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水敏稠油油藏的化学复合冷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508792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6: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强水敏稠油油藏的化学复合冷采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黏土稳定剂注入目标油藏,形成黏土稳定剂段塞;S2,将降黏剂注入所述目标油藏,形成第一级次降黏剂段塞;将CO2注入所述目标油藏,形成第一级次CO2段塞;S3,重复步骤S2i次;S4,将所述降黏剂注入所述目标油藏,形成最终降粘剂段塞,直至所述降粘剂的驱替达到设计时间后结束;所述目标油藏为强水敏稠油油藏。该方法先利用黏土稳定剂段塞对储层进行保护,接着在注入井注入具有一定自乳化能力的降黏剂段塞进行驱替,然后再注入CO2段塞,实现多轮次降黏剂与CO2段塞的交替注入,最终实现了强水敏稠油油藏的有效动用。油藏的有效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强水敏稠油油藏的化学复合冷采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石油开发
,具体涉及一种强水敏稠油油藏的化学复合冷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世界经济快速增长,对石油的需求也急速增加,在常规石油资源越来越少的情况下,非常规石油资源的有效开发就成为关注的焦点。其中,稠油就是一种储量非常丰富的非常规资源。
[0003]稠油黏度高、比重大,导致其流动性差,使稠油从油层流入井筒,或从井筒举升到地面都非常困难,单纯依靠地层天然能量难以有效开发。利用加热降黏是最直接、有效的开发技术。稠油热采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提高原油采收率工程项目之一,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蒸汽吞吐、蒸汽驱、SAGD、热水驱、火烧油层、电磁加热等技术,部分取得显著效果。在这些开发技术中,注蒸汽热采是主体技术。然而,随着开发时间延长、汽窜、水窜及“超覆”现象严重、后期注汽效果大幅降低。
[0004]因此,稠油冷采技术已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稠油冷采是指区别于传统的利用热的介质加热油层原油的技术,其利用某种技术手段,在不加热条件下解决了稠油在地层和井筒的流动性难题,从而实现对稠油油藏开发的方法。其核心是通过各种手段降低原油的黏度,改善稠油的流动性能,提高稠油油藏的采收率。
[0005]专利CN 109214016 A(一种特稠油油藏化学冷采优化方法)报道了一种特稠油油藏化学冷采优化方法,其通过数值模拟软件对注采井型、化学剂段塞浓度、化学剂注入顺序、交替注入方式、化学剂段塞大小对采收率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计算。
>[0006]专利CN 109308358 A(一种稠油油藏化学驱数值模拟方法)报道了一种稠油油藏化学驱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建立室内实验规模稠油化学复合驱数值模拟模型,将地质模型与生产数据导入其中,从而建立矿场规模三维稠油化学复合驱数值模拟模型。
[0007]专利CN 101328798 B(一种稠油开采的方法)报道了一种稠油冷采的吞吐开采方法,主要应用于稠油油藏常温常压的开采,针对不同黏度的稠油,采取不同类型的降黏剂进行降黏,实现了地层及井筒中稠油黏度的降低,提高了稠油开采效果。
[0008]专利CN 107143319 A(浅层油藏稠油降黏冷采的方法)报道了一种浅层稠油降黏冷采的方法,针对浅层、酸值大于0.6mgKOH/g、20℃时地面原油黏度小于20000mPa.s的稠油油藏,通过注入碱性驱油剂实现了不加热开采。
[0009]然而,对于含有黏土矿物较多的稠油储层、特别是蒙脱石含量或蒙脱石/伊利石含量高的这类储层,遇到水或水基物质就会产生膨胀,进一步运移分散成细小微粒,再加上稠油的携带能力强,更加强了黏土矿物的运移,从而导致储层渗透率大幅降低,严重降低了油井产量,最终使得油田开发效果变差。而热采的开发方式存在投资大、成本高的问题,常规热采方式难以适应该类油藏开发,亟需探索新的开发方式。
[0010]由此可见,对于强水敏的敏感性稠油油藏需要提供一种用于新的油藏开采方法,
以解决目前该类油藏的难以动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强水敏稠油油藏的化学复合冷采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水敏稠油油藏的开采过程中,解决了由于黏土矿物膨胀、运移对地层渗透率造成伤害的问题,并通过具有较强自乳化能力的降黏剂在地层条件下实现稠油的乳化,降低原油黏度,再加上二氧化碳段塞,更加强化了降黏剂与稠油乳化作用效果,同时二氧化碳与降黏剂形成的泡沫体系,有助于降低二氧化碳不利的流度比,也减少后续降黏剂的窜流问题,此外,即使发生二氧化碳的窜流,当其遇到前置的黏土稳定剂段塞中的硅酸钾后,会形成沉淀,堵塞窜流通道,进一步扩大了后续驱替相的波及体积。通过二氧化碳与黏土稳定剂及降黏剂的协同作用,显著增加了原油在地层中的流动能力、降低驱替压力,也扩大了波及体积,实现了强水敏稠油油藏的有效动用。
[0012]为此,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强水敏稠油油藏的化学复合冷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13]S1,将黏土稳定剂注入目标油藏,形成黏土稳定剂段塞;
[0014]S2,将降黏剂注入所述目标油藏,形成第一级次降黏剂段塞;将CO2注入所述目标油藏,形成第一级次CO2段塞;
[0015]S3,重复步骤S2 i次;
[0016]S4,将所述降黏剂注入所述目标油藏,形成最终降粘剂段塞,直至所述降黏剂的驱替达到设计时间后结束;
[0017]所述目标油藏为强水敏稠油油藏。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所述黏土稳定剂由油田注入水和黏土稳定材料混合而成;优选地,所述黏土稳定剂中黏土稳定材料的含量为0.6~35wt%。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黏土稳定材料为无机盐和有机物质的混合物;优选地,所述无机盐和有机物质的重量比为(0.5~35):(0.3~1.0),优选为(0.5~25):(0.3~1.0),更优选为(1~5):1。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无机盐为硅酸钾或硅酸钾与氢氧化钾的混合物;优选地,所述硅酸钾与氢氧化钾的混合物中硅酸钾与氢氧化钾的重量比为(0.5~15):(1~20),优选为(2~5):(5~15)。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物质为有机阳离子聚合物;优选地,所述有机阳离子聚合物选自含有疏水基团的有机阳离子聚合物、含有季铵盐基团的有机阳离子聚合物和含有双季铵盐基团的有机阳离子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阳离子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1万~20万。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中,所述降黏剂由油田注入水和降黏材料混合而成;优选地,所述降黏剂中降黏材料的含量为0.1~10wt%,优选为0.1~1.0wt%。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降黏材料为表面活性剂,优选为鼠李糖脂。
[002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以目标油藏孔隙体积为1PV计,所述黏土
稳定剂的单次注入量为0.1~0.5PV。
[0026]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中,以目标油藏孔隙体积为1PV计,所述降黏剂的单次注入量为0.01~0.3PV。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中,所述CO2的单次注入体积与所述降黏剂的单次注入体积之比为(0.1~3):1。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黏土稳定剂以正注方式注入目标油藏,且注入压力≤目标油藏储层破裂压力的85%。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降黏剂以正注方式注入目标油藏,且注入压力≤目标油藏储层破裂压力的85%。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CO2以正注方式注入目标油藏,且注入压力≤目标油藏储层破裂压力的85%。
[0031]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3中,所述i为2~10;优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水敏稠油油藏的化学复合冷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将黏土稳定剂注入目标油藏,形成黏土稳定剂段塞;S2,将降黏剂注入所述目标油藏,形成第一级次降黏剂段塞;将CO2注入所述目标油藏,形成第一级次CO2段塞;S3,重复步骤S2 i次;S4,将所述降黏剂注入所述目标油藏,形成最终降黏剂段塞,直至所述降粘剂的驱替达到设计时间后结束;所述目标油藏为强水敏稠油油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黏土稳定剂由油田注入水和黏土稳定材料混合而成;优选地,所述黏土稳定剂中黏土稳定材料的含量为0.6~35wt%;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黏土稳定材料为无机盐和有机物质的混合物;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无机盐和有机物质的重量比为(0.5~35):(0.3~1.0),优选为(0.5~25):(0.3~1.0),更优选为(1~5):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盐为硅酸钾或硅酸钾与氢氧化钾的混合物;优选地,所述硅酸钾与氢氧化钾的混合物中硅酸钾与氢氧化钾的重量比为(0.5~15):(1~20),优选为(2~5):(5~15);和/或所述有机物质为有机阳离子聚合物;优选地,所述有机阳离子聚合物选自含有疏水基团的有机阳离子聚合物、含有季铵盐基团的有机阳离子聚合物和含有双季铵盐基团的有机阳离子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有机阳离子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1万~20万。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降黏剂由油田注入水和降黏材料混合而成;优选地,所述降黏剂中降黏材料的含量为0.1~10w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锁兵吕成远伦增珉齐义彬赵淑霞谭中良马涛卢刚许关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