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编织层定位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7737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19
一种用于端接电缆(12)的端部的电缆组件(10)和方法。电缆组件(10)包括在电缆(12)的端部处固定到电缆护套(14)的套圈(30)。电缆(12)还具有编织屏蔽部(16),编织屏蔽部从电缆(12)的端部延伸到内部连接器(50)定位在套圈(30)中的部分。过渡区(62)设置在电缆(12)的端部与内部连接器(50)定位在套圈(30)中的部分的端部之间。编织层定位夹(60)接合过渡区(62)中的编织屏蔽部(60),以维持编织屏蔽部(60)与信号导体(20、22)的关系,以使电缆(12)的电性能衰退最小化。退最小化。退最小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缆编织层定位夹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缆编织层定位夹。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与电缆的编织层配合以保持编织层与信号导体的关系的夹子。

技术介绍

[0002]在将高速电缆(例如RF电缆,即射频电缆)端接到连接器的过程中,存在许多电和机械的考虑因素。典型的高速电缆由外护套、编织层(用于接地参考)、箔、电介质和内部信号导体组成。连接用于接地参考的编织层始终是对于机械和电性能的挑战。不仅机械连接很困难,而且试图通过编织层压接区来维持电性能有时也存在问题。压接过程通常涉及使用机械部件,如套圈。当将套圈压接在编织层、箔和内部连接器上时,在连接器终结处存在过渡区。在这个区域中,编织层和箔可能会“聚束”(bunch up),从而导致电性能衰退。
[0003]待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装置或夹子,该装置或夹子消除箔和编织层的“聚束”,从而维持编织层与信号导体的适当关系,以使电缆的电性能衰退最小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该问题通过一种用于端接电缆端部的电缆组件来解决,该电缆组件包括在电缆的端部处固定到电缆护套的套圈。壳体具有内部连接器,其中内部连接器的一部分定位在套圈中。内部容置部定位在内部连接器中。内部容置部与从电缆末端延伸的单独的信号导体配合。电缆具有从电缆的端部延伸到内部容置部的单独的信号导体。电缆还具有编织屏蔽部,编织屏蔽部从电缆的端部延伸到内部连接器定位在套圈中的部分。过渡区设置在电缆的端部与内部连接器定位在套圈中的部分的端部之间。编织层定位夹接合过渡区中的编织屏蔽部以维持编织屏蔽部与信号导体的关系,以使电缆的电性能衰退最小化。
附图说明
[0005]现在将参照附图通过示例来描述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
[0006]图1是定位在说明性电缆上的说明性电连接器的侧视图。
[0007]图2是沿图1中的线2

2截取的截面视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夹子与过渡区中的电缆的编织层接触。
[0008]图3是沿图1中的线3

3截取的放大截面视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夹子与过渡区中的电缆的编织层接触。
[0009]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夹子的示意性实施例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如图1至图3所示,电连接器组件10电连接和机械连接到电缆12。电缆12可以在存储装置、开关、路由器、印刷电路板(PCB)、模数转换器、连接器和其他装置之间传输数据。在各种实施例中,电缆12可支持100Mbps及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在一些实施例中,电缆12可
支持大约4.25Gbps至大约25Gbps的数据传输速率。电缆12还可以以高于或低于这些示例性速率的数据传输速率使用。如图3所示,电缆12具有电缆护套14、编织屏蔽部16、金属化箔18和两个中心导体20、22。导体20、22彼此间隔开并且基本上彼此平行地延伸。导体20、22由编织金属屏蔽部16包围,例如但不限于编织铜屏蔽部。中心导体20、22还可以由单独的电介质24、26包围。
[0011]如图2所示,电缆12的端部已移除电缆护套14以露出编织屏蔽部16和导体20、22。靠近电缆12的端部设置压接套圈30。
[0012]电连接器组件10具有第一金属外部壳体32和第二金属外部壳体34。第一金属外部壳体32具有配合连接器接收部分36和第二金属外部壳体接收部分38。第二金属外部壳体34具有第一金属外部壳体接收部分40和导体接收部分42。
[0013]介电容置部50定位在电连接器组件10中。容置部50由介电材料制成。如图2所示,容置部50具有配合端52和相反朝向的导体接收端54。介电肋部56在远离配合端52的方向上从介电容置部50的导体接收端54延伸。肋部56在基本上平行于容置部50的纵向轴线58的方向上延伸。
[0014]肋部56从导体接收端54延伸到第二金属外部壳体34的导体接收部分42中。肋部56和第二金属外部壳体34形成导体接收通道(未示出)。
[0015]如图2至图4中所示,靠近电缆12的端部设置编织层定位夹或梳60。编织层定位夹60定位在电缆护套14的端部64与第二金属外部壳体34的导体接收部分42的端部66之间的过渡区62中。说明性的编织层定位夹或梳60具有C形状,其带有内表面76。定位夹60具有两个弯曲或弧形部段68以及在弧形部段68之间延伸的直部段70。每个弧形部段68具有自由端72,该自由端72定位成与另一个弧形部段68的自由端72成直线或在同一平面内,但与其间隔开。在替代实施例中,自由端72可定位在不同的平面中,使得自由端72不定位成彼此成直线。在自由端72之间设置有狭槽或开口74。
[0016]在所示说明性实施例中,编织层定位夹60由具有弹性性质的材料制成。编织层定位夹60可由金属、塑料或具有所需特性的任何其他材料制成。当编织层定位夹60移动到图2和图3所示的位置时,弧形部段68和直部段70可弹性变形。在正确定位编织层定位夹60的情况下,允许弧形部段68和直部段70弹性返回其无应力位置,这将更充分地描述。
[0017]虽然编织层定位夹60被示出为C形构件,但是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编织层定位夹60可具有其它构造。此外,编织层定位夹60可由可变形(例如通过压接变形)的材料制成,而不是由具有弹性特性的材料制成。
[0018]在使用中,如上述,准备好电缆12以移除电缆护套14,以露出编织屏蔽部16和导体20、22。在准备电缆12之前或之后,压接套圈30被插到电缆的端部上,并且初始定位成远离电缆的端部。在压接套圈30正确地插到电缆12的端部上并且电缆12被正确地准备的情况下,连接器组件10移动到图1和图2的所示位置。在此位置,导体20、22定位在肋部56与第二金属外部壳体34的导体接收部分42之间的导体接收通道中。导体接收通道中的导体20、22基本上彼此平行地且在基本上相同的平面中延伸。当第二金属外部壳体34围绕导体20、22时,导体20、22受到保护,从而防止对导体20、22的损坏,由此维持导体20、22的完整性以及由此提供的信号路径的完整性。
[0019]在此位置,编织屏蔽部16和金属化箔18在第二金属外部壳体34的导体接收部分42
的外表面78上延伸。编织层定位夹60定位在过渡区62中的编织屏蔽部16和金属化箔18上,以将编织屏蔽部16和金属化箔18保持在紧邻导体20、22处。
[0020]编织层定位夹60帮助容纳编织屏蔽部16和金属化箔18,并帮助维持编织屏蔽部16和金属化箔18与信号导体20、22的关系,特别是在过渡区62中。编织层定位夹60的内表面76的尺寸设计为抵靠导体20、22而容纳或压紧编织屏蔽部16和金属化箔18。因此,当编织层定位夹60插到过渡区62中的编织屏蔽部16和金属化箔18上时,编织屏蔽部16和金属化箔18被维持为紧邻内部信号导体20、22,由此消除过渡区62中的编织屏蔽部16和金属化箔18的聚束情况。在所示说明性实施例中,编织层定位夹60经由弹簧作用来维持编织屏蔽部16和金属化箔18与导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缆组件(10),用于端接电缆(12)的端部,所述电缆组件(10)包括:套圈(30),所述套圈(30)在所述电缆(12)的所述端部处紧固到电缆护套(14);壳体(32、34),具有内部连接器(34),所述内部连接器(34)的一部分定位在所述套圈(30)中;内部容置部(50),定位在所述内部连接器(34)中,所述内部容置部(50)与从所述电缆(12)的所述端部延伸的单独的信号导体(20、22)配合;所述电缆(12)具有从所述电缆(12)的所述端部延伸到所述内部容置部(50)的所述单独的信号导体(20、22)和从所述电缆(12)的所述端部延伸到所述内部连接器(34)的定位在所述套圈(30)中的所述部分的编织屏蔽部(16);过渡区(62),设置在所述电缆(12)的所述端部与所述内部连接器(34)的定位在所述套圈(30)中的所述部分(42)的端部之间;编织层定位夹(60),所述编织层定位夹(60)接合所述过渡区(62)中的编织屏蔽部(16),以维持所述编织屏蔽部(16)与所述信号导体(20、22)的关系,以使所述电缆(12)的电性能的衰退最小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组件(10),其中,所述编织层定位夹(60)具有弧形部段(68)和直部段(70)。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NW斯万格NF施罗尔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连接解决方案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