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9271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6: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固定装置以及用于将这种固定装置安装在电缆上的方法,该电缆具有至少在某些区域位于外部的编织层。该固定装置包括:基部元件(4),具有用于将基部元件(4)紧固到外壳上的基部(9);和用于与基部元件(4)可操作连接的张紧元件(5);以及压接元件(6),具有外侧压接套筒(10)和设置在压接套筒中的内侧支撑套筒(11)。在电缆(2)安装在固定装置(1)中的状态下,编织层(3)设置在压接套筒(10)与支撑套筒(11)之间,并且屏蔽编织层(4)被压接在压接套筒(10)与支撑套筒(11)之间。压接套筒(10)与支撑套筒(11)之间。压接套筒(10)与支撑套筒(11)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固定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固定具有编织层,特别是屏蔽编织层的电缆的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这种类型的固定装置一方面用作电缆的张力消除装置,另一方面用于电磁屏蔽和消散线路中的干扰。为此,将电缆轴向固定,并且与布置在电缆外护套(绝缘层)下面的电缆编织层建立电接触。现有技术中已知有各种固定装置。目前的固定装置通常包括设置在电缆上面的套筒状的基部元件、固定电缆的夹紧元件,以及可与基部元件连接并将夹紧元件定位在基部元件上的张紧元件。根据本申请,还可以包括用于与电缆编织层电接触的接触元件。
[0003]一个例子是DE19523795,它示出了一种用于屏蔽式开关电缆的电缆导管。该电缆导管包括接地的夹紧套筒,夹紧套筒围绕暴露的屏蔽护套并卡住屏蔽护套以提供接触。该电缆导管另外还具有挤压套筒,挤压套筒分为薄壁挤压部和厚壁支撑部。挤压套筒借助于其挤压部被推到开关电缆的未被剥除的端部上,并通过压接方式与所述端部挤压在一起。暴露的屏蔽护套进而被向后折叠在支撑部上,夹紧套筒借助于夹紧部被推到带有屏蔽护套的支撑部上,并且同样通过(径向)压接方式与支撑部压接在一起。
[0004]DE102013201531示出了一种屏蔽线的屏蔽层与外壳壁之间的电接触连接结构。该屏蔽线被接触套筒包围,接触套筒与屏蔽层和外壳壁电接触。接触套筒被压接到屏蔽线的外部护套上。
[0005]在已知的用于具有屏蔽编织层的电缆的固定装置中,经常出现电接触不充分的情况。这尤其导致了屏蔽层的质量差、屏蔽损耗高。例如,当编织层被挤压过度或挤压不充分时,就会出现电接触不充分的情况。因此,为了获得屏蔽层的良好质量,不仅需要使用具有最大屏蔽性的屏蔽线,而且还需要使用具有良好电磁兼容性的固定装置。必须保证屏蔽层的接触机构除了符合电气要求外,还同样具有机械稳定的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的电缆编织层连接的固定装置。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固定装置旨在用于具有至少部分外部编织层的电缆。所述电缆包括至少一根导线以及保护编织层的电缆护套。然而,电缆护套优选在电缆的要连接固定装置的组装区域中被部分去除,这样使得编织层设置在外面。根据实施例,所述电缆可以是屏蔽电缆。所述编织层可以是电缆的屏蔽编织层。替代地或附加地,所述编织层可以用于接地。除了编织层之外,根据实施例,所述电缆还可以具有膜/箔,特别是在编织层上方或下方的屏蔽膜/箔(例如金属箔和/或金属化塑料膜或类似物)。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固定装置包括基部元件、与基部元件相互连接的张紧元件,以及压接元件。压接元件特别用于通过压接方式将编织层固定在压接元件上并与之接触。轴向压接是特别有利的。电缆或编织层分别在压接元件上的固定优选是不可释放的,这样就实现
了可靠且持久的连接。当编织层用作屏蔽层时,这种连接确保了持久的、高质量的电接触。轴向压接确保了对称的挤压,力在编织层上均匀分布。这就形成了具有较低屏蔽损耗的大体上柔和的连接。此外,与径向挤压相反,例如由于编织层没有被均匀地张开而产生的耐受性的影响在轴向挤压的情况下被减小。除了对屏蔽层接触的影响外,轴向压接同样对电缆的绝缘性能具有积极的影响,因为可以最小化诸如电缆绝缘层收缩的负应力。
[0009]供电缆通过的第一开口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穿过基部元件。另外,基部元件有利地包括基部,所述基部用于将基部元件支承和安装在外壳上。基部的支承面有利地配置成使得所述支承面至少部分支承在外壳上。基部元件可以由导电材料制造而成,和/或具有导电涂层。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基部元件具有第一可操作连接装置,以便将所述基部元件与例如外壳可操作地连接。固定装置可以具有螺纹作为第一可操作连接装置。然而,其他可操作连接类型也是可以想到的。另外,基部元件可以具有另一(第二)可操作连接装置,例如螺纹,以便与张紧元件相互连接。
[0010]张紧元件具有供电缆通过的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开口。所述开口有利地设置成与第一开口同轴。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基部元件具有第三可操作连接装置,以便将所述张紧元件与所述基部元件的第二可操作连接装置可操作地连接。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张紧元件是可以拧到基部元件上的夹紧螺母。如下文更详细地描述的那样,张紧元件可以用于固定被设置在基部元件与张紧元件之间的压接元件,并可选地固定夹紧元件。
[0011]夹紧元件可以用于附加地固定和夹紧固定装置中的电缆。根据本申请,夹紧元件还可以用于将电缆密封在固定装置上。在组装状态下,夹紧元件在轴向方向上可以设置在基部元件与张紧元件之间。夹紧元件可以设计成一个或多个部分。根据实施例,夹紧元件特别是在轴向方向上可以具有例如至少一个槽。所述槽可以设计成波浪形。波浪形槽的优点在于,用于侧向并入电缆的夹紧元件可以被打开(或张开),但夹紧元件在组装状态下不会松脱。夹紧元件有利地是由可变形的材料,特别是延性材料制成。夹紧元件有利地设计成特别是径向可变形的和/或径向有弹性的。这可以由材料的特性引起和/或通过夹紧元件的成形来实现;这样,夹紧元件可以例如具有至少一个槽。所述至少一个槽可以沿径向或轴向方向定向。同样地,所述至少一个槽可以设计成在径向和/或轴向方向上是连续的,使得环形夹紧元件例如被赋予C形。当存在夹紧元件时,压接元件特别用于与编织层电接触,而夹紧元件用于固定电缆、吸收张力以及可选地将电缆密封在固定装置上。这样,编织层就不会受到过大的应力,并且电缆的电接触与电缆的固定处于分开的位置。
[0012]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固定装置可以具有防扭转装置。防扭转装置可以用于防止基部元件相对于夹紧元件的旋转。为此,防扭转装置可以包括设置在夹紧元件上的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元件和设置在基部元件上的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元件。在组装状态下,这些固定元件至少部分相互接合,沿圆周方向将夹紧元件定位在基部元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元件可以设置在夹紧元件的外壳面上。外壳面背离(朝向外部)沿轴向方向延伸的供电缆穿过夹紧元件的开口。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元件可以进而设置在基部元件的内壳面上。基部元件的内壳面朝向供电缆通过的第一开口的方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元件可以以凹槽的形式体现,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元件可以是在组装状态下至少部分相互接合在凹槽中的成型元件(或反之亦然)。多个(第一和第二)固定元件有利地设置成环绕相应的壳面,特别是以均匀的相互间隔设置。例如,防扭转装置或第一和/或第二固定元件分别
可以实施为齿状物和/或滚花。滚花可以代表相应壳面中的冲压或铣削特征。滚花通常由滚花工艺生产。
[0013]组装状态下的压接元件能够设置在基部元件与张紧元件之间,或者设置在基部元件与夹紧元件之间。通过拉紧张紧元件,夹紧元件可以被张紧和定位在压接元件上,并且压接元件可以被张紧和定位在基部元件上。压接元件有利地分为多个部分,特别是两个部分。例如,压接元件可以包括外侧压接套筒和设置在外侧压接套筒中的内支撑套筒。在电缆处于固定装置中的组装状态下,(暴露的)编织层设置在压接套筒与支撑套筒之间。压接套筒可以压接到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用于具有至少部分外部编织层(3)的电缆(2)的固定装置(1),其特征在于,包括:a.基部元件(4),所述基部元件(4)具有:i.第一开口(7),所述第一开口(7)在轴向方向上延伸,供所述电缆(2)通过;ii.用于将所述基部元件(4)安装在外壳上的基部(9);b.用于与所述基部元件(4)相互连接的张紧元件(5),所述张紧元件(5)具有第二开口(8),所述第二开口(8)在所述轴向方向上延伸,供所述电缆(2)通过;c.压接元件(6),所述压接元件(6)具有:i.外侧压接套筒(10)和设置在压接套筒(10)中的内侧支撑套筒(11),ii.其中在所述电缆(2)处于所述固定装置(1)中的组装状态下,所述编织层(3)设置在所述压接套筒(10)与所述支撑套筒(11)之间,并且所述压接套筒(10)和所述支撑套筒(11)相互压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套筒(10)和所述支撑套筒(11)是沿轴向压接的。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固定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套筒(10)在压接前的非变形状态下,包括在所述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压接区域(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压接之前且在所述支撑套筒(11)处于所述压接套筒(10)中的组装状态下,所述压接区域(12)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突出于所述支撑套筒(11)。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固定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向方向上测量的从所述编织层(3)的折叠边缘到所述压接区域(12)的远端的长度C与所述压接套筒(10)的接触表面(26)的外径D的比率为C/D=0.3

0.5。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固定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套筒(10)具有至少一个径向贯通开口(13),使得在所述组装状态下,所述编织层(3)能够通过所述贯通开口(13)在视觉上辨识出。7.根据前述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斯特凡
申请(专利权)人:安格如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