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矫正外科用的骨髓腔内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093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用于矫正术的骨髓腔内钉包括:一个基本上为圆柱形的管体(1);至少一个固定装置(3),装入设有2条或更多条纵向槽(32)的所述圆柱体(1)中,每条所述的槽的形状要适于安放一个带弧形尖端(34)的钩(33),钩指向管的外侧,并面向一个位于所述管体的圆柱形表面的孔(6),在固定装置相对于管滑动期间,所述的钩(33)可相对壳腔(32)运动;一个操纵元件(4),用于所述的固定装置,适于确保至少所述的一个固定装置(3)沿两个方向纵向滑动,使钩(33)伸出或使它们相应地导入管体上设的孔;一个钻成的套筒(9),在所述管体的非圆柱端滑动,并至少有一个弧形凸耳(91)与所述钉要插入的骨相接触,所述的套筒与一螺钉(2)共同作用,螺钉头搁在所述的套筒上,并拧入相应管体的非圆柱长度段内所形成的螺纹(12)中。(*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骨折复位矫正术的管状骨髓腔内钉。众所周知,在矫正外科方面,多数情况采用在骨本身钻髓状通道后,将称为“钉”的管状金属杆插入骨折后的骨中来治疗骨折,特别是治疗长骨的骨折。为防止碎片转动和在多段粉碎性骨折时骨的缩短,公知技术要用固定螺钉穿过适当的孔而与所述的钉相交。也由于通常难以使要被插入的螺钉靠钉孔定中心,故使钉子的插入尤其是在骨折后的骨碎片中钉本身的末端锁定均是相当复杂的手术。另一个与先有技术有关的缺点是在骨折愈合期间,由穿过横向螺钉而锁定的钉实际上妨碍了骨折后的骨碎片在纵向的相对运动。事实上,因为骨折部分通常发生适度的生理吸收,故实际上不可能动态接合,这显然限制了先有技术的应用。因而,不可能使两块骨碎片在动态载荷下互相接近以使骨折的愈合期延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克服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新型钉,它可避免骨碎片转动,且不需要用一系列横向螺钉来锁定钉本身。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钉,其上备有固定碎片所必须的所有装置。即使所述的钉装于骨折后的骨上,但当肢体承受轴向载荷,例如当体重加在肢体本身时,所述的钉不阻碍碎片本身的动态接合。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钉,当因任何理由,而必要时,它可容易地从腔内的骨中取出。上述目的及下文将叙述的其它目的是通过一种用于矫正术的骨髓腔内钉来实现的,按主权利要求,它的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基本上为圆柱形的管体,其一端有一段长度的非圆柱形;至少一个基本上为圆柱形的固定装置,其上备有2条或更多条纵向槽,它可自由地在所述管体内滑动,每条所述的槽的形状要适于放一带弧形尖端的钩,此钩指向管的外侧并面向一个位于所述管体的圆柱形表面的孔,在固定装置相对于该管滑动期间,所述钩可相对壳腔运动;一个用于所述至少一个固定装置的操纵元件,它由手动工具操作,放在所述管体内侧,并适于确保至少所述的一个固定装置在两个方向纵向滑动,使钩伸出或使它们相应地导入管体上设的孔;一个钻成的套筒,其形状要使它能与所述管体的非圆柱端滑动耦合,并至少有一弧形凸耳,用以与所述钉所要插入的骨相接触,所述的套筒与一螺钉共同作用,螺钉头搁在所述的套筒上,并拧入相应管体的非国长度所形成的螺纹中。更有利的是,按本专利技术,位于骨髓腔内钉内的固定装置用两个或更多个钩来锁定末端碎片部分,在该操纵装置工作期间,该钩从骨髓钉中伸出。该骨髓腔内钉可装有一个或多个固定装置,例如两个,取决于必须治疗的骨折的类型。就简单骨折(横向,斜向等)而言,在骨髓腔内钉内只用一个固定装置,且它的作用将包括碎片的下部分。两段碎片的接合是靠搁在骨髓腔内钉的邻近端的套筒上的螺钉的作用而实现的。所述的套筒其主体与在骨内的钉的非圆柱部分相耦合,此套筒用一或二个凸耳搁在骨的外表面,如此防止两段碎片转动并同时使碎片的下部分接近上部分,直到接合。正如以下的更清楚的图解说明,套筒可相对骨髓腔内钉端滑动这个事实即甚至在骨折愈合期间也能达到碎片的接合。因为,肢体的轴向动态载荷使下段碎片推向上段碎片,这可能是由于套筒与骨髓腔内钉上端之间的相对运动的结果。在以下所讨论的由附图表示的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中,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的特征和细节会变得更加明确,其中-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钉体在简单骨折的股骨中的应用;-图2表示接合后图1的股骨;-图3表示装有2个固定装置的本专利技术的钉体在接合前的多段粉碎性骨折的股骨中的状况;-图4表示接合后图3的股骨;-图4a表示用图2的钉接合,并用横向螺钉固定的图3和4的股骨;-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骨髓腔内钉体所装有的固定装置和操纵装置的部件分解图;-图6表示只包括一个固定装置的本专利技术的钉体的剖视-图7是图6的变型,其中,固定装置的位置要使钩尖端的露出与图6所示的相反;-图8表示用于如图4a所示的多段粉碎性骨干骨折的带一横向螺钉的本专利技术钉体的剖视图;-图9是该钉的套筒所装的凸耳的放大顶视图;-图10和11表示2个按本专利技术的钉的剖视图,每个分别装有两个收敛和扩散指向的固定装置;-图12表示用于股骨的转子下完全骨折(per-subtrochantericfracture)的本专利技术的钉体的一个特殊实施例;-图12a表示用于图12所示同样骨折的该钉的一特殊实施例;-图13表示用于基部颈骨折的本专利技术钉体;-图14和15分别表示与本专利技术钉体相关的套筒和螺钉的应用的分解图和剖视图;-图16表示沿图12XV1-XV1线的横向钉的剖视图。参考上述附图,特别参考图5和6,可见本专利技术的钉体,其剖视图示于图6,包括一管体,整体上以1表示,其端部11为外八角形,它由管体1的外径机加工而成。所述管体1的内侧备有2段螺纹,一段与外八角形区11相以应,所述的螺纹以12表示,并如下文所说明的那样用于与螺钉2螺纹连接。另一段螺纹位于管1的内部,并以13表示。此螺纹仅占管体的一部分并精确地位于131到132基准点之间的区域,固定装置3将被拧在其中。所述的固定装置,整体上以3表示并详见于图5,它包括一圆柱体31,其上备有4条纵向槽32,在图5的部件分解图中仅能见到2条,每条所述纵向槽适于以容纳33表示的钩,所述的钩为弧形并有一尖端34且有基本上为圆形段35的相对端,此端装入在纵向槽32底部成形的孔36中。该圆柱体31也包括一螺纹孔37,适于容纳操纵元件4,确保固定装置在两个方向的纵向运动。在其相对端,圆柱体31备有一放螺丝起子的槽,以38表示。固定装置与整体上以4表示的操纵装置共同起作用,如图5所示,操纵装置分别包括一双直径段41和42的螺杆,在此实施例中,较大直径的螺纹段41为右螺纹,而较小直径的螺纹段42为左螺纹。螺纹段41拧在管体1的内螺纹13中,而螺纹段42拧在固定装置3的螺纹孔37中。操纵元件4直接与跟钩33组成一整体的固定装置3相耦合,并插入管1中。如图6和7所示,与管1非圆柱段相对的下端部由一螺纹塞5封闭。此塞也起到在其操纵期间停止固定装置滑动的作用,实际上它作为行程的端点。参考图6和图7,当钩33的尖端34接近管体1表面上的孔6时,例如通过将螺丝起子尖端伸入管体31的槽38中而使固定装置3转动,就能使固定装置准确地指向,使每个钩的尖端34由孔6伸出。很明显,用该图中未示出的手动工具,例如用一六角板手,在操纵元件4的六角孔43中进行连续操作,即可确保所述的操纵元件转动,并因此而使固定装置3随所述操纵元件的转动方向而在两个方向移动。参考图6,当操纵元件4沿箭头方向运动时,固定装置被向上拉,因此,如图2所示钩33从孔6中伸出,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钉体用于简单骨折的股骨。在此情况,钉的钩33由孔6向上延伸,钉的型式如图6所示的类型。在简单骨折的情况,钩33向钉外侧并因此相对骨的固定位置的延伸发生在骨的末端部分及在两段碎片接合前。实际上,用本专利技术的钉体完成的手术的程序主要包括将钉导入预先准备好的骨髓道中。接着操作操纵元件,使固定装置锁定末端碎片段。于是,图1中由7和8所指的两段碎片通过由螺钉头2向套筒9施加的压力而相互接近,套筒备有一与管体1的端部11相同形状的孔,在此情况为八角形孔,且套筒体放在骨内。由于这样,套筒9只能纵向向下滑动,但不能转动。如果套筒向下滑,与套筒9上部形成一整体的凸耳91则靠在骨8的外部。用此方法,螺钉2的任何拧动都只能使钉的整个管体1向上运动,并因此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矫正术的骨髓腔内钉,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一个基本上为圆柱形的管体(1),其一端有一段长度的非圆柱形(11); -至少一个基本上为圆柱体(31)的固定装置(3),其上有两条或更多条纵向槽(32),每条所述槽的形状要适于放一个带弧形尖端(34)的钩(33);钩指向管的外侧并面向一个位于所述管体的圆柱形表面的孔(6),在固定装置相对于管滑动期间,所述钩(33)可相对壳腔(32)运动; -一个用于所述固定装置的操纵元件(4),它由手动工具操作,装在所述管体内侧,并适于确保至少所述的一个固定装置(3)沿两个方向纵向滑动,使钩(33)伸出或相应地使它们导入在管体上所设的孔; -一个钻成的套筒(9),其形状制成要使它能与所述管体的非圆柱端滑动耦合,并至少有一个弧形凸耳(91)用以与所述钉插入的骨头相接触,所述的套筒与一螺钉(2)共同作用,螺钉头搁在所述套筒上并拧入相应于非圆柱长度的管体内所形成的螺纹(12)中。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东尼奥切米洛
申请(专利权)人:安东尼奥切米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IT[意大利]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