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柄电动螺丝批的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7783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44
一种直柄电动螺丝批的散热结构,该直柄电动螺丝批包括直柄外壳,该直柄电动螺丝批的散热结构包括第一散热结构和第二散热结构;第一散热结构包括第一散热孔和第一散热盖,第一散热孔设置于直柄外壳的前侧,第一散热盖与直柄外壳相连,且能够可选择地打开或关闭第一散热孔;第二散热结构包括第二散热孔和第二散热盖,第二散热孔设置于直柄外壳的后侧,第二散热盖与直柄外壳相连,且能够可选择地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散热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直柄电动螺丝批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进行排放,且能够根据直柄电动螺丝批的操作姿势选择散热位置,使排出的热风不接触到人体,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作体验。作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柄电动螺丝批的散热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工具,尤其涉及电动螺丝批。

技术介绍

[0002]直柄电动螺丝批用于螺钉的松紧。现有的直柄电动螺丝批在长时间操作或大扭矩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机壳发烫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因为机壳内部的电机在高速运转的过程中,大量往外排出热风,而现有直柄电动螺丝批的机壳为封闭结构,空气不流通,造成散热慢、机壳发烫严重,从而影响手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直柄电动螺丝批的散热结构,其能够对直柄电动螺丝批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进行排放,且能够根据直柄电动螺丝批的操作姿势选择散热位置,使排出的热风不接触到人体,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
[0004]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直柄电动螺丝批的散热结构,该直柄电动螺丝批包括直柄外壳,该直柄电动螺丝批的散热结构包括第一散热结构和第二散热结构;第一散热结构包括第一散热孔和第一散热盖,第一散热孔设置于直柄外壳的前侧,第一散热盖与直柄外壳相连,且能够可选择地打开或关闭第一散热孔;第二散热结构包括第二散热孔和第二散热盖,第二散热孔设置于直柄外壳的后侧,第二散热盖与直柄外壳相连,且能够可选择地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散热孔。
[0005]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0006]1、直柄电动螺丝批内部的电子部件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可通过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排出,从而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延长了电子部件的使用寿命,并使直柄外壳保持适宜的温度,使用户获得舒适的握感;
[0007]2、用户可自由选择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的开闭状态。当用户直立握持直柄电动螺丝批进行操作时,可使第一散热盖移动到第一遮蔽位置,第二散热盖移动到第二开启位置,让热风从第二散热孔吹出,此时热风不会直接吹到握手和人脸;而当用户水平握持直柄电动螺丝批进行操作时,可使第一散热盖移动到第一开启位置,第二散热盖移动到第二遮蔽位置,让热风从第一散热孔吹出,此时热风也不会直接吹到握手和人脸,从而使用户获得良好的操作体验。
附图说明
[0008]图1至图3分别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直柄电动螺丝批的立体图、主视图和后视图。
[0009]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直柄电动螺丝批的剖面示意图。
[0010]图5示出了图4的B

B剖面示意图。
[0011]图6示出了图4的P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2]图7示出了图4的P部分在A方向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3]图8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直柄电动螺丝批处于直立握持操作状态的示意图。
[0014]图9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直柄电动螺丝批的散热结构在直柄电动螺丝批处于直立握持操作状态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15]图10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直柄电动螺丝批处于水平握持状态时的示意图。
[0016]图1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直柄电动螺丝批的散热结构在直柄电动螺丝批处于水平握持操作状态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18]请参考图1至图11。本技术实施例的直柄电动螺丝批的散热结构包括第一散热结构1和第二散热结构2。
[0019]第一散热结构1包括第一散热孔11和第一散热盖12,第一散热孔11设置于直柄电动螺丝批100的直柄外壳3的前侧,第一散热盖12与直柄外壳3相连,且能够可选择地打开或关闭第一散热孔11。
[002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盖12可滑移地连接于直柄外壳3,并可在第一开启位置与第一遮蔽位置之间移动。第一散热盖12与直柄外壳3之间设有可将第一散热盖12定位在第一开启位置的第一开启定位结构以及可将第一散热盖12定位在第一遮蔽位置的第一遮蔽定位结构。
[0021]具体地说,第一散热孔11的左侧孔壁和右侧孔壁分别设有第一滑槽111和第二滑槽112,第一散热盖12的左右两侧分别可滑移地设于第一滑槽111和第二滑槽112内。第一散热孔11的前侧孔壁和后侧孔壁分别设有沿第一散热盖12的移动方向延伸的第一插槽113和第二插槽114。
[0022]第一开启定位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一插槽113的顶壁的第一凸起部115以及设置于第一散热盖12的前端顶部的第一钩持部125,第一钩持部125与第一凸起部115相配合。第一遮蔽定位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二插槽114的顶壁的第二凸起部116以及设置于第一散热盖12的后端顶部的第二钩持部126,第二钩持部126与第二凸起部116相配合。第一散热盖12的前端和后端均呈楔形,既能起到导向作用,使第一散热盖12能够顺利进入第一插槽113和第二插槽114,又能使第一散热盖12的前端和后端具有弹性变形能力,使第一钩持部125与第一凸起部115之间、第二钩持部126与第二凸起部116之间能够流畅地卡合或脱开。
[0023]当第一散热盖12处于第一开启位置时,如图4所示,第一散热盖12的前端伸入第一插槽113内,第一散热盖12的后端位于第一散热孔11内,第一钩持部125扣住第一凸起部115,以阻止第一散热盖12朝着第一遮蔽位置的方向移动;当第一散热盖12处于第一遮蔽位置时,如图3所示,第一散热盖12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伸入第一插槽113和第二插槽内114,第二钩持部126扣住第二凸起部116,以阻止第一散热盖12朝着第一开启位置的方向移动。
[0024]第二散热结构2包括第二散热孔21和第二散热盖22,第二散热孔21设置于直柄电动螺丝批100的直柄外壳3的后侧,第二散热盖与直柄外壳3相连,且能够可选择地打开或关
闭第二散热孔21。
[0025]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散热盖22可滑移地连接于直柄外壳3,并可在第二开启位置与第二遮蔽位置之间移动。第二散热盖22与直柄外壳3之间设有可将第二散热盖22定位在第二开启位置的第二开启定位结构以及可将第二散热盖22定位在第二遮蔽位置的第二遮蔽定位结构。
[0026]本实施例中,第二散热结构2的具体结构与第一散热结构1相同。具体地说,第二散热孔21的左侧孔壁和右侧孔壁分别设有第三滑槽和第四滑槽(图中未示出),第二散热盖22的左右两侧分别可滑移地设于第三滑槽和第四滑槽内。第二散热孔21的前侧孔壁和后侧孔壁分别设有沿第二散热盖的移动方向延伸的第三插槽213和第四插槽214。
[0027]第二开启定位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三插槽213的顶壁的第三凸起部215以及设置于第二散热盖22的前端顶部的第三钩持部225,第二遮蔽定位结构包括设置于第四插槽214的顶壁的第四凸起部216以及设置于第二散热盖22的后端顶部的第四钩持部226;第二散热盖22的前端和后端均呈楔形。
[0028]当第二散热盖22处于第二开启位置时,如图3所示,第二散热盖22的前端伸入第三插槽213内,第二散热盖22的后端位于第二散热孔21内,第三钩持部225扣住第三凸起部215,以阻止第二散热盖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柄电动螺丝批的散热结构,所述直柄电动螺丝批包括直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柄电动螺丝批的散热结构包括第一散热结构和第二散热结构所述第一散热结构包括第一散热孔和第一散热盖,所述第一散热孔设置于所述直柄外壳的前侧,所述第一散热盖与直柄外壳相连,且能够可选择地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散热孔;所述第二散热结构包括第二散热孔和第二散热盖,所述第二散热孔设置于所述直柄外壳的后侧,所述第二散热盖与直柄外壳相连,且能够可选择地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散热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柄电动螺丝批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盖可滑移地连接于所述直柄外壳,并可在第一开启位置与第一遮蔽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一散热盖与所述直柄外壳之间设有可将所述第一散热盖定位在第一开启位置的第一开启定位结构以及可将所述第一散热盖定位在第一遮蔽位置的第一遮蔽定位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柄电动螺丝批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孔的左侧孔壁和右侧孔壁分别设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散热盖的左右两侧分别可滑移地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内;所述第一散热孔的前侧孔壁和后侧孔壁分别设有沿第一散热盖的移动方向延伸的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所述第一开启定位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一插槽的顶壁的第一凸起部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散热盖的前端顶部的第一钩持部,所述第一遮蔽定位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二插槽的顶壁的第二凸起部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散热盖的后端顶部的第二钩持部,第一散热盖的前端和后端均呈楔形;当所述第一散热盖处于所述第一开启位置时,第一散热盖的前端伸入第一插槽内,第一散热盖的后端位于第一散热孔内,所述第一钩持部扣住所述第一凸起部,以阻止第一散热盖朝着所述第一遮蔽位置的方向移动;当所述第一散热盖处于所述第一遮蔽位置时,第一散热盖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伸入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内,所述第二钩持部扣住所述第二凸起部,以阻止第一散热盖朝着所述第一开启位置的方向移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柄电动螺丝批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盖可滑移地连接于所述直柄外壳,并可在第二开启位置与第二遮蔽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二散热盖与所述直柄外壳之间设有可将所述第二散热盖定位在第二开启位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肃虎唐碧异盛剑翔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金顺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