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1019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过滤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过滤器无法轻量化和小尺寸使用需求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过滤器壳体及设置在过滤器壳体内的过滤元件,过滤器壳体连接有压差感应系统,过滤器壳体包括入口接头和出口接头,过滤元件设置在入口接头与出口接头之间,过滤元件的外壁与所述过滤器壳体的内壁构成与入口接头连通的外部腔体,过滤元件与入口接头、出口接头构成内部腔体,压差感应系统包括压差发讯器,压差发讯器的高压腔与外部腔体连通、低压腔与内部腔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做到了系统集成化,大大减小了智能过滤器的体积及重量,满足智能化采集的需要。满足智能化采集的需要。满足智能化采集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过滤器


[0001]本技术涉及过滤器
,特别是指一种智能过滤器。

技术介绍

[0002]针对应用需求对过滤器产品使用寿命的关注,需对传统过滤器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传统过滤器无法监测滤芯的使用状态,需要采用定期更换或清洗滤芯的方法。因此新型的智能过滤器采用自动检测过滤元件前后压差的方法来评估过滤器使用寿命。
[0003]智能过滤器集成微型压差敏感元件和数据传输模块,定期上传压差数据至产品判定平台,进行寿命评判和预测,做到智能化。其工作原理为:对从进口进入系统的工质中大于10μm的机械杂质和固体颗粒污染物进行过滤,过滤完的工质从出口处进入系统,保证系统中运动部件的工作可靠性和工质的纯净度,压差发讯器采集进口、出口压力差,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转换采集信号发送给计算机,通过计算机的智能评估模块实时显示进出口压差,按照设计参数值进行智能评估预判过滤器的寿命。
[0004]如申请公布日为2015.09.23、申请公布号为CN104930023A的中国技术专利所公开的一种旁路式过滤器,包括流量控制阀、安装在所述流量控制阀下方的滤油罐、设置在所述滤油罐入口和出口之间的差压发讯器,所述流量控制阀的入口作为旁路式过滤器的入油接口,所述旁路式过滤器还包括出油接头,所述出油接头与所述滤油罐出口相通。
[0005]压差发讯器需要设置在滤油罐的入口和出口,因此,会占用较大空间,则智能过滤器的体积和重量都会大幅增加,因此无法满足对于轻量化和小尺寸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智能过滤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过滤器无法轻量化和小尺寸使用需求的技术问题。
[0007]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为:
[0008]一种智能过滤器,包括过滤器壳体及设置在过滤器壳体内的过滤元件,所述过滤器壳体连接有压差感应系统,所述过滤器壳体包括入口接头和出口接头,所述过滤元件设置在入口接头与出口接头之间,所述过滤元件的外壁与所述过滤器壳体的内壁构成与入口接头连通的外部腔体,所述过滤元件与入口接头、出口接头构成内部腔体,所述压差感应系统包括压差发讯器,压差发讯器的高压腔与外部腔体连通、低压腔与内部腔体连通。
[0009]进一步地,所述压差发讯器连接有数据采集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连接有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包括智能评估模块、显示模块,所述智能终端通过智能评估模块将压差信息显示在显示模块上。
[0010]进一步地,所述智能终端包括报警模块,所述智能评估模块存储有压差阈值,当实测压差值超过所述压差阈值时所述报警模块启动。
[0011]进一步地,所述入口接头与出口接头之间螺纹连接,入口接头与出口接头的接口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0012]进一步地,所述出口接头包括间隔设置的外部壳体和内部壳体,所述过滤元件设置在入口接头与内部壳体之间,所述过滤元件的一端与内部壳体螺纹连接,所述过滤元件与内部壳体的接口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0013]进一步地,所述压差发讯器包括外壳和阀芯,所述外壳与出口接头连接,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连通高压腔的壳体通道,所述外部壳体与内部壳体之间设置有进口压力口,所述进口压力口连通壳体通道和外部腔体;所述内部壳体上设置有与阀芯相对的出口压力口,所述出口压力口连通低压腔和内部腔体。
[0014]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与出口接头螺纹连接,所述外壳与出口接头的接头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
[0015]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与出口接头相连的端部为阶梯轴,所述出口接头上设置有与阶梯轴配合的阶梯孔,所述阶梯轴的大径段与阶梯孔的大径段螺纹连接,所述阶梯轴的小径段与阶梯孔的小径段贴合,所述密封结构包括第三密封圈和第四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设置在阶梯轴的大径段与阶梯孔的大径段之间,所述第四密封圈设置在阶梯轴的小径段与阶梯孔的小径段贴合。
[0016]进一步地,所述进口压力口位于第三密封圈和第四密封圈之间,所述进口压力口通过阶梯孔的大径段与壳体通道连通。
[0017]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元件、过滤器壳体均为回转体结构。
[001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过滤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19]1.根据产品总体设计思想,设计集成式的智能过滤器,该智能过滤器由过滤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与数据分析模块组成,通过定制合适的压差发讯器(0.35MPa)满足过滤器压差使用的需求,通过过滤器不同介质质量及大量的鉴定试验可得到该过滤器的寿命参数,由数据分析模块进行数据设定,根据不同参数设置寿命周期,当数据采集模块识别出一定的压差时,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模块实时查看过滤器的压差,当压差达到程序设定阈值时自动报警提醒更换滤芯。
[0020]2.根据的定制的压差发讯器结构,设计过滤的内部通道结构,满足采集进出口压差的需求。压差发讯器由低压和高压腔组成,优化过滤器内部流道,把进口的介质直接引到发讯器的高压腔,并通过密封圈隔离进口和出口压力,密封圈防止进口压力外漏,过滤元件过滤后的介质进入到出口,在出口处设计出口压力口与发讯器的低压腔相连,最终满足压差发讯器采集进出压差的需求,做到了系统集成化,大大减小了智能过滤器的体积及重量,满足智能化采集的需要。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23]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中标号:
[0025]1‑
入口接头、2

过滤元件;
[0026]3‑
出口接头、31

外部壳体、32

内部壳体、33

进口压力口、34

出口压力口;
[0027]4‑
压差发讯器、41

高压腔、42

低压腔、43

外壳、44

阀芯、45

壳体通道;
[0028]51

外部腔体、52

外部腔体;
[0029]61

第一密封圈,62

第二密封圈、63

第三密封圈、64

第四密封圈;
[0030]7‑
数据采集模块、8

智能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过滤器,包括过滤器壳体及设置在过滤器壳体内的过滤元件(2),所述过滤器壳体连接有压差感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壳体包括入口接头(1)和出口接头(3),所述过滤元件(2)设置在入口接头(1)与出口接头(3)之间,所述过滤元件(2)的外壁与所述过滤器壳体的内壁构成与入口接头(1)连通的外部腔体(51),所述过滤元件(2)与入口接头(1)、出口接头(3)构成内部腔体(52),所述压差感应系统包括压差发讯器(4),压差发讯器(4)的高压腔(41)与外部腔体(51)连通、低压腔(42)与内部腔体(52)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差发讯器(4)连接有数据采集模块(7),所述数据采集模块(7)连接有智能终端(8),所述智能终端(8)包括智能评估模块、显示模块,所述智能终端(8)通过智能评估模块将压差信息显示在显示模块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8)包括报警模块,所述智能评估模块存储有压差阈值,当实测压差值超过所述压差阈值时所述报警模块启动。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智能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接头(1)与出口接头(3)之间螺纹连接,入口接头(1)与出口接头(3)的接口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6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接头(3)包括间隔设置的外部壳体(31)和内部壳体(32),所述过滤元件(2)设置在入口接头(1)与内部壳体(32)之间,所述过滤元件(2)的一端与内部壳体(32)螺纹连接,所述过滤元件(2)与内部壳体(32)的接口之间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飞强刘伟陈正立李志鹏葛赛田捍卫振前沈博张万年胡大坤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航天液压气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