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诊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252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使超声波穿透位于一对超声波振子之间的被测体以测得被测体特性的超声波诊断装置。将一对超声波振子互相相对固定设置,在一个超声波振子(5)的收发波阵面的前面设置第1顶端,将另一个超声波振子(4)设置在前端有第2顶端的可动罐体内,使可动罐体移动以便用两个顶端的两个前端面贴紧位于第1顶端的前端面与第2顶端的前端面之间的被测体,根据超声波振子的收发信号测得并诊断被测体特性。(*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骨质疏松症诊断等的超声波诊断装置,特别是涉及使声波穿透位于一对振子间的被测体以获得被测体特性的装置。
技术介绍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由于缺钙导致骨组织密度减小的症状,已经提出了对其进行诊断的方法,即让超声波穿透骨骼,通过测量骨中的传播速度(SOSSpeed ofSound),定量测量骨特性(骨盐密度等)的方法。这种超声波检查通常对软组织较薄的脚后跟进行。上述那样测量骨特性用的以往的装置(叫做超声波骨盐定量装置)使用安装在平台上能自由移动的一对可动片,各自的内壁相对装有超声波发生器及超声波检测器。然后,在该可动片间插入脚后跟,遮住超声波发生器与检测器之间,再通过可动片的移动,使超声波发生器及检测器在空间紧贴脚后跟,以便超声波能够传播。在该状态下,一旦从发生器发射超声波,则超声波穿透脚后跟骨时,以与其骨盐量相应的速度传播。因而,通过检测器测量超声波的传播速度(SOS),就能够测量相当于被测体即脚后跟的骨盐量的量值。也就是说,根据如上所述,通过使超声波穿透被测体(脚后跟)得到的超声波发生器及检测器之间的距离L及有脚后跟传播的声波信号的到达时间T,求出被测体(脚后跟)的传播速度(SOS),再变换为与该传播速度(SOS)相应的被测体(脚后跟)的骨盐量,来诊断有无上述骨质疏松症。下面将这样进行诊断的装置,叫做干式超声波诊断装置。但是,在上述干式超声波诊断装置中,由于必须使超声波发生器及检测器紧贴被测体(脚后跟),因此要使用一对可动片,但这样一来,每使得超声波穿过被测体(脚后跟)进行一次测量,就必须测量上述距离L(超声波发生器与检测器之间的距离L)。另外,为了高精度测量上述距离L,必须采用牢固且精密的机构使各可动片移动,同时必须有线性度好、高分辨率的电信号处理系统,但实际很难进行高精度测量,也导致装置本身的价格上升。因而,如上所述,由于很难高精度测量超声波发生器与检测器之间的距离L,因此要求得的传播速度(SOS),要么每次测量值很分散,要么含有很大的误差,所以可靠性较差。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特开平5-228148号公报提出了一种超声波诊断装置。该种装置采用在其内侧装有相对安放的超声波发生器及检测器的框架,以及在框架内侧设置的液体袋囊(Bolus)。而且,在液体袋囊中充满耦合液,利用耦合液包围被测体(脚后跟)的周围,不产生间隙。在该状态下,当发生器发射超声波,则超声波穿透脚后跟骨,这时以与其骨盐量相应的速度传播。因而,通过测量检测器发射的超声波传播速度(SOS),测量与被测体脚后跟骨盐量相当的量值,来诊断有无上述骨质疏松症。下面将这样进行诊断的装置叫做液体袋囊式超声波诊断装置。这样,由于在框架内侧安装超声波发生器及检测器,各超声波发生器与检测器之间的上述距离L一定,因此像上述干式超声波诊断装置存在的、每次应求得的传播速度(SOS)的测量值很分散的现象或具有较大误差的现象可以消除。但是,在上述液体袋囊式超声波诊断装置中,考虑到由于通过向液体袋囊供给耦合液使其容积增大,而确保超声波穿透被测体(脚后跟),因此该液体袋囊的弹性疲劳正比于测量及诊断的次数(液体袋囊容积增减的次数),导致弹性疲劳严重,存在耐久性的问题。特别是,由于液体袋囊不管被测体(脚后跟)的大小都必须包围在内,因此其材料必须采用柔软材料,有较大的自由度,另外还由于必须具有超声波可穿透性,因此相应地必须很薄。因而,短时间内会老化而破裂的液体袋囊,不仅没有利用价值,而且耦合液从液体袋囊内流出附着在被测体(脚后跟)上。这时,如果耦合液是水,对人体的脚后跟倒没有问题,而为了改变超声波的声速温度特性,或为了防止物质变化,也有可能混入水以外的药品等,这就有危险性。另外,由于人袋囊用柔软而且牢固的材料制成,因此使用时必然有可能弄出皱纹。若与被测体(脚后跟)的接触面上出现这样的皱纹,则超声波的穿透及反射将极不正常,不能进行测量。本专利技术揭示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耐久性及安全性优良的、且能得到对于被测体的高可靠性诊断结果的超声波诊断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机构简单、操作容易的能测量有关骨特性的干式超声波诊断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能方便地测量被测体宽度的干式超声波诊断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声波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设置互相相对的一对超声波收发器,在一个超声波收发器的收发波阵面的前面设置顶端(stand-off),将另一个超声波收发器安放在前端具有顶端的可动罐体(tank)内,使可动罐体移动。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声波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设置互相相对的一对超声波收发器,在一个超声波收发器的收发波阵面的前面设置第1顶端,将另一个超声波收发器安装在前端具有第2顶端的可动罐体内,使该可动罐体移动以便用第1顶端及第2顶端的两个前端面贴紧位于第1顶端的前端面与第2顶端的前端面之间的被测体,根据超声波收发器的收发信号诊断被测体的特性。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声波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设置互相相对的一对超声波收发器,在一个超声波收发器的收发波阵面的前面设置第1顶端,将另一个超声波收发器安装在前端具有第2顶端的可动罐体内,使该可动罐体移动以便用第1顶端及第2顶端的两个前端面紧贴位于第一顶端的前端面与第二顶端的前端面之间的被测体,根据一对超声波收发器的收发信号计算SOS。权利要求1的专利技术是使超声波穿透被测体以诊断该被测体特性的超声波诊断装置,具有放置前述被测体的平台,设置在前述平台上、为了适应前述被测体的大小而改变相互间隔、至少有一方可动且对前述被测体能够贴紧使超声波能够穿透的一对测量体,在前述一对测量体的可动测量体中充灌的超声波透过性流体,以及一对超声波收发器,前述一对超声波收发器分别设置在前述一对测量体中相互间隔固定,在可动的前述测量体中是安放在前述超声波透过性流体内并支持在前述平台的一侧。这样,能够根据被测体的大小改变各测量体,以贴紧该被测体,通过测量各超声波收发器发射的穿透被测体的超声波、及被测体反射的超声波的传播时间,利用根据该传播时间及透过流体的温度等得到的超声波的音速,检测穿透被测体的超声波传播速度,另外,不会出现由于各测量体可以移动而造成各超声波收发器的相互间隔也变动的情况。根据权利要求1的专利技术,能够根据被测体的大小改变各测量体的间隔,以贴紧被测体,而且不会出现由于各测量体可以移动而造成各超声波收发器的相互间隔也变动的情况。其结果,没有必要像以往技术那样,每检测一次被测体特性,要测量各超声波收发器之间的距离,由于也没有必要将与被测体接触的部分做得很柔软,因此没有因各测量体破损而导致超声波透过性流体流出的危险性。另外,由于没有必要使被测体与超声波透过性流体进行耦合,因此被测体特性的检测时间只要短时间即可,而且维护也很容易,能够实现小型化。权利要求2的专利技术,是在权利要求1中,前述可动测量体由贴紧前述被测体的超声波透过性固体的顶端,以及前端有该顶端、充灌有前述超声波透过性流体且安放有前述超声波收发器的可动罐体构成,在前述顶端的前述可动罐体一侧的表面形成前述超声波收发器发射的超声波的反射面。这样,若将超声波收发器固定在超声波透过性流体中,则通过超声波透过性流体及超声波透过性固体的顶端能够可靠且高精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声波诊断装置,使超声波穿透被测体以诊断该被测体特性,其特征在于,具有:放置前述被测体的平台,设置在前述平台上、为了适应前述被测体的大小而改变相互间隔、至少有一方可动且对前述被测体能够贴紧使超声波能够穿透的一对测量体,在前述一对测量体的可动测量体中充灌的超声波透过性流体,一对超声波收发器,前述一对超声波收发器分别设置在前述一对测量体中相互间隔固定,在可动的前述测量体中是安放在前述超声波透过性流体内并支持在前述平台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饭野博司平岡康高濑正広武田光弘德山浩三梶原厚信长一彦
申请(专利权)人:古野电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