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长转换装置、光源装置以及投影仪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95081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6: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波长转换装置、光源装置以及投影仪,能够实现小型化。波长转换装置具有:马达,其具有旋转轴和中空空间;波长转换元件,其将入射的第1波段的第1光转换为与第1波段不同的第2波段的第2光;以及连接部件,其与波长转换元件热连接。连接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中空空间。马达使波长转换元件中的第1光的入射位置相对于波长转换元件相对地变化。位置相对于波长转换元件相对地变化。位置相对于波长转换元件相对地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波长转换装置、光源装置以及投影仪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波长转换装置、光源装置以及投影仪。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有具有固体光源、对从固体光源射出的激励光的波长进行转换并射出荧光的荧光体轮以及使荧光体轮旋转的马达的光源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荧光体轮具有:圆盘状的基板;荧光体层,其形成在基板的一个面上;反射膜,其设置在基板与荧光体层之间;以及散热构造部,其具有多个散热片。荧光体层在激励光入射时吸收激励光的一部分而发出规定波段的光。荧光体层在被激励光激励而发光时发热。当荧光体层的温度上升时,荧光体层的荧光转换效率降低。因此,通过马达旋转驱动荧光体轮,使荧光体层中的激励光的照射位置随时间变化,抑制照射位置的温度上升。另外,荧光体层的热经由基板传递到散热构造部而散热。
[0004]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6/056285号
[0005]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荧光体轮中,散热构造体在以马达的旋转轴为中心的径向上设置于马达的外侧。因此,存在荧光体轮容易变大的问题。进而,蓝色的激光从固体光源将射出至荧光体,但由于能量高,因此还存在由于产生光集尘而导致灰尘附着于荧光体层、聚光透镜的问题。与此相对,虽然用壳体覆盖荧光体轮来进行防尘,但若将荧光体轮密闭,则存在热被封闭在壳体内的问题。
[0006]因此,期望能够构成为小型的波长转换装置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式的波长转换装置具有:马达,其具有旋转轴和中空空间;波长转换元件,其将入射的第1波段的第1光转换为与所述第1波段不同的第2波段的第2光;以及连接部件,其与所述波长转换元件热连接。所述连接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中空空间。所述马达使所述波长转换元件中的所述第1光的入射位置相对于所述波长转换元件相对地变化。
[0008]本专利技术的第2方式的光源装置具有:光源,其射出所述第1光;以及上述第1方式的波长转换装置,从所述光源射出的所述第1光入射到该波长转换装置。
[0009]本专利技术的第3方式的投影仪具有:上述第2方式的光源装置;光调制装置,其根据图像信息对从所述光源装置射出的光进行调制;以及投射光学装置,其投射由所述光调制装置调制后的光。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中的投影仪的结构的示意图。
[0011]图2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中的光源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0012]图3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中的波长转换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0013]图4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中的波长转换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0014]图5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投影仪所具有的光源装置所具有的波长转换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0015]图6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投影仪所具有的光源装置所具有的波长转换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0016]图7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投影仪所具有的光源装置所具有的波长转换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0017]标号说明
[0018]1:投影仪;343(343R、343G、343B):光调制装置;36:投射光学装置;4A、4B、4C、4D:光源装置;41:光源用壳体;412:背面;421:光源;46:光分离元件;6A、6B、6C、6D:波长转换装置;61:光学元件;61A:入射面;62:波长转换元件;621:波长转换层;622:入射面;623:反射层;63:连接部件;631:支承部;632:连接部;64:散热部件;641:翅片;65:中空马达;651:转子部;652:定子部;66:基板;67:连接部件;68:热传递部件;69:散热部件;692A:面;6921:凹部;AT:安装部件;Ls:蓝色光(第1光);Rx:旋转轴;SP:中空空间;X1、X3:光轴(光学元件的光轴);X2:光轴(第1光的光轴);YL:荧光(第2光)。
具体实施方式
[0019][第1实施方式][0020]以下,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1][投影仪的概略结构][0022]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的结构的示意图。
[0023]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对从后述的光源装置4A射出的光进行调制而形成与图像信息对应的图像,将形成的图像放大投射到屏幕等被投射面上。如图1所示,投影仪1具有外装壳体2和配置在外装壳体2内的图像投射装置3。此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投影仪1具有控制投影仪1的动作的控制装置、向构成投影仪1的电子部件供给电力的电源装置以及对构成投影仪1的冷却对象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
[0024][外装壳体的结构][0025]外装壳体2构成投影仪1的外装。外装壳体2收纳图像投射装置3、控制装置、电源装置以及冷却装置。外装壳体2具有未图示的顶面部以及底面部、正面部21、背面部22、左侧面部23以及右侧面部24,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
[0026]正面部21具有使后述的投射光学装置36的一部分露出的开口部211,由投射光学装置36投射的图像通过开口部211。另外,正面部21具有将对投影仪1内的冷却对象进行了冷却的冷却气体排出到外装壳体2的外部的排气口212。而且,右侧面部24具有将外装壳体2外的气体作为冷却气体向内部导入的导入口241。
[0027][图像投射装置的结构][0028]图像投射装置3形成并投射与图像信息对应的图像。图像投射装置3具有光源装置4A、均匀化装置31、颜色分离装置32、中继装置33、图像形成装置34、光学部件用壳体35以及投射光学装置36。
[0029]光源装置4A射出光。光源装置4A的结构在后面详细叙述。
[0030]均匀化装置31使从光源装置4A射出的光均匀化。被均匀化装置31均匀化的光经过颜色分离装置32和中继装置33,对图像形成装置34的后述的光调制装置343的调制区域进行照明。均匀化装置31具有2个透镜阵列311、312、偏振转换元件313以及重叠透镜314。
[0031]颜色分离装置32将从均匀化装置31入射的光分离为红、绿以及蓝的各色光。颜色分离装置32具有2个分色镜321、322和使由分色镜321分离的蓝色光反射的反射镜323。
[0032]中继装置33设置于比蓝色光的光路和绿色光的光路更长的红色光的光路,抑制红色光的损失。中继装置33具有入射侧透镜331、中继透镜333以及反射镜332、334。
[0033]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红色光的光路上设置有中继装置33,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将光路比其他色光长的色光设为蓝色光,在蓝色光的光路上设置中继装置33。
[0034]图像形成装置34对入射的红、绿以及蓝的各色光进行调制,对调制后的各色光进行合成,形成由投射光学装置36投射的图像。图像形成装置34具有与入射的各色光对应地设置的3个场透镜341、3个入射侧偏振片342、3个光调制装置343、3个射出侧偏振片344以及1个颜色合成装置345。
[0035]光调制装置343根据图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波长转换装置具有:马达,其具有旋转轴和中空空间;波长转换元件,其将入射的第1波段的第1光转换为与所述第1波段不同的第2波段的第2光;以及连接部件,其与所述波长转换元件热连接,所述连接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中空空间,所述马达使所述波长转换元件中的所述第1光的入射位置相对于所述波长转换元件相对地变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波长转换装置还具有将所述第1光会聚到所述波长转换元件的光学元件,所述光学元件的光轴与所述旋转轴相互错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使所述光学元件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旋转,所述光学元件的光轴、向所述光学元件入射的所述第1光的光轴以及所述旋转轴相互错开。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具有转子部和使所述转子部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定子部,所述光学元件支承于所述转子部。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元件配置于所述中空空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使所述波长转换元件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旋转,向所述波长转换元件入射的所述第1光的光轴与所述旋转轴相互错开。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波长转换装置还具有将所述第1光会聚到所述波长转换元件的光学元件,所述光学元件的光轴与所述旋转轴相互错开。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向所述波长转换元件入射的所述第1光的所述光轴与所述光学元件的所述光轴大致一致。9.根据权利要求6至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桥爪俊明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