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中咪鲜胺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509878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药残留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稻中咪鲜胺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包括以下步骤:S1、称取水稻样品,用乙腈溶解离心后得到提取溶液,用PSA净化,过滤,浓缩至近干;S2、加入盐酸吡啶,230℃沙浴下衍生反应;S3、加入超纯水溶解,用石油醚萃取,取上层液过无水硫酸钠,并用石油醚淋洗,合并有机相,浓缩至近干后用乙腈溶解,过滤后得到待测液;S4、用超高液相色谱质谱串联仪测定。本发明专利技术优化高温反应方式和产物净化条件,无需冷凝循环和浓硫酸磺化步骤,再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中咪鲜胺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药残留检测
,特别是涉及一种水稻中咪鲜胺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咪鲜胺(化学式为C
15
H
16
Cl3N3O2)是一种咪唑类广谱杀菌剂,对多种作物由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抑制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破坏细胞膜结构功能,进而达到杀菌目的。咪鲜胺本身生物毒性较低,在推荐使用剂量范围内,其对哺乳动物的致突变作用、致癌作用以及致畸作用的危害较小。如附图1所示,咪鲜胺在代谢和降解过程中,首先降解为N

丙基

N

[2

(2,4,6

三氯苯氧基)乙基]脲(BTS44595)和N

醛基

N

丙基

N

[2

(2,4,6

三氯苯氧基)乙基]脲(BTS44596),后降解为2,4,6

三氯苯酚(BTS45186),而最终产物2,4,6

三氯苯酚是环境中的重要污染物之一,具有一定致癌性。我国和欧盟均规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为0.5mg/kg,即水稻中咪鲜胺的最大残留量为0.5mg/kg,咪鲜胺残留量为咪鲜胺及其含有2,4,6

三氯苯酚部分的代谢产物之和。
[0003]目前,国内外对咪鲜胺残留量的主要检测方法有气相色谱法(GC)、液相色谱法(LC)、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法(GC

MS)、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法(LC

MS)等,主要涉及的样品有水果、小麦、油料作物、中药材和土壤等。现有的咪鲜胺残留量检测方法较为繁琐,需要进行冷凝循环和浓硫酸磺化等反应,进行高温反应时,操作容易受到高温环境的限制,进而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中咪鲜胺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水稻中咪鲜胺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提取:准确称取水稻样品,用乙腈溶解于离心管中,机械震荡30min,离心后得到待净化的提取溶液,用PSA净化所得提取溶液,过滤,将全部滤液转移至50mL凯氏定氮烧瓶中,40℃浓缩至近干,待衍生;
[0008]S2、衍生:向上述50mL凯氏定氮烧瓶中加入盐酸吡啶,230℃沙浴下衍生反应90min,反应后将50mL凯氏定氮烧瓶冷却至室温;
[0009]S3、净化:向冷却后的凯氏定氮烧瓶中加入超纯水溶解,将溶解后的液体转移至分液漏斗中,用石油醚萃取3次,取上层液过无水硫酸钠,并用石油醚淋洗无水硫酸钠,合并有机相,20℃浓缩至近干后用乙腈溶解,过滤后得到待测液;
[0010]S4、检测:用超高液相色谱质谱串联仪测定待测液,得到待测液的色谱图,与标准品色谱图对照,计算得到所述水稻样品的残留量。
[0011]优选的,所述水稻样品选自南粳46,所述水稻样品包括糙米、稻壳和秸秆。
[0012]优选的,步骤S1中,溶液转移后,向提取水稻样品的离心管中再加入乙腈,涡旋提取10min得到提取液A,将提取液A合并至待净化的提取溶液中,该步骤能够更完整的提取水稻样品中的咪鲜胺,进而提高提取溶液的样品浓度。
[0013]优选的,步骤S3中,过滤时选用孔径为0.22μm的滤膜。
[0014]优选的,步骤S4中,液相色谱仪的条件设置为:流动相A为超纯水,流动相B为乙腈,流速为0.2mL/min;柱箱温度为40℃;进样量为0.2μL。
[0015]优选的,流动相A与流动相B的比例为1:9,设置0~4min恒流洗脱。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步骤S4中,质谱仪的条件设置为:电离源模式为ESI,电离源极性为负;雾化气气体选用流量为3L/min的N2,CID气选用气压为230kPa的Ar,干燥气流量和加热气流量均设置为10L/min。
[0017]进一步的,质谱仪的接口温度设置为300℃,DL管温度设置为250℃,加热块温度设置为300℃。
[00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水稻中咪鲜胺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0019]进一步的,检测的咪鲜胺残留量为咪鲜胺及其代谢产物2,4,6

三氯苯酚的总和。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1.本专利技术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法测定水稻中咪鲜胺的残留量,灵敏度和精确性高,适应于大批量水稻中咪鲜胺的残留检测。
[0022]2.本专利技术在高温沙浴条件下,用盐酸吡啶催化咪鲜胺衍生成2,4,6

三氯苯酚,该方法优化高温反应方式和产物净化条件,无需冷凝循环和浓硫酸磺化步骤,操作简便高效,进而进一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咪鲜胺的降解过程示意图;
[0025]图2为2,4,6

三氯苯酚的色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所用甲醇和乙腈试剂均为色谱纯试剂,其余使用试剂均为分析纯试剂。若如无特别说明,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材料均可容易地从商业公司获取。
[0028]实施例1:
[002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稻中咪鲜胺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0]S1、提取:准确称取南粳46水稻糙米样品5.0g,用25mL乙腈溶解于50mL离心管中,机械震荡30min,离心后将溶液转移至50mL凯氏定氮烧瓶中,再向提取水稻样品的离心管中加入20mL乙腈,涡旋提取10min,得到提取液A,将提取液A合并至上述50mL凯氏定氮烧瓶中,得到全部的提取溶液,该步骤能够更完整的提取水稻样品中的咪鲜胺,进而提高提取溶液的样品浓度;
[0031]向提取溶液中加入2g的PSA净化,过滤,将全部滤液转移至新的50mL凯氏定氮烧瓶中,40℃浓缩至近干;
[0032]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中咪鲜胺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提取:准确称取水稻样品,用乙腈溶解于离心管中,机械震荡30min,离心后得到待净化的提取溶液,用PSA净化所得提取溶液,过滤,将全部滤液转移至凯氏定氮烧瓶中,40℃浓缩至近干;S2、衍生:向凯氏定氮烧瓶中加入盐酸吡啶,230℃沙浴下衍生反应90min,反应后将凯氏定氮烧瓶冷却至室温;S3、净化:向冷却后的凯氏定氮烧瓶中加入超纯水溶解,将溶解后的液体转移至分液漏斗中,用石油醚萃取3次,取上层液过无水硫酸钠,并用石油醚淋洗无水硫酸钠,合并有机相,20℃浓缩至近干后用乙腈溶解,过滤后得到待测液;S4、检测:用超高液相色谱质谱串联仪测定待测液,得到待测液的色谱图,与标准品色谱图对照,计算得到所述水稻样品的残留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中咪鲜胺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稻样品包括糙米、稻壳和秸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中咪鲜胺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溶液转移后,向离心管中再加入乙腈,涡旋提取10min,得到提取液A,将其合并至待净化的提取溶液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中咪鲜胺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过滤时选用孔径为0.22μ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查欣欣杜功名陈刘阳任文豪万宏剑叶剑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恒生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