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海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土壤氨挥发及氮素淋溶损失的采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1593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土壤氨挥发及氮素淋溶损失的采样装置,包括培养筒和氨收集筒,培养筒底部沿淋溶液流动方向呈收缩趋势以构成排液部,培养筒底部设有渗液收集部件,培养筒内设有隔板,隔板上设有多个沥水孔,且隔板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土壤和滤网,土壤上种植有植株,且土壤上设有插地喷头,插地喷头连接有输水管,输水管上设有阀门一,氨收集筒拆掉式安装于培养筒顶部上,氨收集筒内拆掉式设有多个海绵块,海绵块经磷酸甘油溶液均匀浸润,且氨收集筒上方拆掉式设有顶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制造成本低,且能方便于使用操作,进一步能有效的对氨挥发量和氮素淋溶损失进行收集,为测定土壤中氨和氮的流失测定提供检测输入。中氨和氮的流失测定提供检测输入。中氨和氮的流失测定提供检测输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壤氨挥发及氮素淋溶损失的采样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土壤检测
,特别涉及一种土壤氨挥发及氮素淋溶损失的采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氨和氮作为农作物生长的必要元素,为了保证土壤能更适于农作物的生长及进一步加深对土壤的研究,通常需要对土壤的氨挥发量和氮素淋溶损失进行测定。其中,氨挥发量是指在规定时间内土壤向大气中挥发的氨总量,而氮素淋溶损失是指土壤中氮素随淋液的流失量。然而,土壤中的氨是进行长时间且持续性挥发,因此如何能有效且精准的采集从土壤中挥发的氨气为当前的一个难题;另外,氮素是通过淋液从土壤中进行流失的,使得如何方便且有效的收集从土壤中沥出的淋溶液为另一难题。为此当前提供一种土壤氨挥发及氮素淋溶损失的采样装置,其制造成本低,且能方便于使用操作,进一步能有效的对氨挥发量和淋溶液损失进行收集,为测定土壤中氨和氮的流失测定提供检测输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土壤氨挥发及氮素淋溶损失的采样装置,其制造成本低,且能方便于使用操作,进一步能有效的对氨挥发量和淋溶液损失进行收集,为测定土壤中氨和氮的流失测定提供检测输入。
[0004]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土壤氨挥发及氮素淋溶损失的采样装置,包括培养筒和氨收集筒,所述培养筒底部沿淋溶液流动方向呈收缩趋势以构成排液部,所述培养筒底部设有渗液收集部件,所述培养筒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多个沥水孔,且所述隔板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土壤和滤网,所述土壤上种植有植株,且所述土壤上设有插地喷头,所述插地喷头连接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上设有阀门一,所述氨收集筒拆掉式安装于所述培养筒顶部上,所述氨收集筒内拆掉式设有多个海绵块,所述海绵块经磷酸甘油溶液均匀浸润,且所述氨收集筒上方拆掉式设有顶盖。
[0006]进一步的,所述培养筒底部设计为锥形结构,所述排液部为设于所述培养筒底部上的排液孔。
[0007]进一步的,所述渗液收集部件包括渗液收集座,所述渗液收集座上表面设有锥形凹槽,所述培养筒安装于所述锥形凹槽内。
[0008]进一步的,所述渗液收集座上表面的周边设有与所述培养筒底部相匹配的环形凸起,且所述渗液收集座顶部与培养筒底部间设有密封圈一,所述氨收集筒底部设有与所述培养筒顶部相匹配的外凸缘,且所述氨收集筒底部和培养筒顶部间设有密封圈二。
[0009]进一步的,所述渗液收集部件包括设于所述培养筒底部上的多个支撑脚,所述排液孔上设有阀门二,所述阀门二的排液端螺纹连接有收集瓶,所述收集瓶亦采用硬质透明材质制成,所述收集瓶上设有刻度线。
[0010]进一步的,所述氨收集筒顶部上设有多个支撑柱,所述顶盖底面设有多个与所述支撑柱相匹配的凹槽。
[0011]进一步的,还包括两个十字架,且所述海绵块数量为两个,所述氨收集筒内设有多个卡块,所述卡块上表面设有卡槽,所述十字架端部卡设于所述卡槽内,所述海绵块放置于所述十字架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培养筒和氨收集筒均采用硬质透明材质制成。
[0013]进一步的,所述排液部处设有无铵滤纸。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利用两个海绵块的设计,使得土壤中的氨向上挥发并被下层的海绵块吸附,而上层的海绵块能有效吸附外部空气中的氨气,避免外部空气中的氨被下层海绵块吸附,大大提高了氨挥发收集的精准性。
[0016]2、通过培养筒内的土壤上种植有植株,且土壤上设有插地喷头以对植株进行灌溉,有效模拟田间作业管理方式,使土壤环境更接近真实环境,提高氨挥发数据采集的有效性。
[0017]3、利用隔板上表面放置土壤,而土壤中的淋溶液可通过隔板上的沥水孔和隔板下方的滤网流向培养筒底部,且培养筒底部设计为锥形结构,有利于淋溶液排入渗液收集部件中进行收集,避免淋溶液残留于培养筒底壁上,大大提高了淋溶液收集的精准度。
[0018]4、通过顶盖、氨收集筒和培养筒的拆掉式连接,可方便于快速拆装海绵块;且通过培养筒和渗液收集座拆掉式连接,或培养筒和收集瓶的拆掉式连接,可方便于快速提取淋溶液,使得氨挥发和淋溶液的收集操作简单、方便。
[0019]5、本技术采用简单的材料及结构能有效实现对氨挥发和淋溶液损失进行收集,其造价简单,有利于批量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实施例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实施例一中十字架与卡块的配合结构示意图(俯视方向);
[0023]图4为实施例二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图4中A处放大图;
[0025]图中:1、顶盖;2、支撑柱;3、氨收集筒;4、培养筒;5、渗液收集座;6、输水管;7、阀门一;8、海绵块;9、植株;10、插地喷头;11、土壤;12、沥水孔;13、滤网;14、排液孔;15、密封圈一;16、隔板;17、密封圈二;18、十字架;19、卡块;20、收集瓶;21、阀门二;22、刻度线;23、无铵滤纸;24、支撑脚。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更好理解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7]实施例一:
[0028]参见图1至3,一种土壤氨挥发及氮素淋溶损失的采样装置,包括培养筒4和氨收集
筒3,培养筒4和氨收集筒3均采用有机玻璃(亚克力板)制成,其透光性好,有利于植株9的正常生长;培养筒4底部设计为锥形结构,排液部为设于培养筒4底部最低端上的排液孔14,培养筒4底部设有渗液收集部件,有利于淋溶液流入渗液收集部件中进行收集,避免淋溶液残留于培养筒4底壁上,大大提高了淋溶液收集的精准度,渗液收集部件包括渗液收集座5,渗液收集座5上表面设有锥形凹槽,培养筒4放置于锥形凹槽内进行固定,使得淋溶液集中于锥形凹槽内,方便于淋溶液的提取和转移;培养筒4内设有隔板16,隔板16上设有多个沥水孔12,且隔板16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有土壤11和滤网13,土壤11上种植有植株9,且土壤11上设有插地喷头10,插地喷头10连接有输水管6,输水管6为软管,输水管6穿出培养筒4侧壁并连接于水源(如自来水管或蓄水池等),输水管6上设有阀门一7,隔板16用于支撑土壤11,滤网13用于阻拦土壤颗粒,打开阀门一7后通过输水管6向插地喷头10供水,插地喷头10向植株9进行灌溉,可有效模拟田间作业管理模式,使土壤11环境更接近真实环境,提高氨挥数据采集的有效性,且利用沥水孔12和滤网13的配合作用,使土壤11中的淋溶液流向培养筒4底部;氨收集筒3拆掉式安装于培养筒4顶部上,氨收集筒3内拆掉式设有两个海绵块8,海绵块8的外径为28cm,厚度为2cm,且氨收集筒3的内径为27cm,使得海绵块8与氨收集筒3间形成紧密接触避免氨泄露,且海绵块8利用42ml的磷酸甘油溶液进行均匀浸润,氨收集筒3上方拆掉式设有顶盖1,方便于海绵层的拆装,且利用两个海绵块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壤氨挥发及氮素淋溶损失的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筒和氨收集筒,所述培养筒底部沿淋溶液流动方向呈收缩趋势以构成排液部,所述培养筒底部设有渗液收集部件,所述培养筒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多个沥水孔,且所述隔板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土壤和滤网,所述土壤上种植有植株,且所述土壤上设有插地喷头,所述插地喷头连接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上设有阀门一,所述氨收集筒拆掉式安装于所述培养筒顶部上,所述氨收集筒内拆掉式设有多个海绵块,所述海绵块经磷酸甘油溶液均匀浸润,且所述氨收集筒上方拆掉式设有顶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氨挥发及氮素淋溶损失的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筒底部设计为锥形结构,所述排液部为设于所述培养筒底部上的排液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土壤氨挥发及氮素淋溶损失的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液收集部件包括渗液收集座,所述渗液收集座上表面设有锥形凹槽,所述培养筒安装于所述锥形凹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土壤氨挥发及氮素淋溶损失的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液收集座上表面的周边设有与所述培养筒底部相匹配的环形凸起,且所述渗液收集座顶部与培养筒底部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璇葛成军孟鑫鑫黄薇谢东海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