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9191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6: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即便在制造过程中从上方对外壳的凿密部进行按压也能实现稳定的凿密形状的气体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具备传感器元件、保持部件以及外壳。保持部件对传感器元件的一部分进行保持。外壳对传感器元件及保持部件进行收纳。外壳包括筒状的基部和筒状的凿密部。凿密部设置成比基部更靠后端侧,以一部分折曲的状态对保持部件的后端侧的位置进行按压。凿密部的厚度比基部的厚度薄。凿密部具有折点,该折点为与靠近基部的部分及靠近后端的部分的各部分相比厚度大幅变化的点、或在靠近基部的部分与靠近后端的部分之间厚度的变化程度发生变化的点。关于凿密部,比折点更靠基部的部分的厚度大于比折点更靠后端的部分的厚度。厚度。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体传感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气体传感器。

技术介绍

[0002]日本特许第3885781号(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气体传感器。关于该气体传感器,传感器元件收纳于筒状的外壳内。关于该气体传感器,使在外壳的后端部形成的筒状固定部弯曲变形,由此对外壳和传感器元件进行凿密固定。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885781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关于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气体传感器,从上方对筒状固定部进行按压,由此进行外壳与传感器元件的凿密固定。然而,关于气体传感器,存在筒状固定部中的筒状缩径部的强度不充分的可能性。其结果,有可能无法实现稳定的凿密形状。
[0007]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便在制造过程中从上方对外壳的凿密部进行按压也能实现稳定的凿密形状的气体传感器。
[0008]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气体传感器具备传感器元件、保持部件以及外壳。传感器元件用于对被测定气体中的规定气体成分的浓度进行测定。保持部件对传感器元件的一部分进行保持。外壳对传感器元件及保持部件进行收纳。外壳包括筒状的基部和筒状的凿密部。凿密部设置成比基部更靠后端侧,以一部分折曲的状态对保持部件的后端侧的位置进行按压。凿密部的厚度比基部的厚度薄。凿密部具有折点,该折点为与靠近基部的部分及靠近后端的部分的各部分相比厚度大幅变化的点、或在靠近基部的部分与靠近后端的部分之间厚度的变化程度发生变化的点。关于凿密部,比折点更靠基部的部分的厚度大于比折点更靠后端的部分的厚度。
[0009]关于凿密部,比折点更靠基部的部分的厚度大于比折点更靠后端的部分的厚度。因此,根据该气体传感器,凿密部的厚度以折点为界而发生变化,在凿密时,凿密部容易在折点处折曲,因此,即便从上方对凿密部进行按压,也能够控制凿密部折曲的位置。其结果,根据该气体传感器,能够抑制凿密部的横向鼓起,从而能够使凿密形状稳定。即,根据该气体传感器,即便从上方对凿密部进行按压,也能实现稳定的凿密形状。
[0010]关于上述凿密部,比折点更靠基部的部分可以具有趋向基部而厚度逐渐变厚的锥形结构。根据该气体传感器,能够充分确保比折点更靠基部的部分的强度。其结果,即便从上方对凿密部进行按压,也能实现稳定的凿密形状。
[0011]关于上述凿密部,比折点更靠后端的部分的厚度可以在任意部分均大致相同。
[0012]上述凿密部的厚度可以为0.68mm以下。
[0013]上述凿密部中的与基部之间的边界部分的厚度设为L1、且上述凿密部中的最后端
的部分的厚度设为L2时,可以设为L2<0.54L1这一关系成立。
[0014]关于凿密部,可以在周向上的一部分形成切口。
[0015]关于凿密部,考虑了在周向的一部分未形成切口的情形。这种情况下,如果凿密部被凿密,则凿密部的后端被压入径向的内侧,因此,凿密部的后端的周向上的长度缩短。其结果,凿密部折曲的部分中的剩余部分被赶到其他方向,从而例如发生凿密部的横向鼓起。该气体传感器中,关于凿密部,在周向上的一部分形成有切口。因此,即便凿密部被凿密且凿密部的后端被压入径向的内侧,折曲的部分与没有切口的情形相比,也容易收纳于径向的内侧。其结果,根据该气体传感器,能够抑制凿密部的横向鼓起。
[0016]专利技术效果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即便在制造过程中从上方对外壳的凿密部进行按压也能实现稳定的凿密形状的气体传感器。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气体传感器的一部分纵截面的图。
[0019]图2是概要性地表示传感器元件的结构的一例的剖视示意图。
[0020]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凿密部被凿密之前的外壳的纵截面的图。
[0021]图4是图3的部分C1的放大图。
[0022]图5是概要性地表示三腔结构的传感器元件的结构的一例的剖视示意图。
[0023]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变形例中的凿密部被凿密之前的外壳的纵截面的图。
[0024]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图6的VII-VII截面的图。
[0025]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二变形例中的凿密部的形状的图。
[0026]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三变形例中的凿密部的形状的图。
[0027]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第四变形例中的凿密部的形状的图。
[0028]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比较例中的凿密部的形状的图。
[0029]图12是利用试验器的泄漏试验的概要说明图。
[0030]图13是表示比较例2的凿密形状的例子的图。
[0031]图14是表示实施例1的凿密形状的例子的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
[0033]1…
第一基板层,2

第二基板层,3

第三基板层,4

第一固体电解质层,5

隔离层,6

第二固体电解质层,10

气体导入口,11

第一扩散速度控制部,12

缓冲空间,13

第二扩散速度控制部,20

第一内部空腔,21

主泵单元,22

内侧泵电极,22a、51a、51aX

顶部电极部,22b、51b、51bX

底部电极部,23

外侧泵电极,30

第三扩散速度控制部,40、40X

第二内部空腔,41

测定用泵单元,42

基准电极,43

基准气体导入空间,44、44X

测定电极,45

第四扩散速度控制部,46、52

可变电源,48

大气导入层,50

辅助泵单元,51、51X

辅助泵电极,60

第五扩散速度控制部,61

第三内部空腔,70

加热器部,71

加热器电极,72

加热器,73

通孔,74

加热器绝缘层,75

压力释放孔,80

主泵控制用氧分压检测传感器单元,81

辅助泵控制用氧分压检测传感器单元,82

测定用泵控制用氧分压检测传感器单元,83

传感器单元,90

保护层,100

气体传感器,101

传感器元件,130

保护罩,140、140Y

外壳,141

基部,1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体传感器,其中,具备:传感器元件,该传感器元件用于对被测定气体中的规定气体成分的浓度进行测定;保持部件,该保持部件对所述传感器元件的一部分进行保持;以及外壳,该外壳对所述传感器元件及所述保持部件进行收纳,所述外壳包括:筒状的基部;以及筒状的凿密部,该凿密部设置成比所述基部更靠后端侧,以一部分折曲的状态对所述保持部件的后端侧的位置进行按压,所述凿密部的厚度比所述基部的厚度薄,所述凿密部具有折点,该折点为与靠近所述基部的部分及靠近后端的部分的各部分相比厚度大幅变化的点、或在靠近所述基部的部分与靠近所述后端的部分之间厚度的变化程度发生变化的点,关于所述凿密部,比所述折点更靠所述基部的部分的厚度大于比所述折点更靠所述后端的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立光辉清家雄也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