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显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7783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彩显显示器,通过SH79F328U型号的显示芯片U1中的各个管脚分别与各个电子元件在保证连接稳定性的前提下相连接,构成一个集成控制模块,集成控制模块包括有LED显示电路与LED控制电路,通过LED显示电路中的列阵发光二极管组件与列阵发光二极管组件上方设置的彩色膜片配合,使得多功能显示面板中显示字体呈彩色显示,增强多功能显示面板显示效果,通过LED控制电路中SH79F328U型号的显示芯片U1控制多功能显示面板中显示内容的变化,比如显示亮度的调节、显示颜色的改变,从而改变现有显示屏的低端性和单一性,将显示与产品多功能集成一体数码模块,提升产品的各项功能性、显示效果。显示效果。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彩显显示器


[0001]本技术涉及显示屏,具体涉及一种彩显显示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LED显示屏主要通过大量的LED发光二极管同时发光组成显示的字段,流过LED发光二极管的电流大小决定了它的发光强度,发光二极管的两极分别连接,适当减小控制电路中设置的电阻阻值可以增加LED发光二极管的工作电流,使显示屏的显示效果增加,同时如LED发光二极管工作电流过大,则会对驱动器件、LED造成损害。
[0003]在现有技术中彩显显示器大多采用分离式设计,将控制单元与显示单元分开设置,采用分离式设计的显示器面板容易出现显示效果低下、单一性、低端性等问题,同时分开设置控制单元与显示单元,也容易造成使用不便,集成化程度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改变现有显示屏的低端性和单一性,将显示与产品多功能集成一体数码模块,提升产品的各项功能性、显示效果的彩显显示器。
[0005]为了到达上述目的,本技术设计的彩显显示器,包括多功能显示面板,所述的多功能显示面板内设置的调控模组由显示芯片U1、PIN接插座J3、PIN接插座J1、PIN接插座J2与PIN接插座J4组成,所述显示芯片U1中的1脚上连接有蜂鸣器控制电路,显示芯片U1中的6脚上接保护电容,显示芯片U1中的7脚连接电源电压,12脚接地,显示芯片U1中的13脚、14脚以及15脚分别与PIN接插座J3中的2接口、3接口以及4接口连接,显示芯片U1中的47脚以及48脚分别与DISPLAY_TO_MCU_RX输出端以及DISPLAY_TO_MCU_TX输入端连接,显示芯片U1中的22脚与PIN接插座J4中的2接口连接,显示芯片U1中2脚、3脚、4脚、5脚、8脚、9脚、16脚、17脚、18脚、19脚以及20脚上各自连接与之对应的显示面板LED电路;显示芯片U1中24脚、25脚、26脚、27脚、28脚、29脚以及30脚分别与LED_C1电容、LED_C2电容、LED_C3电容、LED_C4电容、LED_C5电容、LED_C6电容以及LED_C7电容相连接;显示芯片U1中31脚、32脚、33脚、34脚、35脚、36脚、37脚、38脚、39脚、40脚、41脚、42脚、43脚、44脚、45脚以及46脚分别与LED_S1开关、LED_S2开关、LED_S3开关、LED_S4开关、LED_S5开关、LED_S6开关、LED_S7开关、LED_S8开关、LED_S9开关、LED_S10开关、LED_S11开关、LED_S12开关、LED_S13开关、LED_S14开关、LED_S15开关以及LED_S16开关相连接,并在上述的每个LED开关与每个LED电容之间均连接有一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阳极端和与之对应的LED开关之间串连有一个降压电阻。这种结构将显示芯片U1中的各个管脚分别与对应的电子元件相连接组成一个集成控制模块,从而通过所组成的集成控制模块控制多功能显示面板显示内容的变化,比如显示亮度的调节、显示颜色的改变,同时还可通过连接有蜂鸣器控制电路的设置,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发出提示音。
[0006]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的PIN接插座J1中的3接口与DISPLAY_TO_MCU_TX输入端之间通过电阻R76连接,4接口与DISPLAY_TO_MCU_RX输出端之间通过电阻R77连接,PIN接插座
J1中的1接口为PIN接插座J1的供电端,2接口为PIN接插座J1的接地端,上述供电端与接地端之间设置有电解电容,PIN接插座J1中的5接口、6接口以及7接口分别与PIN接插座J2中的1接口、2接口以及3接口之间分别连接有三极管Q22、三极管Q23以及三极管Q24,所述三极管Q22、三极管Q23以及三极管Q24中的基极与PIN接插座J1中对应的接口连接,集电极与PIN接插座J2中对应的接口连接,发射极接地,且三极管Q22、三极管Q23以及三极管Q24中的基极与接地端之间对应设置电阻R36、电阻R37以及电阻R38。这种结构通过将显示芯片U1中对应的管脚与PIN接插座J1中对应的接口相连,同时将PIN接插座J1对应的接口与IN接插座J2中对应的接口相连,从而提升了产品的高端性,同时通过设置在PIN接插座J1中的电解电容能够起到稳压蓄能的作用,进而提升了整体电路的稳定性。
[0007]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显示面板LED电路其中的一路包括三极管Q3与列阵发光二极管组件,列阵发光二极管组件由相互并联的发光二极管C

11、发光二极管C

12、发光二极管C

13、发光二极管C

14、发光二极管C

15以及发光二极管C

16组成,所述三极管Q3中的基极上连接有电阻R56,所述发光二极管C

11、发光二极管C

12、发光二极管C

13、发光二极管C

14、发光二极管C

15以及发光二极管C

16阴极端均通过并联的电阻R

103和电阻R

123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3的发电极信号接地,发光二极管C

11、发光二极管C

12、发光二极管C

13、发光二极管C

14、发光二极管C

15以及发光二极管C

16阳极端上连接有5V的输出电压。这种结构通过显示芯片U1控制显示面板LED电路中设置的发光二极管C

11、发光二极管C

12、发光二极管C

13、发光二极管C

14、发光二极管C

15以及发光二极管C

16亮度,从而提升了多功能显示面板整体效果,改变了现有显示屏的低端性和单一性,并通过列阵发光二极管组件与列阵发光二极管组件上方彩色膜片的设置,使得多功能显示面板中显示字体呈彩色显示,增强多功能显示面板显示效果,通过三极管Q3、电阻R56、电阻R

103与电阻R

123控制发光二极管C

11、发光二极管C

12、发光二极管C

13、发光二极管C

14、发光二极管C

15以及发光二极管C

16的亮度。
[0008]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显示芯片U1采用SH79F328U型号,三极管Q22、三极管Q23以及三极管Q24采用S8050型号,三极管Q3采用SS8050型号。这种结构通过限定显示芯片U1、三极管Q3、三极管Q22、三极管Q23以及三极管Q24的型号,在保证多功能显示面板整体效果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0009]本技术所设计的彩显显示器,通过SH79F328U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彩显显示器,包括多功能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功能显示面板内设置的调控模组由显示芯片U1、PIN接插座J3、PIN接插座J1、PIN接插座J2与PIN接插座J4组成,所述显示芯片U1中的1脚上连接有蜂鸣器控制电路,显示芯片U1中的6脚上接保护电容,显示芯片U1中的7脚连接电源电压,12脚接地,显示芯片U1中的13脚、14脚以及15脚分别与PIN接插座J3中的2接口、3接口以及4接口连接,显示芯片U1中的47脚以及48脚分别与DISPLAY_TO_MCU_RX输出端以及DISPLAY_TO_MCU_TX输入端连接,显示芯片U1中的22脚与PIN接插座J4中的2接口连接,显示芯片U1中2脚、3脚、4脚、5脚、8脚、9脚、16脚、17脚、18脚、19脚以及20脚上各自连接与之对应的显示面板LED电路;显示芯片U1中24脚、25脚、26脚、27脚、28脚、29脚以及30脚分别与LED_C1电容、LED_C2电容、LED_C3电容、LED_C4电容、LED_C5电容、LED_C6电容以及LED_C7电容相连接;显示芯片U1中31脚、32脚、33脚、34脚、35脚、36脚、37脚、38脚、39脚、40脚、41脚、42脚、43脚、44脚、45脚以及46脚分别与LED_S1开关、LED_S2开关、LED_S3开关、LED_S4开关、LED_S5开关、LED_S6开关、LED_S7开关、LED_S8开关、LED_S9开关、LED_S10开关、LED_S11开关、LED_S12开关、LED_S13开关、LED_S14开关、LED_S15开关以及LED_S16开关相连接,并在上述的每个LED开关与每个LED电容之间均连接有一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阳极端和与之对应的LED开关之间串连有一个降压电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显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IN接插座J1中的3接口与DISPLAY_TO_MCU_TX输入端之间通过电阻R76连接,4接口与DISPLAY_TO_MCU_RX输出端之间通过电阻R77连接,PIN接插座J1中的1接口为PIN接插座J1的供电端,2接口为PIN接插座J1的接地端,上述供电端与接地端之间设置有电解电容,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赤诚高炳楼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尚美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