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捕捉装置及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9934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血栓捕捉装置和方法,具体地,本发明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装置,它包括1个细长体,该细长体上有与输送系统连接的近端、有形成腔表面的多个抓捕单元。当细长体径向扩展的同时进行轴向旋转。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另一种装置,它包括2个细长体,其中一个细长体内置于另一个细长体中。当装置径向扩展时,两个细长体相互独立地轴向旋转。相互独立地轴向旋转。相互独立地轴向旋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血栓捕捉装置及其方法
[0001]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8年8月10日、申请号为201810909251.X、专利技术名称为“血栓捕捉装置及其方法”的专利技术专利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涉及微创导管及微创导管在血管系统中用于输送血栓捕捉装置的方法,特别是用于脑血管系统的血栓捕捉装置。

技术介绍

[0003]机械取栓装置通过恢复最初堵塞动脉的再灌注来挽救局部缺血但尚未完全梗塞的脑部、冠脉、腿部外周血管的血栓和/或者静脉血栓。不同类型的机械取栓装置通过稍有不同的机械力学机制来实现血管再通。
[0004]市场上有三种导管取栓装置。抽吸导管将血栓从血管中真空吸出,溶栓导管向血栓中注入有针对性的血栓药物进行治疗,机械取栓装置抓捕血栓并将其回撤至导管内。市场上的取栓装置可以组合一个或多个这样的取栓机制。这些取栓机制都有其优点和缺点。
[0005]抽吸导管通过真空抽吸去除造成急性缺血性中风的堵塞凝块。任何微导管都可以用于手动抽吸目标血栓,只要微导管的外径可以通过颅内动脉即可。抽吸导管通常用于快速的单次血流恢复中移除小的、新鲜的、软的血栓。但是更大的、机化的血栓会栓塞手动抽吸导管的小口径,而且手动抽吸相比机械的方法更容易残留血栓。另外,通常大口径的抽吸导管比较难穿越病变部位。
[0006]定向溶栓导管(CDT)通过导管定向输送溶栓药物来溶解血栓并恢复血流。尽管定向溶栓治疗的效果优于标准的抗凝治疗,但是单独的定向溶栓在治疗急性心肌梗塞重度冠状动脉阻塞或恢复外周血管的血流中往往疗效不够快。在外周血管的病例中,单独的定向溶栓治疗可能需要在重症监护病房中停留更长的时间,且需要频繁的血管造影来检查血栓溶解的进度。移除神经血管中大的血栓往往需要使用很大剂量溶栓药物才能将血栓完全溶解,而这样高剂量的溶栓药物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0007]机械取栓结合系统溶栓是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标准。机械取栓装置有两种类型:线圈取栓器和支架取栓器。线圈取栓器由镍钛形状记忆丝线组成并通过微导管穿过目标血栓。当线圈取栓器从输送导管中推出后,它会立即恢复其线圈的形状。神经介入者将线圈的环穿过血栓,然后就像拉一个酒瓶的软木塞一样把线圈和血栓拉回导管。支架取栓器是自膨支架,将其放置在堵塞血管的血栓中,血栓与其相互作用并嵌在支架内,然后将支架和血栓撤回到导管内。
[0008]支架取栓器单次操作可以恢复血流的性能使得其比手动吸栓移除更多的血栓,比单独溶栓治疗恢复血流的时间更短。尽管支架取栓器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临床结果优势显著,但是其治疗是有并发症的。最近的研究发现支架取栓器会造成动脉血管中层的损伤。其另一个常见的缺点是支架回撤必然会产生血栓碎片,血栓碎片可能会造成先前未涉及的区域的远端栓塞和闭塞。因此,改善的空间依然存在。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治疗血管栓塞的血栓捕捉装置及其方法,本专利技术的血栓捕捉装置可以有更好的捕捉血栓的效果,同时减少甚至避免对血管的创伤,通过装置释放时的旋转提高血栓捕捉效率,提高操作成功率,并减少血栓捕捉中产生血栓碎片的可能性。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血栓捕捉装置,具体地,所述血栓捕捉装置具有一非编织网管结构,所述网管结构包括一细长体,所述细长体包括远端部、近端部、轴向腔以及腔表面;所述腔表面设有多个抓捕单元;每个抓捕单元具有远端和近端;至少一个所述抓捕单元具有贯穿其远端和近端的单元轴,所述单元轴与所述细长体的纵轴形成的锐角部分的角度θ范围为10

80度;所述装置在输送时具有径向坍缩轮廓,在释放时具有径向扩展轮廓。
[0011]在另一优选例中,θ较佳地为15

75度,更佳地为20

70度。
[0012]在另一优选例中,每个所述抓捕单元包括两个波杆。
[0013]在另一优选例中,至少一个所述抓捕单元包括两个波浪形轮廓的波杆,两个所述波杆围绕所述抓捕单元的单元轴呈中心对称。
[0014]在另一优选例中,至少一个所述抓捕单元与至少一个其他所述抓捕单元有不同的波杆轮廓。
[0015]在另一优选例中,当所述抓捕单元径向扩展时,所述腔表面向所述抓捕单元的远端轴向旋转。
[0016]需要说明的是,释放距离是指血栓捕捉装置释放时沿所述细长体的轴向方向上的相对移动距离(注:此相对移动距离内,仅产生单向旋转),旋转角度是指产生上述相对移动距离时,所述细长体任一径向切面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偏转角度。
[0017]在另一优选例中,所有抓捕单元的单元轴都是相互平行的。
[0018]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装置为沿轴左旋,在单位释放距离上的旋转角度范围为0

90度/毫米。
[0019]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装置为沿轴右旋,在单位释放距离上的旋转角度范围为0

90度/毫米。
[0020]在另一优选例中,每个所述抓捕单元具有高度和长度,至少一个所述抓捕单元与至少一个其他所述抓捕单元有不同的高度长度比。
[0021]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装置在径向扩展时先以一个方向轴向旋转,然后以相反的方向轴向旋转,所述装置沿轴左旋时,在单位释放距离上的旋转角度范围为0

90度/毫米;所述装置沿轴右旋时,在单位释放距离上的旋转角度范围为0

90度/毫米。
[0022]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装置在径向扩展时先以一个旋转速度轴向旋转,然后以另一个旋转速度轴向旋转,所述装置沿轴左旋时,在单位释放距离上的旋转角度范围为0

90度/毫米;所述装置沿轴右旋时,在单位释放距离上的旋转角度范围为0

90度/毫米。
[0023]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装置在径向扩展时先以一个扭转强度轴向旋转,然后以另一个扭转强度轴向旋转。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另一种血栓捕捉装置,具体地,所述装置包括多个细长体,所述多个细长体至少包括外部细长体和内部细长体,所述外部细长体包括外轴向腔
和外腔表面;所述内部细长体包括内轴向腔和内腔表面;所述内部细长体位于所述外轴向腔内,所述内部细长体的近端与所述外部细长体的近端相互连接;所述装置在输送时具有径向坍缩轮廓,释放时具有径向扩展轮廓。
[0025]在另一优选例中,多个所述细长体的腔表面均包括多个抓捕单元。
[0026]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内部细长体的至少一个所述抓捕单元的单元轴与所述内部细长体的纵轴形成锐角。
[0027]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外部细长体的至少一个所述抓捕单元的单元轴与所述外部细长体的纵轴形成锐角。
[0028]在另一优选例中,在所述装置径向扩展时,所述内部细长体和所述外部细长体中的至少一个进行轴向旋转。
[0029]在另一优选例中,当所述装置径向扩展时,所述内部细长体和所述外部细长体中至少一个先以一个方向轴向旋转,然后以另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栓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血栓捕捉装置包括细长体和推送杆;所述细长体包括远端部、近端部,以及从所述远端部延伸到所述近端部的轴向腔和腔表面;所述推送杆包括远端和近端;所述细长体的近端连接多个支柱的远端,且所述多个支柱的近端连接在一起并与所述推送杆的远端相连接;其中,所述装置具有两个支柱,所述两个支柱的远端与所述细长体的近端部连接在一起,且所述两个支柱的近端连接在一起并与所述推送杆的远端相连接,形成一个偏心的连接。2.一种血栓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血栓捕捉装置包括细长体和推送杆;所述细长体包括远端部、近端部,以及从所述远端部延伸到所述近端部的轴向腔和腔表面;所述推送杆包括远端和近端;所述细长体的近端连接多个支柱的远端,且所述多个支柱的近端连接在一起并与所述推送杆的远端相连接;其中,所述装置具有四个支柱,所述四个支柱的远端与所述细长体的近端连接在一起,且所述四个支柱的近端连接在一起并与所述推送杆的远端相连接形成一种平衡的、对称的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栓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支柱的近端与所述推杆轴的远端固定地连接在一起。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栓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支柱的近端与所述推杆轴的远端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栓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血栓捕捉装置通过微导管递送到治疗部位。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血栓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在所述微导管的管腔内输送时具有径向坍缩轮廓。7.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杰罗姆克洛伊厄尔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沃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