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流管固定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8748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6: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引流管固定贴,涉及固定贴技术领域,包括固定贴本体,固定贴本体包括固定区和粘贴区,固定区上开设有凹槽,凹槽内固定连接有透明薄膜,粘贴区为四条缠绕条,固定区和粘贴区的材质均为弹性柔棉胶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位于中间位置的两条缠绕条对引流管进行固定粘贴,其余两条缠绕条粘贴在皮肤上,进而实现对引流管进行固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引流管易脱落的问题;薄膜设置为透明材质,且薄膜的成本低廉,进而减少成本,方便对穿刺点进行观察,弹性柔棉胶带为3M型号,透气柔软,进而防止对皮肤造成伤害,弹性垫防止对皮肤造成的压疮。的压疮。的压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引流管固定贴


[0001]本技术涉及固定贴
,尤其涉及引流管固定贴。

技术介绍

[0002]引流管是供临床外科引流用,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的一种医疗器械。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的用于导尿,有的用于伤口、胸腔、脑腔、胃肠道、胆道等。
[0003]现有技术中引流管插在患者的体内,当患者翻身时,带动引流管一起运动,进而引流管容易脱落,若再次插入体内,则容易造成细菌感染,若更换新的引流管,整个操作有比较浪费医护人员的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引流管容易脱落的缺点,而提出的引流管固定贴。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引流管固定贴,包括固定贴本体,所述固定贴本体包括固定区和粘贴区,所述固定区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固定连接有透明薄膜,所述粘贴区为四条缠绕条,所述固定区和粘贴区的材质均为弹性柔棉胶带。
[0007]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包括:
[0008]位于中间的两条所述缠绕条之间开设有孔槽。
[0009]所述固定区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弹性垫,所述弹性垫的内侧带有粘性。
[0010]所述弹性垫和粘贴区的内侧均粘贴有防粘膜,所述防粘膜为易撕材质。
[0011]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2]1、本技术中,通过位于中间位置的两条缠绕条对引流管进行固定粘贴,其余两条缠绕条粘贴在皮肤上,进而实现对引流管进行固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引流管易脱落的问题。
[0013]2、本技术中,薄膜设置为透明材质,且薄膜的成本低廉,进而减少成本,方便对穿刺点进行观察,弹性垫防止对皮肤造成的压疮。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引流管固定贴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引流管固定贴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引流管固定贴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固定贴本体;2、固定区;3、粘贴区;4、凹槽;5、薄膜;6、缠绕条;7、孔槽;8、防粘膜;9、弹性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0019]实施例1
[0020]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引流管固定贴,包括固定贴本体1,固定贴本体1包括固定区2和粘贴区3,固定区2上开设有凹槽4,凹槽4内固定连接有透明薄膜5,粘贴区3为四条缠绕条6,固定区2和粘贴区3的材质均为弹性柔棉胶带;
[0021]位于中间的两条缠绕条6之间开设有孔槽7;
[0022]本实施例中,薄膜5设置为透明材质,且薄膜5的成本低廉,进而减少成本,方便对穿刺点进行观察,弹性柔棉胶带为3M型号,透气柔软,进而防止对皮肤造成伤害,通过位于中间位置的两条缠绕条6对引流管进行固定粘贴,其余两条缠绕条6粘贴在皮肤上,进而实现对引流管进行固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引流管易脱落的问题,孔槽7的设置方便与引流管贴合。
[0023]实施例2
[0024]如图2

3示,基于实施例1的基础上,固定区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弹性垫9,弹性垫9的内侧带有粘性;
[0025]弹性垫9和粘贴区3的内侧均粘贴有防粘膜8,防粘膜8为易撕材质;
[0026]本实施例中,在对引流管进行固定的过程中,首先将防粘膜8撕开,将弹性垫9粘贴在皮肤上,弹性垫9防止对皮肤造成的压疮。
[002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引流管固定贴,包括固定贴本体(1),所述固定贴本体(1)包括固定区(2)和粘贴区(3),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区(2)上开设有凹槽(4),所述凹槽(4)内固定连接有透明薄膜(5),所述粘贴区(3)为四条缠绕条(6),所述固定区(2)和粘贴区(3)的材质均为弹性柔棉胶带;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双燕张双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