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9141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6:49
提供输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输送装置具有:输送单元,其调整记录介质的前端而进行输送;以及引导单元,其配置于所述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沿着输送路径向所述输送单元引导所述记录介质,所述引导单元能够将所述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作为支点向使所述输送路径开放的方向旋转。所述输送路径开放的方向旋转。所述输送路径开放的方向旋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输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作为与具有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有关的技术,例如已经提出了在日本特开2011

013299号公报或日本特开2006

251159号公报等中公开的技术。
[0003]日本特开2011

013299号公报构成为,具有输送片材的输送部、能够打开所述输送部的第一门、将所述第一门支承为能够转动的旋转轴、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门进行开闭的第二门,所述第二门设置成能够打开所述旋转轴附近的所述输送部。
[0004]在日本特开2006

251159号公报中,构成为利用第1导向部件和汇合导向部件形成第1片材输送路,利用第2导向部件和汇合导向部件形成第2片材输送路,利用第1导向部件和第2导向部件形成供第1片材输送路和第2片材输送路汇合的汇合部,第1导向部件被支承为与开闭部件联动地相对于外壳主体开闭自如,汇合导向部件被支承为独立地相对于外壳主体开闭自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与将向输送单元引导记录介质的引导单元的旋转支点配置于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的情况相比,避免在引导单元向使输送路径开放的方向旋转时该引导部件与下游侧的输送单元发生干涉。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案,提供一种输送装置,其具有:输送单元,其调整记录介质的前端而进行输送;以及引导单元,其配置于所述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沿着输送路径向所述输送单元引导所述记录介质,所述引导单元能够将所述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作为支点向使所述输送路径开放的方向旋转。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2方案,提供一种输送装置,其具有:输送单元,其调整记录介质的前端而进行输送;引导单元,其配置于所述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沿着输送路径向所述输送单元引导所述记录介质,所述引导单元的与所述输送单元侧的端部相比靠与所述输送单元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进行移动以使所述输送路径开放。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3方案,提供一种输送装置,其具有:输送单元,其向图像形成部输送记录介质,还输送被所述图像形成部打印后的所述记录介质;引导单元,其配置于所述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沿着输送路径向所述输送单元引导所述记录介质;以及旋转支承单元,其将所述引导单元支承为能够向使所述输送路径开放的方向旋转,设置于所述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所述引导单元与所述旋转支承单元对置。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4方案,所述引导单元沿着铅垂方向配置,通过被作用有供定位部进行抵接的力,将该引导单元的下端部定位于动作位置,并且所述引导单元的重心位置被配置为,当所述抵接的力被解除时,在以所述支点为中心使所述输送路径开放的方向上对所述引导单元作用有旋转力矩。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5方案,所述引导单元的支点设定在所述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端部、且沿着与铅垂方向和所述记录介质表面双方交叉的方向而与所述重心位置相比远离所述输送路径的位置。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6方案,在所述引导单元作用有所述抵接的力的位置与沿着所述输送路径输送的所述记录介质与所述引导单元抵接的位置相比远离所述支点。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7方案,所述输送装置具有第2引导单元,该第2引导单元配置于与所述引导单元相比靠所述输送单元侧,向所述输送单元引导所述记录介质,所述引导单元配置成沿着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与所述第2引导单元局部重叠。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8方案,所述引导单元向从所述第2引导单元远离的方向移动。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9方案,所述输送装置还具有薄膜状部件,该薄膜状部件向所述输送单元的挤压部引导所述记录介质。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0方案,所述输送路径具有:第1输送路径,其从收纳有所述记录介质的收纳部起进行输送;第2输送路径,其从手动供给所述记录介质的手动供给部起进行输送;以及第3输送路径,其输送正反翻转后的所述记录介质。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1方案,所述输送路径配置成按照所述第3输送路径、第2输送路径、第1输送路径的顺序靠近所述输送单元。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2方案,所述第3输送路径相对于所述引导单元配置于与所述第1输送路径和所述第2输送路径相反的一侧。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3方案,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图像形成单元,其在记录介质形成图像;以及输送装置,其朝向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输送所述记录介质,该图像形成装置使用了权利要求1~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作为所述输送装置。
[0019](效果)
[0020]根据所述第1~3的各方案,与将向输送单元引导记录介质的引导单元的旋转支点配置于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的情况相比,能够避免在引导单元向使输送路径开放的方向旋转时该引导单元与下游侧的输送路径发生干涉。
[0021]根据所述第4方案,在抵接的力被解除时,引导单元向使输送路径开放的方向自动旋转,能够使用户得知卡纸处理的方向。
[0022]根据所述第5方案,能够可靠地使引导单元向使输送路径开放的方向旋转。
[0023]根据所述第6方案,只要抵接的力较小就可以将引导单元固定于动作位置,能够简单地构成施加抵接的力的部件。
[0024]根据所述第7方案,与引导单元不是局部与第2引导单元重叠的情况相比,能够可靠地向输送单元输送记录介质。
[0025]根据所述第8方案,引导单元在向使输送路径开放的方向移动时,能够防止与第2引导单元发生干涉。
[0026]根据所述第9方案,能够可靠地向输送单元的挤压部引导记录介质。
[0027]根据所述第10方案,在具有第1~第3输送路径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向输送单元引导记录介质。
[0028]根据所述第11方案,通过配置成曲率半径最小的第3输送路径与输送单元最靠近,能够抑制由于在第3输送路径中输送的记录介质而使引导单元产生位置变动的情况。
[0029]根据所述第12方案,能够抑制由于在第3输送路径中输送的记录介质而使引导单元产生位置变动的情况。
[0030]根据所述第13方案,与将向输送单元引导记录介质的引导单元的旋转支点配置于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的情况相比,在使输送装置小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在引导单元向使输送路径开放的方向旋转时该引导单元与下游侧的输送路径发生干涉,能够实现图像形成装置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示出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0032]图2是示出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0033]图3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输送装置的截面结构图。
[0034]图4是示出打开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输送装置的第1导向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送装置,其具有:输送单元,其调整记录介质的前端而进行输送;以及引导单元,其配置于所述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沿着输送路径向所述输送单元引导所述记录介质,所述引导单元能够将所述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作为支点向使所述输送路径开放的方向旋转。2.一种输送装置,其具有:输送单元,其调整记录介质的末端而进行输送;以及引导单元,其配置于所述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沿着输送路径向所述输送单元引导所述记录介质,所述引导单元的与所述输送单元侧的端部相比靠与所述输送单元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以使所述输送路径开放的方式进行移动。3.一种输送装置,其具有:输送单元,其向图像形成部输送记录介质,还输送被所述图像形成部打印后的所述记录介质;引导单元,其配置于所述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沿着输送路径向所述输送单元引导所述记录介质;以及旋转支承单元,其将所述引导单元支承为能够向使所述输送路径开放的方向旋转,所述旋转支承单元设置于所述输送单元的沿着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所述引导单元与所述旋转支承单元对置。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所述引导单元沿着铅垂方向配置,通过被作用有供定位部进行抵接的力,将该引导单元的下端部定位于动作位置,并且所述引导单元的重心位置被设定为,当所述抵接的力被解除时,在以所述支点为中心使所述输送路径开放的方向上对所述引导单元作用旋转力矩。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所述引导单元的支点设定在所述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端部、且在沿着与铅垂方向和所述记录介质表面双方交叉的方向上与所述重心位置相比远离所述输送路径的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拓也蝶名林勇哉小菅朋也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商业创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