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漏检测和预防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09172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6:50
泄露预防系统包括用于服务器的液体冷却设备。液体冷却设备包括构造为接收冷却流体的流体区域。泄露预防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成对的检测线,其布置在液体冷却设备内并且至少部分地围绕流体区域。泄露预防系统还包括传感器,其连接到检测线并且构造为检测冷却流体何时接触检测线。接触检测线。接触检测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泄漏检测和预防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般涉及服务器和电子冷却系统。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涉及服务器冷却系统中的泄漏检测和预防。

技术介绍

[0002]电子设备冷却是计算硬件和其它电子设备(诸如CPU服务器、GPU服务器、存储服务器、联网设备、边缘和移动系统、车载计算盒等)的重要市场。通过持续地提供设计的热环境来冷却这些电子设备从而确保它们适当地工作,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先前的泄漏检测设计不能在某些位置和对于所有泄漏场景提供准确的泄漏检测。此外,先前的设计可能仅在一旦泄漏已经对冷却系统或服务器造成显著损坏时才检测到泄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服务器冷却系统中的泄漏检测和预防。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泄漏预防系统,包括:用于数据中心的液体冷却设备,所述液体冷却设备包括构造为接收冷却流体的流体区域;至少一个成对的检测线,所述至少一个成对的检测线布置在所述液体冷却设备内并且至少部分地围绕所述液体冷却设备的所述流体区域;以及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成对的检测线并且构造为检测所述冷却流体何时接触所述检测线。
[0005]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传感器是电流传感器。
[0006]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液体冷却设备包括上框架和下框架,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成对的检测线布置在所述上框架与所述下框架之间。
[0007]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泄漏预防系统进一步包括内密封垫和外密封垫,所述内密封垫和所述外密封垫布置在所述上框架与所述下框架之间并且围绕所述液体冷却设备的所述流体区域,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成对的检测线布置在所述内密封垫与所述外密封垫之间。
[0008]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泄漏预防系统进一步包括内密封垫和外密封垫,所述内密封垫和所述外密封垫布置在所述上框架与所述下框架之间并且围绕所述液体冷却设备的所述流体区域,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成对的检测线布置在所述内密封垫或所述外密封垫内。
[0009]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成对的检测线在来自所述流体区域的泄漏超过所述液体冷却设备之前检测所述泄漏。
[001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泄漏预防系统,包括:液体冷却数据中心冷却系统内的冷却板,所述冷却板包括至少一个流体端口,所述至少一个流体端口构造为与流体软管连接,以接收冷却流体;至少一个成对的检测线,所述至少一个成对的检测线定位在所述流体端口与所述流体软管的接合处;以及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成对的检测线并且构造为检测所述冷却流体何时接触所述检测线。
[0011]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传感器是电流传感器。
[0012]根据一些实施例,每一个流体端口均具有从所述流体端口的外表面径向向外延伸的多个倒钩,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成对的检测线跨过所述多个倒钩中的至少一个定位在所述流体端口的所述外表面与所述流体软管之间。
[0013]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传感器和所述至少一个成对的检测线构造为在所述冷却流体泄漏超过所述接合处之前检测所述流体端口和所述流体软管的所述接合处内的泄漏。
[0014]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泄漏预防系统进一步包括夹具,所述夹具定位在所述流体端口和所述流体软管的所述接合处并且绕着所述流体端口的外表面固定所述流体软管,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成对的检测线定位在所述流体端口的所述外表面和所述流体软管之间并且由所述夹具保持到位。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泄露服务器冷却模块,包括:服务器机架内的多个冷却板,每一个冷却板构造为在流体区域内接收冷却流体;成对的检测线,所述的成对的检测线布置在每一个冷却板内并至少部分地围绕每一个冷却板的所述流体区域;电气检测总线,所述的电气检测总线连接每一个成对的检测线以形成多个检测电路;一个或更多个传感器,所述一个或更多个传感经由所述电气检测总线与所述检测线通信并且构造为检测所述冷却流体何时接触所述检测线;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一个或更多个传感器通信,构造为当所述冷却流体接触所述检测线时识别泄漏的位置。
[0016]根据一些实施例,每一个冷却板包括上框架和下框架,并且每一个冷却板的所述检测线布置在所述上框架与所述下框架之间。
[0017]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一个或更多个传感器是电流传感器。
[0018]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防泄漏服务器冷却模块进一步包括流体分配歧管,所述流体分配歧管具有一个或更多个流体端口,所述一个或更多个流体端口构造为与流体软管连接以接收所述冷却流体。
[0019]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防泄漏服务器冷却模块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成对的检测线,所述至少一个成对的检测线定位在所述流体端口中的一个与所述流体软管的接合处。
[0020]根据一些实施例,每一个流体端口具有从所述流体端口的外表面径向向外延伸的多个倒钩,并且所述检测线跨过所述多个倒钩中的至少一个定位在所述流体端口的所述外表面与所述流体软管之间。
[0021]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传感器和所述检测线构造为在所述冷却流体泄漏超过所述接合处之前,检测所述流体端口和所述流体软管的所述接合处内的泄漏。
[0022]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防泄漏服务器冷却模块进一步包括夹具,所述夹具定位在所述流体端口中的一个和所述流体软管的所述接合处,所述夹具绕着所述流体端口的外表面固定所述流体软管,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成对的检测线定位在所述流体端口的所述外表面和所述流体软管之间并且由所述夹具保持到位。
[0023]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器进一步构造为当所述冷却流体接触所述检测线时生成识别所述泄漏的所述位置的通知。
附图说明
[0024]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通过示例而非限制的方式在附图中示出,其中,同样的附图标记
表示相似的元件。
[0025]图1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泄漏检测和预防系统的横截面侧视图。
[0026]图1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图1A的泄漏检测和预防系统的横截面俯视图。
[0027]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另一泄漏检测和预防系统的横截面俯视图。
[0028]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泄漏检测和预防系统的另一设计。
[0029]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组装在倒钩和软管组件上的泄漏检测系统的横截面侧视图。
[0030]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具有带倒钩的流体端口的泄漏检测和预防系统的另一设计。
[0031]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组装在夹具和软管组件上的泄漏检测系统的横截面侧视图。
[0032]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服务器冷却模块的图。
[0033]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另一服务器冷却模块的图。
[0034]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多模块服务器冷却系统的图。
[0035]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另一多模块服务器冷却系统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本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泄漏预防系统,包括:用于数据中心的液体冷却设备,所述液体冷却设备包括构造为接收冷却流体的流体区域;至少一个成对的检测线,所述至少一个成对的检测线布置在所述液体冷却设备内并且至少部分地围绕所述液体冷却设备的所述流体区域;以及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成对的检测线并且构造为检测所述冷却流体何时接触所述检测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泄漏预防系统,其中,所述传感器是电流传感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泄漏预防系统,其中,所述液体冷却设备包括上框架和下框架,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成对的检测线布置在所述上框架与所述下框架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泄漏预防系统,进一步包括内密封垫和外密封垫,所述内密封垫和所述外密封垫布置在所述上框架与所述下框架之间并且围绕所述液体冷却设备的所述流体区域,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成对的检测线布置在所述内密封垫与所述外密封垫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泄漏预防系统,进一步包括内密封垫和外密封垫,所述内密封垫和所述外密封垫布置在所述上框架与所述下框架之间并且围绕所述液体冷却设备的所述流体区域,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成对的检测线布置在所述内密封垫或所述外密封垫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泄漏预防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成对的检测线在来自所述流体区域的泄漏超过所述液体冷却设备之前检测所述泄漏。7.泄漏预防系统,包括:液体冷却数据中心冷却系统内的冷却板,所述冷却板包括至少一个流体端口,所述至少一个流体端口构造为与流体软管连接,以接收冷却流体;至少一个成对的检测线,所述至少一个成对的检测线定位在所述流体端口与所述流体软管的接合处;以及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成对的检测线并且构造为检测所述冷却流体何时接触所述检测线。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泄漏预防系统,其中,所述传感器是电流传感器。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泄漏预防系统,其中,每一个流体端口均具有从所述流体端口的外表面径向向外延伸的多个倒钩,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成对的检测线跨过所述多个倒钩中的至少一个定位在所述流体端口的所述外表面与所述流体软管之间。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泄漏预防系统,其中,所述传感器和所述至少一个成对的检测线构造为在所述冷却流体泄漏超过所述接合处之前检测所述流体端口和所述流体软管的所述接合处内的泄漏。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泄漏预防系统,进一步包括夹具,所述夹具定位在所述流体端口和所述流体软管的所述接合处并且绕着所述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天翼
申请(专利权)人:百度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