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单元以及马达单元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09020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6:4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马达单元的一个方式包括:马达,具有沿着马达轴线延伸的马达轴;齿轮部,与马达的轴向一侧连接;外壳主体,设置有驱动体收纳空间,驱动体收纳空间对马达和齿轮部进行收纳;以及轴保持部,配置于驱动体收纳空间。外壳主体具有使驱动体收纳空间在轴向一侧露出的开口部。马达轴是中空的轴。齿轮部具有:输出轴,输出轴的一部分配置于马达轴的内部,且输出轴绕马达轴线旋转;以及多个齿轮,将动力从马达轴传递至输出轴。轴保持部具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在轴向上位于马达与齿轮部之间,对马达轴进行支承。达轴进行支承。达轴进行支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马达单元以及马达单元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马达单元以及马达单元的制造方法。本申请基于2020年2月1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20

026148号来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装设于电动汽车的驱动装置的开发正在广泛进行。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马达式动力装置(马达单元),所述马达式动力装置通过使输出轴穿过中空结构的转子轴的内部而小型化。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

12154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在现有结构中,在收纳马达和齿轮部的外壳内设置分隔壁,在该分隔壁处,对马达与齿轮部之间的轴进行支承而抑制了轴的偏心。在这样的结构中,存在下述问题:需要将外壳分割成多个等,外壳的结构会复杂化,与之伴随地,组装工序所需的时间也较长。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马达单元,能够简化组装工序。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的马达单元的一个方式包括:马达,所述马达具有沿着马达轴线延伸的马达轴;齿轮部,所述齿轮部与所述马达的轴向一侧连接;外壳主体,所述外壳主体设置有驱动体收纳空间,所述驱动体收纳空间对所述马达和所述齿轮部进行收纳;以及轴保持部,所述轴保持部配置于所述驱动体收纳空间。所述外壳主体具有使所述驱动体收纳空间在轴向一侧露出的开口部。所述马达轴是中空的轴。所述齿轮部具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的一部分配置于所述马达轴的内部,且所述输出轴绕所述马达轴线旋转;以及多个齿轮,多个所述齿轮将动力从所述马达轴传递至所述输出轴。所述轴保持部具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在轴向上位于所述马达与所述齿轮部之间,对所述马达轴进行支承。此外,本专利技术的马达单元的制造方法的一个方式是一种马达单元的制造方法,所述马达单元包括马达、齿轮部、轴保持部以及外壳主体,所述马达使沿马达轴线延伸的马达轴旋转,所述齿轮部与所述马达的轴向一侧连接,所述外壳主体收纳所述马达、所述齿轮部以及所述轴保持部。所述外壳主体具有:驱动体收纳空间,所述驱动体收纳空间收纳所述马达和所述齿轮部;以及开口部,所述开口部使所述驱动体收纳空间在轴向一侧露出。所述齿轮部具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的一部分配置于所述马达轴的内部,且所述输出轴绕所述马达轴线旋转;以及多个齿轮,多个所述齿轮将动力从所述马达轴传递至所述输出轴。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下述工序:输出轴安装工序,将所述输出轴从所述开口部收纳至所述驱动体收
纳空间,将所述输出轴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安装至所述外壳主体;马达安装工序,将所述马达从所述开口部收纳至所述驱动体收纳空间,并且使所述输出轴插通至所述马达轴的内部;轴保持部安装工序,将所述轴保持部从所述开口部收纳至所述驱动体收纳空间,并且通过轴承来支承所述输出轴和所述马达轴;以及齿轮部安装工序,将所述齿轮部从所述开口部收纳至所述驱动体收纳空间。专利技术效果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提供了一种能够简化组装工序的马达单元。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的概念图。图2是一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的立体图。图3是一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的轴保持部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一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的油泵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10进行说明。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并不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而是能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任意改变。另外,在以下附图中,为了便于理解各结构,有时会使各结构的比例尺、数量等与实际的结构不同。
[0010]图1是马达单元10的概念图。图2是马达单元10的立体图。在以下的说明中,以马达单元10装设在位于水平路面上的车辆的情况下的位置关系为基准来规定重力方向进行说明。此外,在附图中,作为三维直角坐标系,适当地示出XYZ坐标系。
[0011]在本实施方式中,Z轴方向表示铅垂方向(即上下方向),+Z方向是上侧(重力方向的相反侧),

Z方向是下侧(重力方向)。因此,在本说明书中,简称为上侧的情况是指重力方向的上侧。此外,X轴方向是与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其表示供马达单元10装设的车辆的前后方向,+X方向是车辆前方,

X方向是车辆后方。Y轴方向是与X轴方向和Z轴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其表示车辆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Y方向是车辆左方,

Y方向是车辆右方。
[0012]在以下说明中,除非特别说明,否则将与马达1的马达轴线J1平行的方向(与Y轴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此外,将轴向且+Y侧的方向称为轴向一侧,

Y侧称为轴向另一侧。另外,将以马达轴线J1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马达轴线J1为中心的周向、即绕马达轴线J1的轴的方向简称为“周向”。另外,马达轴线J1和后述的副轴轴线J3是实际上不存在的假想轴线。
[0013]马达单元10装设于车辆且通过使车轮H旋转而使车辆前进或后退。马达单元10例如装设于电动汽车(EV)。另外,马达单元10只要装设于混合动力汽车(HEV)、插电混合动力汽车(PHV)等以马达为动力源的车辆即可。
[0014]如图1所示,马达单元10包括马达1、齿轮部5、逆变器8、对马达1、齿轮部5和逆变器8进行收纳的外壳6、将轴保持在外壳6内的轴保持部80、将马达1的定子35保持在外壳6内的定子保持架40和油O。
[0015](外壳)
外壳6例如是铝压铸制的。外壳6具有:外壳主体60;封堵构件67,所述封堵构件67位于外壳主体60的轴向另一侧(+Y侧);逆变器罩68,所述逆变器罩68位于外壳主体60的上侧;以及底盖构件69,所述底盖构件69位于外壳主体60的下侧。即,马达单元10具有外壳主体60、封堵构件67、逆变器罩68和底盖构件69。外壳6通过将外壳主体60、封堵构件67、逆变器罩68和底盖构件69相互紧固而构成。
[0016]在外壳主体60设置有驱动体收纳空间61、逆变器收纳空间62和油储存空间63。在驱动体收纳空间61的上侧配置有逆变器收纳空间62,在下侧配置有油储存空间63。
[0017]驱动体收纳空间61是对马达1、齿轮部5、轴保持部80、定子保持架40和油O进行收纳的连成一体的空间。此外,逆变器收纳空间62是对逆变器8进行收纳的空间。油储存空间63是对在驱动体收纳空间61内循环的油O进行储存的空间。如此,外壳主体60将马达1、齿轮部5、轴保持部80、定子保持架40、逆变器8和油O收纳于各空间。
[0018]在驱动体收纳空间61的下侧的壁面设置有与油储存空间63相连的连通孔65。驱动体收纳空间61的下部区域的油O从连通孔65流入油储存空间63。油O积存于驱动体收纳空间61的下部区域和油储存空间63。
[0019]油O在设置于外壳6内的油路90中循环。油O作为使齿轮部5润滑的润滑油发挥作用,并且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马达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马达,所述马达具有沿着马达轴线延伸的马达轴;齿轮部,所述齿轮部与所述马达的轴向一侧连接;外壳主体,所述外壳主体设置有驱动体收纳空间,所述驱动体收纳空间对所述马达和所述齿轮部进行收纳;以及轴保持部,所述轴保持部配置于所述驱动体收纳空间,所述外壳主体具有使所述驱动体收纳空间在轴向一侧露出的开口部,所述马达轴是中空的轴,所述齿轮部具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的一部分配置于所述马达轴的内部,且所述输出轴绕所述马达轴线旋转;以及多个齿轮,多个所述齿轮将动力从所述马达轴传递至所述输出轴,所述轴保持部具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在轴向上位于所述马达与所述齿轮部之间,对所述马达轴进行支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部具有副轴以及副齿轮,所述副轴沿着与所述马达轴线平行延伸的副轴轴线延伸且绕所述副轴轴线旋转,所述副齿轮设置于所述副轴的外周面,所述轴保持部具有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对所述输出轴进行支承,所述第三轴承对所述副轴进行支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保持部的多个轴承的轴向位置彼此重叠。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马达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保持部具有:第一保持器,所述第一保持器固定于所述外壳主体;以及第二保持器,所述第二保持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川勇树和田直大熊谷泰伸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