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形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1383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包括:车架;安装架组件,安装架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安装架组件包括:后桥支架,后桥支架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用于固定至少部分的传动组件;电源支架,电源支架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车架包括支柱,支柱设置在车架的后侧,支柱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后桥支架通过第一连接孔连接支柱,电源支架也通过第一连接孔连接支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将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第三连接孔通过同一连接件固定,即将后桥支架的安装点和电源支架的安装点集成在一起,从而提高全地形车的装配性,减少全地形车的零部件数量。形车的零部件数量。形车的零部件数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地形车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全地形车。

技术介绍

[0002]全地形车是指可以在任何地形上行驶的车辆,在普通车辆难以机动的地形上行走自如。全地形车的车型具有多种用途,且不受道路条件的限制,因此,全地形车是一种具备良好的拖车性能的车辆。
[0003]目前,全地形车的拖车电源插座一般安装在车辆的尾部,需要提供单独的安装点进行安装。这种安装方式会增加全地形车的安装点,不利于提高全地形车的结构紧凑性和空间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集成后桥支架和电源支架安装点的全地形车。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全地形车,包括:车架;行走组件,行走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并包括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悬架组件,悬架组件包括前悬架和后悬架,第一行走轮通过前悬架连接车架,第二行走轮通过后悬架连接车架;动力组件,动力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传动组件,传动组件连接行走组件且连接动力组件;安装架组件,安装架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安装架组件包括:后桥支架,后桥支架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用于固定至少部分的传动组件;电源支架,电源支架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车架包括支柱,支柱设置在车架的后侧,支柱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后桥支架通过第一连接孔连接支柱,电源支架也通过第一连接孔连接支柱。
[0007]进一步地,第一连接孔的轴线基本沿全地形车的前后方向延伸。
[0008]进一步地,后桥支架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和第一连接孔通过同一连接件连接。
[0009]进一步地,电源支架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孔,第三连接孔和第一连接孔通过同一连接件连接。
[0010]进一步地,第一连接孔的圆心、第二连接孔的圆心、第三连接孔的圆心基本位于同一直线上。
[0011]进一步地,第一连接孔中设置有衬套。
[0012]进一步地,电源支架包括第一安装部、连接部和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通过连接部连接,第一安装部设置在第二安装部的上侧。
[0013]进一步地,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基本沿全地形车的上下方向延伸,连接部基本沿全地形车的前后方向延伸。
[0014]进一步地,第一安装部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孔。
[0015]进一步地,第二安装部上设置有第四连接孔和减重孔,减重孔设置在第二安装部的中心位置,第四连接孔围绕减重孔设置。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全地形车可以将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第三连接孔通过同一连接件固定,即将后桥支架的安装点和电源支架的安装点集成在一起,从而提高全地形车的装配性,减少全地形车的零部件数量。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全地形车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全地形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全地形车的车架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全地形车的靠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全地形车的缓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全地形车的靠背机构和车架的安装示意图。
[0023]图7为本技术全地形车的靠背机构和锁定机构的安装示意图。
[0024]图8为本技术图7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5]图9为本技术全地形车的锁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0为本技术全地形车的靠背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7]图11为本技术全地形车的靠背机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12为本技术全地形车的第二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3为本技术全地形车的第三安装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0]图14为本技术全地形车的第三安装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0031]图15为本技术全地形车的第四支柱和第六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6为本技术全地形车的电源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34]如图1和图2所示,全地形车100包括车架11、行走组件12、悬架组件13、动力组件14、鞍座组件15、安装架组件16、制动组件17、电气组件18、脚踏组件19、燃油组件21、散热组件22、车身覆盖件25、传动组件26和操纵组件27。悬架组件13包括前悬架131和后悬架132,用于连接车架11和行走组件12。行走组件12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11上,行走组件12包括第一行走轮121和第二行走轮122,第一行走轮121通过前悬架131连接车架11,第二行走轮122通过后悬架132连接车架11,行走组件12用于全地形车100的运动。动力组件14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11上,用于提供动力至全地形车100。鞍座组件15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11上,可供使用者和/或乘客的骑乘。安装架组件16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11上,用于安装或拆卸适配至全地形车100的其他部件。制动组件17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11上且至少部分设置在行走组件12上,用于制动行走组件12,从而制动全地形车100。电气组件18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11上,用于提供电力。具体的,电气组件18通过安装架组件16设置在车架11上。脚踏组件19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11上,用于提供使用者和/或乘客脚部的支撑。燃油组件21至少部分设置
在车架11上,用于提供动力能源至动力组件14。散热组件22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11上,用于全地形车100的散热。车身覆盖件25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11上,且车身覆盖件25至少部分设置在安装架组件16上。传动组件26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11上,传动组件26连接行走组件12,传动组件26还连接动力组件14,用于传递动力组件14的动力至行走组件12,从而驱动行走组件12。操纵组件27至少部分连接动力组件14,用于更换全地形车100的挡位。为了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定义了如图1所示的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上侧、下侧。
[0035]如图3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车架11包括第一支柱111、第二支柱112、第三支柱113、第四支柱114、上主梁115和下主梁116。沿全地形车100的前后方向,第一支柱111设置在前侧,第四支柱114设置在后侧。第二支柱112和第三支柱113均设置在第一支柱111和第四支柱114之间,且第二支柱112设置在第三支柱113的前侧。沿全地形车100的上下方向,上主梁115设置在上侧,下主梁116设置在下侧。第一支柱111、第二支柱112、第三支柱113、第四支柱114均设置在上主梁115和下主梁116之间。具体的,第一支柱111包括第一管件1111、第二管件1112和第一钣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地形车,包括:车架;行走组件,所述行走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车架上并包括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悬架组件,悬架组件包括前悬架和后悬架,所述第一行走轮通过所述前悬架连接所述车架,所述第二行走轮通过所述后悬架连接所述车架;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车架上;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连接所述行走组件且连接所述动力组件;安装架组件,所述安装架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车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组件包括:后桥支架,所述后桥支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用于固定至少部分的所述传动组件;电源支架,所述电源支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车架上;所述车架包括支柱,所述支柱设置在所述车架的后侧,所述支柱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后桥支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连接所述支柱,所述电源支架也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连接所述支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轴线基本沿所述全地形车的前后方向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桥支架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一连接孔通过同一连接件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鹏刘宛如芮世仙许景文李长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