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井段碳酸盐岩储层立体酸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10890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长井段碳酸盐岩储层立体酸压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S1:基于候选井所在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分布特征,将储层划分为I类、II类和III类,以产量增产幅度确定不同类型储层所需的酸压裂缝密度范围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长井段碳酸盐岩储层立体酸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长井段碳酸盐岩储层立体酸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深层碳酸盐岩油气通常蕴藏在毫米

厘米级的孔洞储集体中,油气储集体与井眼通常不连通,油气无法自然产出。酸压技术是碳酸盐岩油气井建产、增产的关键技术。酸压是压开岩石形成人工裂缝,然后注入酸液非均匀溶蚀裂缝壁面,形成凹凸不平的沟槽;施工结束后,在闭合压力作用下,酸液未溶蚀区域作为支撑点,形成具备一定几何尺寸和导流能力的酸蚀裂缝,实现在地下建造出“油气高速公路”。
[0003]随着碳酸盐岩油气藏不断增长的高效经济开发需求,近年来碳酸盐岩油气藏采用“稀井高产”开发模式,超长水平井应用越来越多。超长水平井的改造井段(从水平井根部A靶点到端部B靶点的长度)普遍较长(通常≥1000m),储层非均质性极强,要实现高效增产,立体酸压改造技术是实现长井段储层平面和纵向充分改造的革新增产技术(郭建春,苟波,秦楠,赵俊生,伍林,王坤杰,任冀川.深层碳酸盐岩储层改造理念的革新——立体酸压技术[J].天然气工业,2020,40(02):61

74)。长井段储层立体酸压改造的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如何选择分段工艺将长井段储层分割开,实现长井段储层的充分动用;二是如何选择段内酸压工艺实现段内储层充分改造。分段工艺选择不合理,不仅会导致储层改造效果差,不能充分释放储层油气生产潜能,经济效益低,而且还可能导致复杂的井筒工程事故;段内改造力度不够,也不能最大化实现油气井高效增产。然而目前综合考虑长井段储层增产潜能、分段所具备的工程条件和经济效益的立体酸压方法还较为缺乏,影响油气井经济高效增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井段碳酸盐岩储层立体酸压方法,针对长井段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确定了不同完井方式下的长井段储层立体酸压方法,从而实现了长井段储层的充分动用和段内储层的充分改造,为油气井高效增产提供了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原理可靠,操作简便,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0005]为达到以上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长井段碳酸盐岩储层立体酸压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基于候选井所在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分布特征,将储层划分为I类、II类和III类,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不同类型储层在不同酸压裂缝密度下的油气产量,以产量增产幅度确定不同类型储层所需的酸压裂缝密度范围ρ
ir

[0008]S2:由候选井不同类型储层的井段长度和S1确定的酸压裂缝密度范围ρ
ir
,确定候选井第5年经济净现值NPV达到最大时对应的最经济的裂缝条数N
e

[0009]S3:根据候选井的完井方式和S2确定的最经济的裂缝条数N
e
,确定立体酸压分段布缝工艺;
[0010]S4:基于S3确定的立体酸压分段布缝工艺,确定储层立体酸压方法。
[0011]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0012]S11:基于候选井所在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分布特征,将储层划分为I类、II类和III类,采用Eclipse油藏数值模拟软件,计算不同类型储层在不同酸压裂缝密度下第5年的产量,所述酸压裂缝密度定义为:
[0013][0014]式中:ρ
i
是第i类储层的酸压裂缝密度,条/m;N
i
是第i类储层的酸压裂缝数量,条;L
i
是第i类储层的井段长度,m;i是第i类储层类型,无量纲。
[0015]S12:确定不同类型储层所需的酸压裂缝密度范围ρ
ir
,首先利用下式计算产量增长率:
[0016][0017]式中:r
ρi
是第i类储层酸压裂缝密度为ρ
i
时第5年的产量增长率,%;q
ρi
是第i类储层酸压裂缝密度为ρ
i
时的产量,m3;q
ρmini
是第i类储层酸压裂缝密度为最小值ρ
mini
时的产量,m3;
[0018]改变不同类型储层的酸压裂缝密度,计算在不同酸压裂缝密度ρ
i
对应的产量q
ρi
,当相邻裂缝密度对应的产量增长幅度≤2%时,这两个相邻裂缝密度中的低值为所需酸压裂缝密度范围的上限,低值的相邻低密度值为所需酸压裂缝密度范围的下限,从而确定不同类型储层所需的酸压裂缝密度范围ρ
ir

[0019]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0020]S21:基于S1确定的不同类型储层所需的酸压裂缝密度范围ρ
ir
,根据候选井不同类型储层的井段长度l1、l2、l3,估算候选井所需的酸压裂缝条数范围:
[0021][0022]式中:N
cp
是候选井所需的酸压裂缝条数范围,条;i是第i类储层类型,无量纲;N
s
是根据候选井储层类型分布情况,需要局部增加或减少的裂缝数量,条。
[0023]进一步地,N
s
的确定遵循三条原则:
[0024](1)当需要增加裂缝条数时,N
s
取正值,当需要减少裂缝条数时,N
s
取负值;
[0025](2)当优质储层与劣质储层相邻或相互交错分布时,按照劣质储层所需的酸压裂缝密度布缝,其中储层品质从优到劣依次为:I类储层、II类储层、III类储层;
[0026](3)当不同类型储层之间有致密带分割且致密带厚度h≥40m时,在致密带(致密带的定义为孔隙度φ≤2%)两侧分别布缝,如果致密带需要单独分段布缝,则裂缝条数为1条。
[0027]S22:按照S21候选井所需的酸压裂缝条数范围N
cp
,采用Eclipse油藏数值模拟软件,计算候选井5年内不同酸压裂缝条数下的产量,按照下式计算候选井不同裂缝条数下第5年的经济净现值NPV:
[0028][0029]式中:NPV是候选井酸压裂缝条数为N时第5年的经济净现值,万元;F
j
是第j年现金流入量与流出量之差,万元;r是预订的折现率,%;C
j
是第j年油气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成本,万元;q
Nj
是酸压裂缝条数为N时第j年的油气产量,m3;s
j
是第j年的油气商品率,%;e
j
是第j年的油气价格,万元/m3;C0是初期投资成本,万元;
[0030]当经济净现值NPV达到最大时,此时对应的酸压裂缝条数为最经济的裂缝条数N
e

[0031]进一步地,C0由下式确定:
[0032]C0=e
d
H
m
+NV
a
(e
a
+e...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井段碳酸盐岩储层立体酸压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S1:基于候选井所在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分布特征,将储层划分为I类、II类和III类,以产量增产幅度确定不同类型储层所需的酸压裂缝密度范围ρ
ir
;S2:由候选井不同类型储层的井段长度和S1确定的酸压裂缝密度范围ρ
ir
,确定候选井第5年经济净现值NPV达到最大时对应的最经济的裂缝条数N
e
;S3:根据候选井的完井方式和S2确定的最经济的裂缝条数N
e
,确定立体酸压分段布缝工艺;S4:基于S3确定的立体酸压分段布缝工艺,确定储层立体酸压方法。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井段碳酸盐岩储层立体酸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以下子步骤:S11:基于候选井所在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分布特征,将储层划分为I类、II类和III类,采用Eclipse油藏数值模拟软件,计算不同类型储层在不同酸压裂缝密度下第5年的产量,所述酸压裂缝密度定义为:式中:ρ
i
是第i类储层的酸压裂缝密度,条/m;N
i
是第i类储层的酸压裂缝数量,条;L
i
是第i类储层的井段长度,m;i是第i类储层类型,无量纲;S12:确定不同类型储层所需的酸压裂缝密度范围ρ
ir
,首先利用下式计算产量增长率:式中:r
ρi
是第i类储层酸压裂缝密度为ρ
i
时第5年的产量增长率,%;q
ρi
是第i类储层酸压裂缝密度为ρ
i
时的产量,m3;q
ρmini
是第i类储层酸压裂缝密度为最小值ρ
mini
时的产量,m3;改变不同类型储层的酸压裂缝密度,计算在不同酸压裂缝密度ρ
i
对应的产量q
ρi
,当相邻裂缝密度对应的产量增长幅度≤2%时,这两个相邻裂缝密度中的低值为所需酸压裂缝密度范围的上限,低值的相邻低密度值为所需酸压裂缝密度范围的下限,从而确定不同类型储层所需的酸压裂缝密度范围ρ
ir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井段碳酸盐岩储层立体酸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以下子步骤:S21:根据不同类型储层的井段长度l1、l2、l3,估算候选井所需的酸压裂缝条数范围:式中:N
cp
是候选井所需的酸压裂缝条数范围,条;i是第i类储层类型,无量纲;N
s
是根据候选井储层类型分布情况,需要局部增加或减少的裂缝数量,条;S22:按照S21候选井所需的酸压裂缝条数范围N
cp
,采用Eclipse油藏数值模拟软件,计算候选井5年内不同酸压裂缝条数下的产量,按照下式计算候选井不同裂缝条数下第5年的经济净现值NPV:
式中:NPV是候选井酸压裂缝条数为N时第5年的经济净现值,万元;F
j
是第j年现金流入量与流出量之差,万元;r是预订的折现率,%;C
j
是第j年油气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成本,万元;q
Nj
是酸压裂缝条数为N时第j年的油气产量,m3;s
j
是第j年的油气商品率,%;e
j
是第j年的油气价格,万元/m3;C0是初期投资成本,万元;当经济净现值NPV达到最大时,此时对应的酸压裂缝条数为最经济的裂缝条数N
e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长井段碳酸盐岩储层立体酸压方法,其特征在于,N
s
的确定遵循三条原则:(1)当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建春苟波任冀川曾杰余婷陈迟马应娴赖杰李骁范宇陈伟华刘飞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