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景观河道的双排木桩生态护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1877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0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景观河道的双排木桩生态护岸装置,包括前排木桩机构和后排木桩机构,前排木桩机构和后排木桩机构的底端嵌入在河道堤岸的土体内,且前排木桩机构和后排木桩机构之间的上端构成一个间隙腔,间隙腔内并沿河道堤岸的竖直方向从下往上依次铺设有碎石块层和种植土层,间隙腔上放置有用于种植水生植物的护坡砖,且护坡砖位于种植土层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前后排木桩机构并在两排木桩机构之间设置用于种植水生植物的护坡砖,从而能减少对河道护岸环境的破坏,并能提高河道的安全性、生态性和景观性,达到绿化坡面及防冲刷作用。到绿化坡面及防冲刷作用。到绿化坡面及防冲刷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景观河道的双排木桩生态护岸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水利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景观河道的双排木桩生态护岸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统河道护岸主要有浆砌石或干砌石护坡、现浇混凝土护坡、预制混凝土块护坡等型式,工程造价相对较高,对环境和生态的负面影响较大,由于传统的护岸结构对河道生态环境及景观性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采取有利河道安全性、生态型、景观性的护岸结构是当前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有利河道安全性、生态型、景观性的景观河道的双排木桩生态护岸装置。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景观河道的双排木桩生态护岸装置包括前排木桩机构和后排木桩机构,所述前排木桩机构和所述后排木桩机构的底端嵌入在河道堤岸的土体内,且所述前排木桩机构和所述后排木桩机构之间的上端构成一个间隙腔,所述间隙腔内并沿河道堤岸的竖直方向从下往上依次铺设有碎石块层和种植土层,所述间隙腔上放置有用于种植水生植物的护坡砖,且所述护坡砖位于所述种植土层的上方。
[000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前后排木桩机构并在两排木桩机构之间设置用于种植水生植物的护坡砖,从而能减少对河道护岸环境的破坏,并能提高河道的安全性、生态性和景观性,达到绿化坡面及防冲刷作用。
[0006]作为优选,所述前排木桩机构和所述后排木桩机构的相对侧之间通过螺栓组件紧固连接;从而将前排木桩机构与后排木桩机构相连形成一体,共同受力,能大幅提高护坡的稳定性及抗冲刷能力。
[0007]作为优选,所述前排木桩机构包括若干根前木桩,若干根所述前木桩沿河道堤岸依次排列,且相邻之间的所述前木桩紧密贴合;因河道堤岸的沿线形状是不规则的,通过此结构的设置,能很好的适应不规则形状的河道堤岸,结构灵活可变,通用性更强。
[0008]作为优选,所述后排木桩机构包括若干根后木桩,若干根所述后木桩沿河道堤岸依次排列,且相邻之间的所述后木桩紧密贴合;因河道堤岸的沿线形状是不规则的,通过此结构的设置,能很好的适应不规则形状的河道堤岸,结构灵活可变,通用性更强。
[0009]作为优选,所述螺栓组件设有若干条并呈等间距依次沿木桩机构的长度方向排列,且相邻的螺栓组件之间的间距为1.5至1.7米;这样使得前排木桩机构与后排木桩机构相连形成一体更为稳定,受力更为均匀,确保护坡的稳定性及抗冲刷能力。
[0010]作为优选,所述螺栓组件包括对拉螺杆、螺母和橡胶球体,所述对拉螺杆穿过前排木桩机构和后排木桩机构,且所述对拉螺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母紧固,所述螺母与所述前
排木桩机构和所述后排木桩机构之间分别安装有橡胶球体,且所述橡胶球体位于所述前排木桩机构和所述后排木桩机构的外侧;这样的螺栓组件设计,使得安装、拆卸更为方便,并通过橡胶球体的设置,使得通过对拉螺杆与螺母安装之后的稳定性更好。
[0011]作为优选,所述护坡砖为矩形体结构,且护坡砖的中心开设有种植槽孔;这样能使得种植在种植土层上的水生植物能从种植槽孔顺利生长出来,达到绿化坡面及防冲刷作用。
[0012]作为优选,所述护坡砖与种植土层相接触的端面为锯齿状的端面;这样能大大增加护坡砖与种植土层的接触摩擦力。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双排木桩生态护岸装置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的双排木桩生态护岸装置俯视管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的护坡砖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前排木桩机构;2、后排木桩机构;3、河道堤岸;4、间隙腔;5、碎石块层;6、种植土层;7、护坡砖;8、螺栓组件;11、前木桩;21、后木桩;71、种植槽孔;81、对拉螺杆;82、螺母;83、橡胶球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的介绍:如附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前排木桩机构1和后排木桩机构2,前排木桩机构1和后排木桩机构2的底端嵌入在河道堤岸3的土体内,这样使得前后排木桩机构能牢牢的固定在河道堤岸的土体内,不易发生松动,且前排木桩机构1和后排木桩机构2之间的上端构成一个间隙腔4,间隙腔4内并沿河道堤岸3的竖直方向从下往上依次铺设有碎石块层5和种植土层6,且碎石块层5和种植土层6分别压实在间隙腔4内,填充的碎石块层有效地提高了坡面的稳定性,种植的水生植物能增强植被抗冲刷能力,同时达到绿化坡面的效果;间隙腔4上放置有用于种植水生植物的护坡砖7,从而为种植水生植物留空区域,且护坡砖7位于种植土层6的上方并紧密接触,护坡砖7的上平面不高于前后排木桩机构的上端面,这样能防止护坡砖7脱离间隙腔。
[0018]如附图2所示,前排木桩机构1和后排木桩机构2的相对侧之间通过螺栓组件8紧固连接;前排木桩机构1包括若干根前木桩11,若干根前木桩11沿河道堤岸3依次排列,且相邻之间的前木桩11紧密贴合;后排木桩机构2包括若干根后木桩21,若干根后木桩21沿河道堤岸3依次排列,且相邻之间的后木桩21紧密贴合;前木桩11和后木桩21采用的均是松木桩并为圆柱状,采用此木桩能很好防止地下水和细菌对其的腐蚀,相邻的木桩之间紧密贴合,这样能防止铺设在间隙腔4内的碎石块层5和种植土层6不易从木桩机构内流出而污染河道的环境。
[0019]螺栓组件8设有若干条并呈等间距依次沿木桩机构的长度方向排列,即沿着河道堤岸3的长度方向排列,且相邻的螺栓组件8之间的间距为1.5至1.7米,优选为1.6米,这样使得前排木桩机构与后排木桩机构相连形成一体更为稳定,受力更为均匀,确保护坡的稳定性及抗冲刷能力。
[0020]螺栓组件8包括对拉螺杆81、螺母82和橡胶球体83,对拉螺杆81穿过前排木桩机构
1和后排木桩机构2,且对拉螺杆81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母82紧固,该对拉螺杆81横向穿过相邻之间的前木桩和后木桩并穿过种植土层6,这样在施工过程中更为方便;螺母82与前排木桩机构1和后排木桩机构2之间分别安装有橡胶球体83,且橡胶球体83位于前排木桩机构1和后排木桩机构2的外侧,橡胶球体与相邻的木桩之间相接触,这样能大大增加接触面,使得螺栓组件8与前排木桩机构1和后排木桩机构2之间的稳定性更好。
[0021]如附图3所示,护坡砖7为矩形体结构,与木桩机构所构成的间隙腔4相贴合,且护坡砖7的中心开设有种植槽孔71;不仅能很好的将水生植物限定在种植槽孔71内生长,同时达到绿化坡面的效果;护坡砖7与种植土层6相接触的端面为锯齿状的端面,该锯齿沿护坡砖7的长度方向设置,即沿河道堤岸3的长度方向设置,种植土层上的护坡砖7在河道水流在冲刷之下,不容易滑脱前排木桩机构1和后排木桩机构2。
[0022]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不论在其形状或材料构成上作任何变化,凡是采用本技术所提供的结构设计,都是本技术的一种变形,均应认为在本技术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景观河道的双排木桩生态护岸装置,包括前排木桩机构(1)和后排木桩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木桩机构(1)和所述后排木桩机构(2)的底端嵌入在河道堤岸(3)的土体内,且所述前排木桩机构(1)和所述后排木桩机构(2)之间的上端构成一个间隙腔(4),所述间隙腔(4)内并沿河道堤岸(3)的竖直方向从下往上依次铺设有碎石块层(5)和种植土层(6),所述间隙腔(4)上放置有用于种植水生植物的护坡砖(7),且所述护坡砖(7)位于所述种植土层(6)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景观河道的双排木桩生态护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木桩机构(1)和所述后排木桩机构(2)的相对侧之间通过螺栓组件(8)紧固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景观河道的双排木桩生态护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木桩机构(1)包括若干根前木桩(11),若干根所述前木桩(11)沿河道堤岸(3)依次排列,且相邻之间的所述前木桩(11)紧密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景观河道的双排木桩生态护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木桩机构(2)包括若干根后木桩(21),若干根所述后木桩(21)沿河道堤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文进梅琴杨小华沈蒙龙左有强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政工程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