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油烟锅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12510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09:55
本申请提供一种无油烟锅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无油烟锅包括:锅身基体;隔热层,位于所述锅身基体的底壁上,所述隔热层至少包括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其中,所述第一隔热层由比热容值大于0.56KJ/(Kg*K)的金属形成,所述第二隔热层由非晶合金形成。通过设置多层隔热层削弱热量在无油烟锅中的传递,从而控制无油烟锅锅底壁的温度低于食用油分解温度,使锅具在使用过程中不产生油烟。用过程中不产生油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油烟锅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厨房用品
,更具体地讲,涉及无油烟锅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食用油在高温受热会发生分解形成油烟,如果人长期处于油烟的环境中时,形成的油烟会加速皮肤的老化,并同时使皮肤变得粗糙、暗淡;此外,油烟中的有害物质被吸入到肺里会提高患肺癌的风险。而无油烟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油烟的产生,因此,无油烟锅已经成为大多数家庭的选择。
[0003]无油烟锅之所以具有无油烟效果,是因为在一定的时间内控制锅底内壁的温度低于食用油的裂解温度,从而避免食用油在高温下裂解形成油烟。
[0004]目前,市场上的无油烟锅达到无油烟效果的方式有:(1)增加锅底的厚度;(2)采用导热系数低的材料作为锅体。
[0005]但是,上述方式制备的无油烟锅均存在问题:(1)铁锅和不锈钢热导率较低,但密度大,超过1mm厚度就会导致锅体重,影响炒菜体验;(2)铝锅热导率高,密度低,需要做得很厚,3.5mm以上,也会导致锅体很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7]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无油烟锅。
[0008]本申请的第二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无油烟锅的制备方法。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无油烟锅,包括:锅身基体;隔热层,位于所述锅身基体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所述隔热层至少包括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其中,所述第一隔热层由比热容值大于0.56KJ/(Kg*K)的金属形成,所述第二隔热层由非晶合金形成。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层隔热层来削弱热量在锅身中传递,隔热层选用导热系数小的非晶合金和比热容值大的大比热容材料制成,其中,非晶合金形成的第二隔热层作为隔热层降低外界热量在锅身中的传递效率,比热容值大的材料形成第一隔热层作为隔热层可吸收热量;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对锅底内壁的温度进行控制,促使锅底内壁的温度低于食用油分解温度,从而达到锅具在使用过程中不产生油烟。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形成所述第一隔热层的材料选自锂、铍、铝和锂合金中的一种;形成所述第二隔热层的材料选自Fe基非晶合金、Zr基非晶合金、Cu基非晶合金、Al基非晶合金、Mg基非晶合金、Ti基非晶合金以及高熵非晶合金中的一种。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形成所述第一隔热层的材料包含铍,所述第一隔热层位于锅身基体的外表面。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热层和所述第二隔热层位于锅身基体的同一侧,所述第一隔热层通过喷涂形成在锅身基体上,或者与锅身基体压制在一起,所述第二隔热层通过热喷涂方式形成在所述第一隔热层上。由于非晶合金具有非晶结构,其形成的第二隔
热层具有好的硬度、耐腐蚀性以及耐磨性;将第二隔热层作为隔热层的表层,可对位于底层的第一隔热层形成保护,避免第一隔热层遭受破坏,进而延长无油烟锅的使用寿命。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热层的厚度为300~800μm,所述第二隔热层的厚度为200~500μm。该厚度范围内的第二隔热层不仅具有好的耐腐蚀性以及耐磨性,同时还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热应力聚集过多导致第二隔热层性能发生变化,比如第二隔热层中的非晶结构发生晶化引起的第二隔热层性能的改变;而该厚度范围内的第一隔热层不仅具有好的吸热效果,同时也避免热应力聚集过多导致其性能发生变化。
[0014]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无油烟锅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锅身基体预热;在所述锅身基体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上形成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至少包括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其中,所述第一隔热层由比热容值大于0.56KJ/(Kg*K)的金属形成,所述第二隔热层由非晶合金形成。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热层的厚度为300~800μm,所述第二隔热层的厚度为200~500μm;;所述第一隔热层和所述第二隔热层均经多次热喷涂形成,每次热喷涂的厚度为47~53μm。本实施例中,该厚度范围的隔热层均是通过多次喷涂形成,而每次热喷涂隔热层的厚度在该范围比较利于隔热层在热喷涂形成的过程中散热,避免热喷涂过程中的热量聚集在隔热层中,最终导致隔热层的性能发生改变。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形成所述隔热层的步骤包括:在所述锅身基体的表面热喷涂形成第一隔热层;在所述第一隔热层上通过热喷涂形成所述第二隔热层。在一些实施例中,将所述锅身基体预热到250~350℃,形成所述第一隔热层;将所述锅身基体预热到200~300℃,形成所述第二隔热层。通过对基体的预热,减少基体与热喷涂出的粉末之间的温差,从而降低基体与隔热层之间的热应力,提高基体与隔热层之间的结合强度。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热层由粒度为100~1000目的金属粉末热喷涂形成,所述第二隔热层由粒度为300~800目的非晶合金粉末热喷涂形成。在本实施例中,该粒度范围内的粉末通过热喷涂形成的隔热层时,可避免粉末粒度过小导致热喷涂工艺的难度系数增加,从而增大无油烟锅的制备成本;同时也避免粉末粒度过大导致形成的隔热层的孔隙率较高,不仅降低隔热层的附着力,同时还会导致隔热层的硬度降低,缩短隔热层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的中的无油烟锅及其制备方法进行描述。
[0018]然而,本申请可按照许多不同的形式示例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具体实施例,更确切地说,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得本申请将是彻底的和完整的,并且将要把本申请的范围充分地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
[0019]无油烟锅在使用过程中的传热方式主要是热传导,其热传导的热量可由平壁热传导公式计算出,平壁热传导公式为:
[0020][0021]其中,Q

传热量;λ

材料导热系数;b

锅底壁厚;S

传热面积;t1

高温面温度;t2

低温面温度;上述公式可变形为:
[0022][0023]因为公式(1)研究的是温度沿锅底厚度方向的变化,将公式(1)简化为单位面积平板传热(令S=1),将传热量Q用传热速率q和传热时间T来表示,则公式(1)可进一步简化为:
[0024][0025]其中,t2为低温面温度(即锅底内壁温度),t1为高温面温度(即锅底外壁温度);公式(2)中左边的物理意义是升温速率,公式(2)右边是锅体的锅底厚度和锅体材料导热系数的变量。
[0026]在公式(2)上采用单一变量法可知,在其他参数不变时,λ越小,t2越小;因此,使用导热系数低的材料制备锅具可达到无油烟效果。
[0027]此外,根据比热容公式Q=cm

t可知(其中,Q表示热量,c表示比热容,m表示质量),热量和质量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较大的材料的温度升高度数

t较小;因此,采用具有大比热容的材料制备的锅具也可达到无油烟效果。
[0028]本申请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油烟锅,其特征在于,包括:锅身基体;隔热层,位于所述锅身基体的表面上,所述隔热层至少包括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其中,所述第一隔热层由比热容值大于0.56KJ/(Kg*K)的金属形成,所述第二隔热层由非晶合金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油烟锅,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第一隔热层的材料选自锂、铍、铝和锂合金中的一种;形成所述第二隔热层的材料选自Fe基非晶合金、Zr基非晶合金、Cu基非晶合金、Al基非晶合金、Mg基非晶合金、Ti基非晶合金以及高熵非晶合金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油烟锅,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第一隔热层的材料包含铍,所述第一隔热层位于锅身基体的外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油烟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层和所述第二隔热层位于锅身基体的同一侧,所述第一隔热层通过喷涂形成在锅身基体上,或者与锅身基体压制在一起,所述第二隔热层通过热喷涂方式形成在所述第一隔热层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油烟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层的厚度为300~800μm,所述第二隔热层的厚度为200~500μm。6.一种无油烟锅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超瞿义生袁华庭张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苏泊尔炊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