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熔化法玻璃结合鉴定平台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10281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熔化法玻璃结合鉴定平台及方法,所述平台包括:玻璃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板体和第二固定板体,用于分别将需要采用非熔化法结合的两块玻璃平板竖直固定且保持二者间距等于设定距离数值;黏合剂注入机构,用于面对所述两块玻璃平板的间隙以执行预设剂量的黏合剂注入操作;数值判断设备,用于基于数值分析结果确定是否发出黏合失败信号。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非熔化法玻璃结合鉴定平台及方法运行智能、具有一定的自动化水平。由于能够搭建针对性设计的玻璃平板非熔化法结合结构为结合和检测提供便利,同时引入了视觉检测机制对结合后的玻璃平板执行结合质量的数值分析,从而保证了玻璃结合进程和结合质量鉴定结果的可靠性。可靠性。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非熔化法玻璃结合鉴定平台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非熔化法玻璃结合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熔化法玻璃结合鉴定平台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玻璃结构是指玻璃中质点在空间的几何配置、有序程度及它们彼此间的结合状态,即通过对玻璃结构的研究,确定玻璃原子在结构中的几何位置以及维持原子位置的力的性质。玻璃一般指的是原子结构。在玻璃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需要将玻璃平板与玻璃平板进行结合以满足使用需求,玻璃结合的方式有熔化法结合方式和非熔化法结合方式。
[0003]目前,在采用包括黏合剂等材料执行玻璃的非熔化法结合时,一方面,需要过多的人工参与执行待结合的两块玻璃平板的位置对齐和校准,另一方面,需要采用人工检测机制或者粗糙原理的电子检测机制执行玻璃平板结合质量的判断,导致结合效果不佳且难以辨别结合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相关领域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非熔化法玻璃结合鉴定平台,能够搭建包括玻璃固定机构、黏合剂注入机构以及机械手臂的针对性设计的玻璃平板非熔化法结合结构为结合和检测提供便利,尤为关键的是,还引入了视觉检测机制对结合后的玻璃平板执行结合质量的数值分析,从而节省了人工操作环节,为玻璃的非熔化法结合提供质量保障。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非熔化法玻璃结合鉴定平台,所述平台包括:
[0006]玻璃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板体和第二固定板体,用于分别将需要采用非熔化法结合的两块玻璃平板竖直固定且保持二者间距等于设定距离数值;
[0007]黏合剂注入机构,设置在所述玻璃固定机构的上方且面对所述两块玻璃平板的间隙以执行预设剂量的黏合剂注入操作以采用非熔化法结合所述两块玻璃平板;
[0008]机械手臂,设置在所述玻璃固定机构的侧面且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用于在所述黏合剂注入机构完成注入操作后设定时长时对所述采用非熔化法结合后的两块玻璃平板执行顶端底端两端的夹持操作以脱离所述玻璃固定机构的固定位置;
[0009]定向成像机构,设置在机械手臂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且面对所述采用非熔化法结合后的两块玻璃平板执行成像动作,以获得定向成像画面;
[0010]材料鉴定机构,与所述定向成像机构连接,用于基于夹持部构成的金属材料的成像特征从所述定向成像画面处识别出上端夹持部成像区域和下端夹持部成像区域;
[0011]区域切割设备,与所述材料鉴定机构连接,用于将所述定向成像画面中位于上端夹持部成像区域和下端夹持部成像区域之间的图像区域作为玻璃成像区域输出;
[0012]数值判断设备,与所述区域切割设备连接,用于获取构成所述玻璃成像区域的各个像素点的各个灰度值,并在所述各个灰度值的方差大于等于设定方差阈值时,发出黏合
失败信号。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非熔化法玻璃结合鉴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用如上述的非熔化法玻璃结合鉴定平台以对采用非熔化法结合的两块尺寸相等的玻璃平板的黏合质量执行基于视觉处理的智能化鉴定。
[0014]本专利技术的非熔化法玻璃结合鉴定平台及方法运行智能、具有一定的自动化水平。由于能够搭建针对性设计的玻璃平板非熔化法结合结构为结合和检测提供便利,同时引入了视觉检测机制对结合后的玻璃平板执行结合质量的数值分析,从而保证了玻璃结合进程和结合质量鉴定结果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5]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进行描述,其中:
[0016]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案示出的非熔化法玻璃结合鉴定平台的结构方框图。
[0017]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案示出的非熔化法玻璃结合鉴定平台的机械手臂的工作场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非熔化法玻璃结合鉴定平台及方法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0019]在玻璃的应用方面,有石英玻璃、硅酸盐玻璃、钠钙玻璃、氟化物玻璃、高温玻璃、耐高压玻璃、防紫外线玻璃、防爆玻璃等。玻璃通常指硅酸盐玻璃,以石英砂、纯碱、长石及石灰石等为原料,经混和、高温熔融、匀化后,加工成形,再经退火而得。广泛用于建筑、日用、艺术、医疗、化学、电子、仪表、核工程等领域。目前,在采用包括黏合剂等材料执行玻璃的非熔化法结合时,一方面,需要过多的人工参与执行待结合的两块玻璃平板的位置对齐和校准,另一方面,需要采用人工检测机制或者粗糙原理的电子检测机制执行玻璃平板结合质量的判断,导致结合效果不佳且难以辨别结合质量。
[0020]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搭建了一种非熔化法玻璃结合鉴定平台及方法,能够有效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
[0021]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几处有益的技术效果:(1)采用包括玻璃固定机构、黏合剂注入机构以及机械手臂的针对性设计的玻璃平板非熔化法结合结构实现对两块尺寸相等的玻璃平板的黏合剂结合以及为后续的黏合质量的检测提供检测的硬件基础;(2)采用数值分析机制和视觉处理机制对非熔化法结合后的玻璃平板的表面进行成像数据分布均匀性的方差分析,以判断玻璃平板的黏合效果是否达标。
[0022]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案示出的非熔化法玻璃结合鉴定平台的结构方框图,所述平台包括:
[0023]玻璃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板体和第二固定板体,用于分别将需要采用非熔化法结合的两块玻璃平板竖直固定且保持二者间距等于设定距离数值;
[0024]黏合剂注入机构,设置在所述玻璃固定机构的上方且面对所述两块玻璃平板的间隙以执行预设剂量的黏合剂注入操作以采用非熔化法结合所述两块玻璃平板;
[0025]机械手臂,设置在所述玻璃固定机构的侧面且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用
于在所述黏合剂注入机构完成注入操作后设定时长时对所述采用非熔化法结合后的两块玻璃平板执行顶端底端两端的夹持操作以脱离所述玻璃固定机构的固定位置;
[0026]如图2所示,给出了所述机械手臂的工作场景示意图,在图2中,1为第一夹持部,2为第二夹持部,3为第一基座,4为第二基座,5为第三基座,所述第二基座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之间,所述第二夹持部安装在所述第一基座上;
[0027]定向成像机构,设置在机械手臂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且面对所述采用非熔化法结合后的两块玻璃平板执行成像动作,以获得定向成像画面;
[0028]材料鉴定机构,与所述定向成像机构连接,用于基于夹持部构成的金属材料的成像特征从所述定向成像画面处识别出上端夹持部成像区域和下端夹持部成像区域;
[0029]区域切割设备,与所述材料鉴定机构连接,用于将所述定向成像画面中位于上端夹持部成像区域和下端夹持部成像区域之间的图像区域作为玻璃成像区域输出;
[0030]数值判断设备,与所述区域切割设备连接,用于获取构成所述玻璃成像区域的各个像素点的各个灰度值,并在所述各个灰度值的方差大于等于设定方差阈值时,发出黏合失败信号。
[0031]接着,继续对本专利技术的非熔化法玻璃结合鉴定平台的具体结构进行进一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熔化法玻璃结合鉴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包括:玻璃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板体和第二固定板体,用于分别将需要采用非熔化法结合的两块玻璃平板竖直固定且保持二者间距等于设定距离数值;黏合剂注入机构,设置在所述玻璃固定机构的上方且面对所述两块玻璃平板的间隙以执行预设剂量的黏合剂注入操作以采用非熔化法结合所述两块玻璃平板;机械手臂,设置在所述玻璃固定机构的侧面且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用于在所述黏合剂注入机构完成注入操作后设定时长时对所述采用非熔化法结合后的两块玻璃平板执行顶端底端两端的夹持操作以脱离所述玻璃固定机构的固定位置;定向成像机构,设置在机械手臂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且面对所述采用非熔化法结合后的两块玻璃平板执行成像动作,以获得定向成像画面;材料鉴定机构,与所述定向成像机构连接,用于基于夹持部构成的金属材料的成像特征从所述定向成像画面处识别出上端夹持部成像区域和下端夹持部成像区域;区域切割设备,与所述材料鉴定机构连接,用于将所述定向成像画面中位于上端夹持部成像区域和下端夹持部成像区域之间的图像区域作为玻璃成像区域输出;数值判断设备,与所述区域切割设备连接,用于获取构成所述玻璃成像区域的各个像素点的各个灰度值,并在所述各个灰度值的方差大于等于设定方差阈值时,发出黏合失败信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熔化法玻璃结合鉴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值判断设备还用于在所述各个灰度值的方差小于所述设定方差阈值时,发出黏合成功信号。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熔化法玻璃结合鉴定平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黏合剂注入机构完成注入操作后设定时长时对所述采用非熔化法结合后的两块玻璃平板执行顶端底端两端的夹持操作以脱离所述玻璃固定机构的固定位置包括: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用于分别对所述采用非熔化法结合后的两块玻璃平板执行顶端底端两端的夹持操作。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熔化法玻璃结合鉴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春光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瑞兴塑料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