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混凝土柱脚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2189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0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管混凝土柱脚节点。柱脚底板通过高强灌浆料铺设在基础上,柱脚底板的上端面与钢管混凝土柱的底端焊接,钢管混凝土柱的下部外套设有钢筋笼,柱脚底板设置在钢筋笼内,钢管混凝土柱的下部外灌注有混凝土,使得钢管混凝土柱的下部以及下部的钢筋笼均埋设于混凝土中;钢筋笼向下延伸穿过高强灌浆料后下插到基础内部;柱脚底板的下端面与多个角钢的上端焊接,多个角钢的下端向下延伸穿过高强灌浆料后布设在基础内,多个角钢均设置在钢筋笼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在基础施工时预留剪力键槽,不用在承台留设杯口,也不用在基础底板上预留需埋入钢管柱的深坑,使施工便利快捷,同时也节约了成本。同时也节约了成本。同时也节约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管混凝土柱脚节点


[0001]本技术属于土木工程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钢管混凝土柱脚节点。

技术介绍

[0002]钢管混凝土柱作为一种新兴的组合结构,将混凝土和钢材两种材料的优点充分结合在一起,可使混凝土处于侧向受压状态,抗压强度成倍提高,并且提高钢管的刚度,两者共同发挥作用,在工程结构领域应用广泛。
[0003]随着钢管混凝土柱的应用逐步增多,设计人员发现节点的设计极大地限制了钢管混凝土柱的应用。节点作为结构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是结构计算模型的关键,且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可靠性。目前,钢管混凝土柱脚节点主要有埋入式、外露式和外包式柱脚。埋入式柱脚的固定性较高,比较容易确保承载力,但需要在基础中设置杯口,加大基础厚度,影响基础的配筋形式,提高基础成本,使基础的施工更为复杂化。外露式柱脚由于在混凝土基础中预埋锚栓,基础梁配筋和钢柱吊装可以分开进行,有施工简单工期短的特点,但是其刚度和承载力等力学性能相比其他柱脚形式偏低,导致其抗震性能欠佳,因此在多层钢结构住宅中一般不采用。外包式柱脚由于不需要预先埋入混凝土基础内因此施工性较好,柱脚的固定性较高。但是由于外包部分截面变大,楼面有效面积减少,因此建筑用途会有所限制。
[0004]鉴于以上各种柱脚节点的缺陷,为了同时满足节点受力和节约成本的要求,专利技术一种新型的钢管混凝土柱脚节点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管混凝土柱脚节点,达到既满足节点受力,又构造简单便利施工,同时能节约成本的要求。/>[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7]本技术包括钢管混凝土柱、柱脚底板、钢筋笼、高强灌浆料和角钢;
[0008]柱脚底板通过高强灌浆料铺设在基础上,柱脚底板的上端面与钢管混凝土柱的底端焊接,钢管混凝土柱的下部外套设有钢筋笼,柱脚底板设置在钢筋笼内,钢管混凝土柱的下部外灌注有混凝土,使得钢管混凝土柱的下部以及下部的钢筋笼均埋设于混凝土中;钢筋笼向下延伸穿过高强灌浆料后下插到基础内部;
[0009]柱脚底板的下端面与多个角钢的上端焊接,多个角钢的下端向下延伸穿过高强灌浆料后布设在基础内,多个角钢均设置在钢筋笼内。
[0010]钢管混凝土柱下部的侧面均开设有竖向槽,钢管混凝土柱的下部内设置有十字加劲板,十字加劲板的四个分支端嵌装在竖向槽中且通过焊缝焊接,十字加劲板的底端与柱脚底板的上端面焊接。
[0011]钢筋笼包括竖向主筋和箍筋,多根竖向主筋均竖向布置,多根竖向主筋之间周向间隔布置,多根竖向主筋外通过多根箍筋进行周向焊接箍紧,各根竖向主筋的顶部均设置为向内弯曲的弯钩,各个弯钩与钢管混凝土柱对应的钢板通过焊缝焊接,各根竖向主筋的
底部向下延伸穿过高强灌浆料后下插到基础内部。
[0012]柱脚底板的中部开设有通槽。
[0013]钢筋笼的高度为钢管混凝土柱高度的3倍。
[0014]钢管混凝土柱外的混凝土的侧面与高强灌浆料的侧面齐平。
[0015]基础指的是基础顶板及地下室一层混凝土柱。
[0016]钢管混凝土柱的外侧面还设置有从上到下依次间隔布置的栓钉。
[0017]角钢的外侧面焊接有从上到下依次间隔布置的栓钉。
[0018]上述技术方案中:柱脚底板的圆孔大小可根据受力需要和构造要求确定;在钢管混凝土柱根部基础底板或承台面以上一定高度范围内的钢管内混凝土中配置钢筋笼,钢筋笼的构造与一般柱内的钢筋笼构造相同,由纵向主筋和箍筋构成,钢筋笼几何尺寸和竖向主筋和箍筋可根据受力需要和构造要求确定。本技术中,钢管混凝土柱无需埋入基础底板或承台;不用额外增加基础底板或承台厚度;不影响基础的配筋。
[0019]本技术通过向下延伸纵向主筋的钢筋笼把钢管混凝土柱与基础结为一整体。其工作原理为:钢管混凝土柱柱底轴压力可由钢管和钢管内混凝土共同承担;钢管混凝土柱柱底水平剪力由钢管混凝土柱柱脚底板中央的柱形钢筋混凝土部分承担;钢管混凝土柱柱底如存在轴向拉力,可由位于柱脚底板角部的角钢上的栓钉承担。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1]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既满足节点受力,又构造简单便利施工,同时能节约成本的钢管混凝土柱脚节点。该柱脚节点无需在基础施工时预留剪力键槽,不用在承台留设杯口,也不用在基础底板上预留需埋入钢管柱的深坑,使施工便利快捷,同时也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外包柱脚节点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外包柱脚节点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柱脚底部节点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钢管混凝土柱剖面图。
[0026]图中:钢管混凝土柱1;基础2;柱脚底板3;钢筋笼4;竖向主筋5;箍筋6;高强灌浆料7;角钢8;栓钉9。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8]实施例一
[0029]如图1和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钢管混凝土柱1、柱脚底板3、钢筋笼4、栓钉9、高强灌浆料7和角钢8;
[0030]柱脚底板3的中部开设有通槽,用于为柱脚底板3下端面的多个角钢8之间的区域灌注高强灌浆料7。
[0031]柱脚底板3通过高强灌浆料7铺设在基础2上,在柱脚底板3底部压注无收缩高强灌浆料7,柱脚底板3与基础面之间采用强度≥C40的无收缩高强灌浆料7为常规做法。柱脚底
板3位于高强灌浆料7的上表面。柱脚底板3的上端面与钢管混凝土柱1的底端焊接,柱脚底板3大于钢管混凝土柱1的外径。钢管混凝土柱1外的混凝土的侧面与高强灌浆料7的侧面齐平。钢管混凝土柱1的外侧面还设置有从上到下依次间隔布置的栓钉9。
[0032]钢管混凝土柱1的下部外套设有钢筋笼4,柱脚底板3设置在钢筋笼4内,钢管混凝土柱1的下部外灌注有混凝土,使得钢管混凝土柱1的下部以及下部的钢筋笼4均埋设于混凝土中;钢筋笼4向下延伸穿过高强灌浆料7后下插到基础2内部;图中所示的钢管混凝土柱1的截面为方形、柱脚底板3为回形仅为一种示意,本技术也可适用于圆形钢管混凝土柱或其它外轮廓的柱脚底板。
[0033]柱脚底板3的下端面与多个角钢8的上端焊接,多个角钢8的下端向下延伸穿过高强灌浆料7后布设在基础2内,多个角钢8均设置在钢筋笼4内。角钢8的外侧面焊接有从上到下依次间隔布置的栓钉9。
[0034]基础2指的是基础顶板及地下室一层混凝土柱。
[0035]钢筋笼4包括竖向主筋5和箍筋6,多根竖向主筋5均竖向布置,多根竖向主筋5之间周向间隔布置,多根竖向主筋5外从上到下通过多根箍筋6进行周向焊接箍紧,多根箍筋6之间间隔布置,各根竖向主筋5的顶部均设置为向内弯曲的弯钩,各个弯钩与钢管混凝土柱1对应的钢板通过焊缝焊接,各根竖向主筋5的底部向下延伸穿过高强灌浆料7后下插到基础2内部。所述钢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混凝土柱脚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管混凝土柱(1)、柱脚底板(3)、钢筋笼(4)、高强灌浆料(7)和角钢(8);柱脚底板(3)通过高强灌浆料(7)铺设在基础(2)上,柱脚底板(3)的上端面与钢管混凝土柱(1)的底端焊接,钢管混凝土柱(1)的下部外套设有钢筋笼(4),柱脚底板(3)设置在钢筋笼(4)内,钢管混凝土柱(1)的下部外灌注有混凝土,使得钢管混凝土柱(1)的下部以及下部的钢筋笼(4)均埋设于混凝土中;钢筋笼(4)向下延伸穿过高强灌浆料(7)后下插到基础内部;柱脚底板(3)的下端面与多个角钢(8)的上端焊接,多个角钢(8)的下端向下延伸穿过高强灌浆料(7)后布设在基础(2)内,多个角钢(8)均设置在钢筋笼(4)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管混凝土柱脚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混凝土柱(1)下部的侧面均开设有竖向槽,钢管混凝土柱(1)的下部内设置有十字加劲板,十字加劲板的四个分支端嵌装在竖向槽中且通过焊缝焊接,十字加劲板的底端与柱脚底板(3)的上端面焊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管混凝土柱脚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笼(4)包括竖向主筋(5)和箍筋(6),多根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仙台陈也贾树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梵石建筑设计管理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