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姚胜霞专利>正文

一种高分子薄膜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9616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6: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分子薄膜传感器,包括外壳主体,所述外壳主体的内部靠近前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于外壳主体的内部靠近前端的位置,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后端靠近右侧的位置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探头。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传感器闲置时通过将探头收缩进固定块内部,从而对探头进行防护,提高了探头的使用寿命,另外通过设置滑板对通槽进行封闭,从而防止灰尘以及水分由通槽进入到固定块内部的情况发生,增强了防护机构对探头的保护效果,通过设置闭合机构,转动转把带动探头向前推进的同时滑板自动打开,提高了该装置使用时的便利性。提高了该装置使用时的便利性。提高了该装置使用时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分子薄膜传感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传感器
,具体为一种高分子薄膜传感器。

技术介绍

[0002]传感器是能感受压力信号,并能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压力信号转换成可用的输出的电信号的器件或装置。现在市面上已经出现薄膜压力传感器,即在两片膜的相对面之间设置对压力敏感的材料,通过挤压膜片,改变两片膜之间的压力和接触面积,从而实现对压力的测量。
[0003]探头作为传感器的探测元件,一旦发生损坏,将会直接影响到传感器检测数据的精准性,所以对探头的防护工作至关重要,现有技术为方便探测,探头一般直接裸露在外部,长期放置容易与外界发生接触从而造成损坏,即使不与外界发生接触,长期放置也容易沾染灰尘,在空气潮湿的环境中也容易受潮,从而降低了探头的使用寿命,影响传感器的正常使用。
[0004]为此,提出一种高分子薄膜传感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分子薄膜传感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分子薄膜传感器,包括外壳主体,所述外壳主体的内部靠近前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于外壳主体的内部靠近前端的位置,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后端靠近右侧的位置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探头。
[0007]本专利技术在传感器闲置时通过将探头收缩进固定块内部,从而对探头进行防护,防止探头在长期放置过程中与外界物体发生接触造成损坏的情况发生,提高了探头的使用寿命,另外通过将探头设置于固定块内部,能够防止灰尘以及水分进入到固定块内部,增强了防护机构对探头的保护效果。
[0008]优选的,所述探头的环形外表面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板,所述第一齿板的上端外表面前侧啮合连接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的内部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右端贯穿固定块并固定连接有六角杆,所述连接杆与固定块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六角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滑筒,所述滑筒的内部开设有六角槽,所述六角杆与六角槽的横截面呈正六边形结构相互匹配,所述滑筒的环形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转把,所述转把靠近固定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杆,所述固定块的右端外表面靠近卡杆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固定块的右端外表面位于第一卡槽后方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卡槽。
[0009]工作时,现有技术为方便探测,探头一般直接裸露在外部,长期放置容易与外界物体发生接触从而造成损坏,即使不与外界发生接触,长期放置也容易沾染灰尘,在空气潮湿的环境中也容易受潮,从而降低了探头的使用寿命,影响传感器的正常使用,本专利技术通过设
置防护机构,当传感器无需工作时,探头收缩于固定块内部,当需要进行检测时,拉动滑筒带动转把移动,卡杆随着转把进行移动并与第一卡槽相互分离,转动转把带动滑筒以及连接杆进行转动,从而带动驱动齿轮进行转动,驱动齿轮转动带动第一齿板向前传动,从而使探头向前移动至固定块外部,以便于进行检测工作,本专利技术在传感器闲置时通过将探头收缩进固定块内部,从而对探头进行防护,防止探头在长期放置过程中与外界物体发生接触造成损坏的情况发生,提高了探头的使用寿命。
[0010]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环形外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有闭合机构,所述闭合机构包括第一伞齿轮,所述第一伞齿轮固定连接于连接杆的环形外表面左侧,所述第一伞齿轮的外表面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二伞齿轮,所述第二伞齿轮的前端外表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的前端通过轴承与固定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的下端外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的下端啮合连接有第二齿板,所述固定块的内部靠近第二齿板的位置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齿板与第二滑槽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块的前端外表面位于探头正前方的位置开设有通槽,所述第二齿板的右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与通槽的内表面相互贴合。
[0011]工作时,虽然将探头设置于固定块内部以防止外界物体与探头发生接触造成探头损坏的情况发生,但由于缺乏封闭机构对通槽进行闭合,空气中的灰尘以及水分会由通槽进入到固定块内部,从而与探头发生接触,降低了防护机构对探头的保护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闭合机构,利用滑板对通槽进行闭合,当需要使用传感器进行检测,转动把手带动连接杆进行转动的同时,第一伞齿轮也随之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第二伞齿轮进行转动,使第一从动齿轮随第二伞齿轮发生转动,并带动第二从动齿轮发生转动,第二从动齿轮转动带动第二齿板发生移动,进而带动滑板发生移动,使滑板与通槽相互分离,通槽打开,同时探头随齿板在驱动齿轮的作用下向前移动穿过通槽并移出固定块,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滑板对通槽进行封闭,从而防止灰尘以及水分由通槽进入到固定块内部的情况发生,增强了防护机构对探头的保护效果,通过设置闭合机构,转动转把带动探头向前推进的同时滑板自动打开,操作简便,提高了该装置使用时的便利性。
[0012]优选的,所述滑板的右端外表面位于第二齿板下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二滑槽的内表面右侧靠近第一限位杆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杆与第一限位槽之间滑动连接。
[0013]工作时,由于缺乏限位机构对滑板进行限位,滑板在移动时容易出现运行不稳定的情况,从而为使用者的操作带来不便,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限位杆与第一限位槽滑动连接,对滑板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滑板在移动时出现运行不稳定的情况发生,方便了使用者进行操作。
[0014]优选的,所述通槽的内表面左侧靠近滑板的位置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与滑板之间相互贴合。
[0015]工作时,仅仅通过滑板左侧与通槽相互贴合,密封性不高,容易导致灰尘以及水分由缝隙处进入到固定块内部的情况发生,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固定槽与滑板相互贴合,使滑板嵌入固定槽内部,从而增加了滑板与通槽之间的密封性,防止灰尘以及水分由缝隙处进入到固定块内部的情况发生。
[0016]优选的,所述固定槽的内表面左端通过若干根第一弹簧固定连接有密封板,所述
密封板与滑板相互贴合。
[0017]工作时,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密封板以及弹簧,利用弹簧的弹力使密封板与滑板之间贴合更加紧密,从而提高了滑板与密封板之间的密封性。
[0018]优选的,所述固定槽的内表面左侧上下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两根第二限位杆,所述滑板的左端外表面靠近第二限位杆的位置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杆的右端贯穿密封板并与第二限位槽滑动连接。
[0019]工作时,仅仅通过第一限位杆对滑板右端进行限位,限位效果不佳,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二限位杆与第二限位槽滑动连接从而对滑板左侧进行限位,使滑板运行得更加平稳,进一步方便了使用者进行操作。
[0020]优选的,所述第二齿板的前后两端外表面以及滑板的上下两端外表面均对称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第二滑槽、通槽之间均呈T形结构滑动连接。
[0021]工作时,通过滑块与第二滑槽、通槽之间呈T形结构滑动连接,从而提高了滑板与通槽之间、第二齿板与第二滑槽之间的连接强度。...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分子薄膜传感器,包括外壳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主体(1)的内部靠近前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防护机构(2);所述防护机构(2)包括固定块(21),所述固定块(21)固定连接于外壳主体(1)的内部靠近前端的位置,所述固定块(21)的内部后端靠近右侧的位置开设有第一滑槽(22),所述第一滑槽(2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探头(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分子薄膜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探头(11)的环形外表面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板(23),所述第一齿板(23)的上端外表面前侧啮合连接有驱动齿轮(24),所述驱动齿轮(24)的内部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5),所述连接杆(25)的右端贯穿固定块(21)并固定连接有六角杆(26),所述连接杆(25)与固定块(21)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六角杆(26)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滑筒(27),所述滑筒(27)的内部开设有六角槽(28),所述六角杆(26)与六角槽(28)的横截面呈正六边形结构相互匹配,所述滑筒(27)的环形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转把(29),所述转把(29)靠近固定块(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杆(20),所述固定块(21)的右端外表面靠近卡杆(20)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卡槽(211),所述固定块(21)的右端外表面位于第一卡槽(211)后方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卡槽(2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分子薄膜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25)的环形外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有闭合机构(3),所述闭合机构(3)包括第一伞齿轮(31),所述第一伞齿轮(31)固定连接于连接杆(25)的环形外表面左侧,所述第一伞齿轮(31)的前端外表面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二伞齿轮(32),所述第二伞齿轮(32)的前端外表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齿轮(33),所述第一从动齿轮(33)的前端通过轴承与固定块(2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从动齿轮(33)的下端外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二从动齿轮(301),所述第二从动齿轮(301)的下端啮合连接有第二齿板(34),所述固定块(21)的内部靠近第二齿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胜霞何正祥
申请(专利权)人:姚胜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