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小缓冲行程的电梯用聚氨酯缓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9350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6: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电梯缓冲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减小缓冲行程的电梯用聚氨酯缓冲器,包括防护机构和缓冲机构,通过设置由套筒和底座构成的防护机构,由上缓冲座、侧缓冲座和下缓冲座构成的缓冲机构,上缓冲座具有圆台部,下缓冲座为圆台状,侧缓冲座合围形成具有分别对上缓冲座和下缓冲座的上腔和下腔的圆柱体,从而上缓冲座和下缓冲座均与侧缓冲座活动连接,侧缓冲座的外壁与套筒内壁之间设置有侧向弹簧,从而可以通过上缓冲座、下缓冲座和侧向弹簧构成三级缓冲,相比于现有蓄能型缓冲器,在保证高效缓冲性能的同时,能够减少行程,并且回弹力小,减少不必要的风险。减少不必要的风险。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小缓冲行程的电梯用聚氨酯缓冲器


[0001]本技术属于电梯缓冲器的
,尤其涉及一种减小缓冲行程的电梯用聚氨酯缓冲器。

技术介绍

[0002]电梯正在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建筑中。电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与乘客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因此电梯需要安装必要的安全检测和安全保障装置,比如电梯缓冲器。缓冲器是电梯安全系统的最后一个环节,在电梯出现故障或事故蹲底时起到缓冲的作用,从而缓解电梯或电梯里的人免受直接的撞击。
[0003]现有的缓冲器在使用时存在一些缺陷,现有的蓄能形缓冲器,行程长,回弹力大,在作用时容易对造成不必要是风险。另外一方面,现有的缓冲器由于结构安装方式的限制,不利于进行保养,从而会增加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减小缓冲行程的电梯用聚氨酯缓冲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减小缓冲行程的电梯用聚氨酯缓冲器,包括:
[0006]防护机构,其包括套筒和底座;所述套筒的底部为敞口,所述底座盖合在所述套筒的底部并封闭所述敞口;所述套筒的顶壁具有一个活动口;
[0007]缓冲机构,其包括由聚氨酯材料制成的上缓冲座、侧缓冲座和下缓冲座;所述上缓冲座具有一个圆柱部和位于所述圆柱部的底部的圆台部,所述圆台部的直径较长的底面朝向并连接所述圆柱部的底面,并且所述圆柱部的直径与所述圆台部的上底面直径相等;所述侧缓冲座对称设置有两个,并且两个所述侧缓冲座合围成一个圆柱体;所述圆柱体中心处设置有一个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具有开口位于所述圆柱体顶面的上腔、开口位于所述圆柱体的底面的下腔和连接所述上腔、下腔的中心腔;所述上腔和下腔均为圆台形结构;所述上腔与所述圆台部相匹配,所述圆台部的侧壁接触并活动所述上腔的内壁;所述下缓冲座为圆台状,并且直径较短的底面朝上;所述下缓冲座与所述下腔相匹配;所述下缓冲座的侧壁接触并活动连接所述下腔的内壁;
[0008]所述圆柱部的一部分穿过所述活动口并伸出所述套筒;所述圆柱部的顶部固定有直径和所述套筒的直径一致的接触座;所述侧缓冲座的外壁和所述套筒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多个侧向弹簧;所述侧向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套筒和所述侧缓冲座。
[0009]优选的,所述中心腔内设置有一个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上缓冲座的底面和所述下缓冲座的顶面。
[0010]优选的,所述下缓冲座的下底面固定连接有一个活动撑板;
[0011]所述活动撑板和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多个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撑板的底面和所述底座的顶面。
[0012]优选的,所述接触座的底部设置有位于所述上缓冲座的外侧的多个缓冲气囊;
[0013]所述缓冲气囊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接触座和所述套筒的顶面。
[0014]优选的,所述接触座的上表面固定有均匀分布的多个凸块。
[0015]优选的,所述套筒的外周壁固定有沿竖直方向均匀间隔分布的多个环形结构的加强筋一和周向分布的多个长条状的加强筋二。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减小缓冲行程的电梯用聚氨酯缓冲器,通过设置由套筒和底座构成的防护机构,由上缓冲座、侧缓冲座和下缓冲座构成的缓冲机构,上缓冲座具有圆台部,下缓冲座为圆台状,侧缓冲座合围形成具有分别对上缓冲座和下缓冲座的上腔和下腔的圆柱体,从而上缓冲座和下缓冲座均与侧缓冲座活动连接,侧缓冲座的外壁与套筒内壁之间设置有侧向弹簧,从而可以通过上缓冲座、下缓冲座和侧向弹簧构成三级缓冲,相比于现有蓄能型缓冲器,在保证高效缓冲性能的同时,能够减少行程,并且回弹力小,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减小缓冲行程的电梯用聚氨酯缓冲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上缓冲座、侧缓冲座和下缓冲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上缓冲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套筒的俯视图;
[0021]图5为图1中的A处细节放大示意图。
[0022]图中:1、防护机构;11、套筒;12、底座;111、加强筋一;112、加强筋二;13、活动撑板;14、支撑弹簧;15、侧向弹簧;2、缓冲机构;21、上缓冲座;211、圆柱部;212、圆台部;22、接触座;221、凸块;23、侧缓冲座;24、下缓冲座;25、连接弹簧;26、缓冲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4]请参阅图1

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减小缓冲行程的电梯用聚氨酯缓冲器,包括防护机构1和缓冲机构2。
[0025]防护机构1包括套筒11和底座12;套筒11的底部为敞口,底座12盖合在套筒11的底部并封闭敞口;套筒11的顶壁具有一个活动口。
[0026]底座12可以通过固定螺栓连接套筒11,结构稳固,拆卸方便。
[0027]请参阅图2和图3,缓冲机构2包括由聚氨酯材料制成的上缓冲座21、侧缓冲座23和下缓冲座24;上缓冲座21具有一个圆柱部211和位于圆柱部211的底部的圆台部212,圆台部212的直径较长的底面朝向并连接圆柱部211的底面,并且圆柱部211的直径与圆台部212的上底面直径相等;侧缓冲座23对称设置有两个,并且两个侧缓冲座23合围成一个圆柱体;圆柱体中心处设置有一个容纳腔,容纳腔具有开口位于圆柱体顶面的上腔、开口位于圆柱体的底面的下腔和连接上腔、下腔的中心腔;上腔和下腔均为圆台形结构;上腔与圆台部212
相匹配,圆台部212的侧壁接触并活动上腔的内壁;下缓冲座24为圆台状,并且直径较短的底面朝上;下缓冲座24与下腔相匹配;下缓冲座24的侧壁接触并活动连接下腔的内壁。圆柱部211的一部分穿过活动口并伸出套筒11;圆柱部211的顶部固定有直径和套筒11的直径一致的接触座22;侧缓冲座23的外壁和套筒1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多个侧向弹簧15;侧向弹簧15的两端分别连接套筒11和侧缓冲座23。
[0028]其中,容纳腔为沙漏状。上缓冲座21受力下压时,圆台部212沿上腔的内壁下滑,下缓冲座24沿下腔的内壁上滑,侧缓冲座23向外侧移动,压缩侧向弹簧15,实现对冲击力的吸收和缓冲。
[0029]为了提升缓冲性能,中心腔内设置有一个连接弹簧25;连接弹簧25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上缓冲座21的底面和下缓冲座24的顶面。连接弹簧25可以进一步提升缓冲性能,同时有效利用的中心腔的空间。
[0030]进一步的,下缓冲座24的下底面固定连接有一个活动撑板13;活动撑板13和底座12之间设置有多个支撑弹簧14;支撑弹簧14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活动撑板13的底面和底座12的顶面。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小缓冲行程的电梯用聚氨酯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机构(1),其包括套筒(11)和底座(12);所述套筒(11)的底部为敞口,所述底座(12)盖合在所述套筒(11)的底部并封闭所述敞口;所述套筒(11)的顶壁具有一个活动口;缓冲机构(2),其包括由聚氨酯材料制成的上缓冲座(21)、侧缓冲座(23)和下缓冲座(24);所述上缓冲座(21)具有一个圆柱部(211)和位于所述圆柱部(211)的底部的圆台部(212),所述圆台部(212)的直径较长的底面朝向并连接所述圆柱部(211)的底面,并且所述圆柱部(211)的直径与所述圆台部(212)的上底面直径相等;所述侧缓冲座(23)对称设置有两个,并且两个所述侧缓冲座(23)合围成一个圆柱体;所述圆柱体中心处设置有一个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具有开口位于所述圆柱体顶面的上腔、开口位于所述圆柱体的底面的下腔和连接所述上腔、下腔的中心腔;所述上腔和下腔均为圆台形结构;所述上腔与所述圆台部(212)相匹配,所述圆台部(212)的侧壁接触并活动所述上腔的内壁;所述下缓冲座(24)为圆台状,并且直径较短的底面朝上;所述下缓冲座(24)与所述下腔相匹配;所述下缓冲座(24)的侧壁接触并活动连接所述下腔的内壁;所述圆柱部(211)的一部分穿过所述活动口并伸出所述套筒(11);所述圆柱部(211)的顶部固定有直径和所述套筒(11)的直径一致的接触座(22);所述侧缓冲座(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宏迅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