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气控双路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1444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气控双路阀,属于气体阀门技术领域,其包括阀体、对称设置的活塞阀芯组件、分设于阀体两侧的两位三通电磁阀和气路组件,利用活塞阀芯组件沿阀体长度方向的对应设置,以及将气路组件和电磁阀分设于阀体的两侧,可以实现两路工作介质的同步通断控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磁气控双路阀,其结构紧凑,装配便捷,通过对应设置活塞阀芯组件、两位三通电磁阀和气路组件,能够实现双路工作介质的通断控制,保证双路通道开闭的一致性和同步性,提升发动机工作的可靠性;而且,利用活塞阀芯组件的沿阀体长度方向布置,简化了阀芯组件的加工、装配工序,降低了电磁气控双路阀装配的难度,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气控双路阀


[0001]本技术属于气体阀门
,具体涉及一种电磁气控双路阀。

技术介绍

[0002]在液体姿控
,发动机的应用必不可少,承担着为系统提供动力的重要作用。对于不同的发动机系统而言,其工作介质可能存在不同,其中,对于某些发动机而言,其工作介质为强氧化剂和具有腐蚀性的燃料。
[0003]对于上述需求,申请人于在先专利申请CN 108708994 B中公开了一种气控双路电磁阀,其中通过阀体和双阀芯组件的对应设置,实现了双路液体介质通道的对应设置,满足了双路通道的同时通断控制需求。虽然上述阀体能够一定程度上满足使用的需求,但是其结构较为复杂,对核心部件,尤其是阀芯组件的设置有着极高的精度要求,整体装配的难度较高。同时,上述阀体的阀芯组件轴线与电磁阀体的轴线平行,导致阀体的厚度较大,无法充分满足扁平空间内的阀体设置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磁气控双路阀,能够满足扁平空间内的阀体设置需求,保证双介质通道通断控制精度的基础上,简化了阀体的加工、装配过程,提升了阀体的使用便捷性和可靠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磁气控双路阀,包括阀体和分设于阀体长度方向两端的活塞阀芯组件,并在所述阀体上对应两活塞阀芯组件分别开设有工作介质进口和出口;所述活塞阀芯组件包括匹配设置的活塞和活塞缸,所述活塞可在活塞缸中往复运动,并实现工作介质进口与出口的连通或者隔断;
[0006]所述阀体呈扁平块状,其两端分别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容置盲孔,用于两活塞阀芯组件的同轴嵌设;相应地,在两容置盲孔之间沿阀体宽度方向开设有贯穿阀体两端面的推杆通孔,并在两容置盲孔的底部分别开设有连通所述推杆通孔两端的导通孔,用于控制气的导入或者排出;
[0007]所述推杆通孔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位三通电磁阀和气路组件,并在推杆通孔中设置有副阀芯推杆;所述副阀芯推杆的长度大于推杆通孔的长度,其两端的外径小于推杆通孔的内径,并在副阀芯推杆的两端分别连接设置有副阀芯,即第一副阀芯和第二幅副阀芯;
[0008]所述第一副阀芯背离副阀芯推杆的一侧与两位三通电磁阀的电磁推杆连接,使得所述电磁推杆可在两位三通电磁阀通电后推动所述第一副阀芯运动;所述气路组件连通控制气系统,用于为两活塞的驱动提供控制气,且该气路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二副阀芯背离所述副阀芯推杆一侧的弹力件,并使得所述第二副阀芯可在两位三通电磁阀不工作时被所述弹力件压紧密封在所述推杆通孔的端部。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两工作介质进口以阀体长度方向的中线对称设置,且两工作介质出口以阀体长度方向的中线对称设置。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体的两侧表面分别对应两副阀芯开设有台阶孔,所述推杆通孔的两端分别与两台阶孔的底部连通,且两副阀芯分别容置在对应台阶孔中。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体的两侧分别对应所述两位三通电磁阀和气路组件的安装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台阶孔开设于对应安装座的端面上。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工作介质进口开设在所述阀体的端部外周上,并对应所述工作介质进口在所述容置盲孔中封装设置有过滤器。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副阀芯推杆的中部与所述推杆通孔小间隙装配。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塞阀芯组件包括活塞缸、活塞和阀芯;
[0015]所述活塞缸封装在所述容置盲孔中;所述活塞同轴装配于活塞缸中的活塞孔,其背离导通孔的一端与阀芯连接,且所述阀芯与所述活塞缸之间通过阀芯密封块与密封凸台的抵接实现密封。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对应所述活塞背离阀芯一端的运动在所述活塞缸内形成有运动密封腔,且所述运动密封腔始终与所述阀体外部大气连通。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体的表面对应所述工作介质进口和/或出口开设有密封环槽,用于密封垫圈的设置。
[001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两副阀芯与推杆通孔两端的密封面分别为圆锥形密封面。
[0019]上述改进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20]总体而言,通过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包括:
[0021](1)本技术的电磁气控双路阀,其包括阀体、对称设置的活塞阀芯组件、分设于阀体两侧的两位三通电磁阀和气路组件,利用活塞阀芯组件沿阀体长度方向的对应设置,以及将气路组件和电磁阀分设于阀体的两侧,可以实现两路工作介质的同步通断控制,并充分降低活塞阀芯组件、阀体的加工与装配难度,提升设备制造与维护的便捷性。
[0022](2)本技术的电磁气控双路阀,其通过活塞阀芯组件、工作介质进口、工作介质出口、过滤器等部件的对称设置,可以进一步保证双通路控制的一致性和同步性,充分保证相应设备工作的可靠性。
[0023](3)本技术的电磁气控双路阀,其通过将气路组件和两位三通电磁阀分设于阀体的两侧,避免了现有双路阀中两组件同侧设置时导致的加工难度,简化了阀体的加工工序,提升了各部件装配的效率和精度。
[0024](4)本技术的电磁气控双路阀,其结构紧凑,装配便捷,通过对应设置活塞阀芯组件、两位三通电磁阀和气路组件,能够实现双路工作介质的通断控制,保证双路通道开闭的一致性和同步性,提升发动机工作的可靠性;而且,利用活塞阀芯组件的沿阀体长度方向布置,简化了阀芯组件的加工、装配工序,降低了电磁气控双路阀装配的难度,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电磁气控双路阀的竖向剖视图;
[002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电磁气控双路阀的横向剖视图;
[002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电磁气控双路阀的两位三通电磁阀结构剖视图;
[0028]图4~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电磁气控双路阀的阀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
[0030]1、阀体;2、锁紧螺母;3、过滤器;4、活塞阀芯组件;5、两位三通电磁阀;6、第一O型圈;7、第二O型圈;8、第三O型圈;9、第四O型圈;10、第五O型圈;11、第六O型圈;12、第七O型圈;
[0031]30、导通孔;31、骨架;32、滤网;33、控制气进口;34、氧化剂路进口;35、氧化剂路出口;36、燃料路进口;37、燃料路出口;38、阀体排气孔;39、密封环槽;40、介质通道;41、活塞缸;42、活塞;43、阀芯;431、阀芯密封块;432、阀芯体;44、平垫;45、弹垫;46、螺母;47、排气环槽;48、活塞缸排气孔;49、运动密封腔;50、端盖;51、第一弹簧;52、衔铁;53、电磁铁;54、电磁推杆;55、副阀芯组件;56、副阀芯推杆;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气控双路阀,包括阀体和分设于阀体长度方向两端的活塞阀芯组件,并在所述阀体上对应两活塞阀芯组件分别开设有工作介质进口和出口;所述活塞阀芯组件包括匹配设置的活塞和活塞缸,所述活塞可在活塞缸中往复运动,并实现工作介质进口与出口的连通或者隔断;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呈扁平块状,其两端分别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容置盲孔,用于两活塞阀芯组件的同轴嵌设;相应地,在两容置盲孔之间沿阀体宽度方向开设有贯穿阀体两端面的推杆通孔,并在两容置盲孔的底部分别开设有连通所述推杆通孔两端的导通孔,用于控制气的导入或者排出;所述推杆通孔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位三通电磁阀和气路组件,并在推杆通孔中设置有副阀芯推杆;所述副阀芯推杆的长度大于推杆通孔的长度,其两端的外径小于推杆通孔的内径,并在副阀芯推杆的两端分别连接设置有副阀芯,即第一副阀芯和第二幅副阀芯;所述第一副阀芯背离副阀芯推杆的一侧与两位三通电磁阀的电磁推杆连接,使得所述电磁推杆可在两位三通电磁阀通电后推动所述第一副阀芯运动;所述气路组件连通控制气系统,用于为两活塞的驱动提供控制气,且该气路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二副阀芯背离所述副阀芯推杆一侧的弹力件,并使得所述第二副阀芯可在两位三通电磁阀不工作时被所述弹力件压紧密封在所述推杆通孔的端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气控双路阀,其特征在于,两工作介质进口以阀体长度方向的中线对称设置,且两工作介质出口以阀体长度方向的中线对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气控双路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丰显沈鸿桥黄兴同徐静王程勇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三江航天红峰控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