12活动连接在上套筒3的外侧,弹簧13的上端与限位套筒12的下端贴合,橡胶垫二14的上下两端分别与螺母二10和上套筒3贴合,限位套筒12的内侧与螺母三11的外侧紧密贴合,螺母二10和螺母三11从上之下安装在电极主体2的外侧,限位套筒12沿着上套筒3的外侧转动或上下移动,当螺母二10和螺母三11安装好后,弹簧13对限位套筒12施加向上的推力,使其移动至螺母三11的外侧,对螺母二10和螺母三11起到防护作用。
[0023]工作原理:首先,将连接套筒6内侧的卡块7对准限位槽5,向下滑入至电极主体2的外侧,移动到极限位置后,将电极主体2从下至上移动至上套筒3和下套筒4的内部,连接套筒6与下套筒4贴合后,转动连接套筒6至下套筒4的外侧,使电极主体2与下套筒4固定在一起,橡胶垫一9提高下套筒4连接的紧密性,之后向下移动限位套筒12,将螺母二10和螺母三11依次从上之下安装在电极主体2的外侧,螺母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极双螺母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架(1)、电极主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的上端设置有上套筒(3),所述固定架(1)的下端设置有下套筒(4),所述电极主体(2)的外侧开设有限位槽(5),所述电极主体(2)的外侧设置有连接套筒(6),所述连接套筒(6)的内侧设置有卡块(7),所述连接套筒(6)的外侧设置有螺母一(8),所述下套筒(4)的外侧设置有橡胶垫一(9),所述电极主体(2)的外侧设置有螺母二(10)和螺母三(11),所述上套筒(3)的外侧设置有限位套筒(12)和弹簧(13),所述上套筒(3)的上端设置有橡胶垫二(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极双螺母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筒(3)的圆心与下套筒(4)的圆心位于同一垂直线上,所述上套筒(3)和下套筒(4)的内部相互接通,所述电极主体(2)套接安装在上套筒(3)和下套筒(4)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极双螺母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5)在电极主体(2)的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永锋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钜润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