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焙烧炉烟气黑法吸附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7765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焙烧炉烟气黑法吸附装置及方法,包括混合装置,混合装置与焙烧炉烟道相通,混合装置与净粉给料机构相通,混合装置通过主管路与除尘机构相通,除尘机构与风筒连接,除尘机构的载焦粉经载焦粉输送机构进入载焦粉仓。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净粉给料机构、混合装置、除尘机构和载焦粉仓,净粉与烟气在混合装置混合形成载焦粉,除尘机构将载焦粉气固分离,净化后的烟气进入脱硫工序,与传统电捕法相比,既不会产生大量废水,也不存在废焦油处理难的问题,有效避免发生设备腐蚀,做到vocs和苯并芘达标排放,载焦粉加入适量粘结剂经造粒机造粒,掺配到焙烧填充料中。做到废物利用。掺配到焙烧填充料中。做到废物利用。掺配到焙烧填充料中。做到废物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焙烧炉烟气黑法吸附装置及方法
[0001]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沥青烟气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焙烧炉烟气黑法吸附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3]炭素行业焙烧生产过程中产生沥青烟气、粉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环境的产物,沥青烟气治理一直是困扰整个炭素行业的难题。以往的炭素企业均采用电捕焦油器进行捕捉,该处理工艺存在以下弊端:一是设备首次投资巨大,且在运行过程中设备腐蚀严重,两到三年就需要大修或者更换,维护维修投入巨大,增加企业成本;二是设备上游和设备本体需要水喷淋和冲洗,不仅浪费水资源,产生的污水净化处理难度大;三是设备本体产生沉积废焦油,废焦油极难处理,增加处理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出一种一种焙烧炉烟气黑法吸附装置及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焙烧炉烟气黑法吸附装置,包括混合装置,所述混合装置与焙烧炉烟道相通,混合装置与净粉给料机构相通,混合装置通过主管路与除尘机构相通,除尘机构与风筒连接,除尘机构的载焦粉经载焦粉输送机构进入载焦粉仓。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净粉给料机构包括净粉仓,净粉仓通过给料管道一和给料管道二与混合装置相通。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给料管道一和给料管道二上均设置有给料阀和喷粉风机。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除尘机构包括多个除尘室,每个除尘室内均设置有多个除尘布袋,除尘室前侧或后侧设置进风道,进风道一端为进风口,进风道的风通过进气支管进入到各个除尘室,进风道上方设置与其分隔的出风道,出风道一端为出气口,除尘室上部均开设与出风道相通的风口,出风道上方开设有阀板孔,阀板孔上设置有提升阀,除尘布袋下方为集灰斗,集灰斗下端安装有卸灰阀,每个除尘室上部均设置有脉冲喷吹机构。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脉冲喷吹机构包括喷吹杆,喷吹杆一端延伸至除尘机构本体外后设置有电磁脉冲阀,电磁脉冲阀底部设置有气包,电磁脉冲阀和气包设置在除尘机本体外侧。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载焦粉输送机构包括设置在卸灰阀下方为第一螺旋输送机,第一螺旋输送机下方为第二螺旋输送机,第一螺旋输送机和第二螺旋输送机相通,第二螺旋机通过载焦粉管道与提升机连接,提升机将载焦粉运送至载焦粉仓。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除尘机构一侧设置有制氮机,制氮机通过输气管一与气包连接。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制氮机通过输气管二与混合装置连接,所述输气管一和输气管二上均设置有消防阀。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出气口通过出气管道与风筒连通,出气管道上设置有除尘风机。
[0014]一种焙烧炉烟气黑法吸附方法,步骤一:将净粉作为吸附剂与焙烧炉管道的烟气充分混合,形成载焦粉;步骤二:将载焦粉经管道进入除尘室,载焦粉经多个除尘布袋阻隔分离,固气分离后进入脱硫塔,烟气脱硫达标后排放至大气;步骤三:分离的载焦粉经脉冲打尘落入集灰斗,经载焦粉输送机构进入载焦粉仓,载焦粉加入适量粘结剂经造粒机造粒,掺配到焙烧填充料中。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设置净粉给料机构、混合装置、除尘机构和载焦粉仓,净粉与烟气在混合装置混合形成载焦粉,除尘机构将载焦粉气固分离,净化后的烟气进入脱硫工序,与传统电捕法相比,既不会产生大量废水,也不存在废焦油处理难的问题,有效避免发生设备腐蚀,做到vocs和苯并芘达标排放。
[0016]本专利技术利用净粉作为烟气的吸附剂,吸附烟气中的沥青烟、焦油和vocs等。净粉即废冶金焦粉,废冶金焦粉在在焙烧生产过程中产生。冶金焦粉作为焙烧工艺的填充料,对颗粒度的大小是有要求的,冶金焦粉在使用反复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机械撞击,碾压,不断产生细小的颗粒,这种细小的粉尘不适合再次作为填充料去使用,需要将它在冶金焦中分离出来,分离后的粉尘也就是净粉,该细粉产量大且处理成本高,没有任何使用价值。将净粉作为烟气的吸附剂,减少了处理成本,使其废物利用。
[0017]将净粉吸附烟气形成载焦粉,在载焦粉中加入粘结剂,载焦粉经造粒系统造粒,可再次回到焙烧填充料内,做到整个产业链循环,降低企业能耗,使企业做到绿色可持续发展。
[0018]脉冲喷吹及清灰气炮工作介质均为压氮气,由制氮机制出并压缩的氮气,有效防火。避免因采用放电荷点原理,设备存在的火灾安全隐患。
[0019]本专利技术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该系统稳定可靠,运行率及自动化程度高,适应当前环保要求,及循环利用降低能耗,变废为宝。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要结构示意图;图2为除尘机构主要结构正视图;图3为除尘机构主要结构侧视图。
[0021]图中:1

混合装置、2

焙烧炉烟道、3

净粉给料机构、31

净粉仓、32

给料管道一、33

给料管道二、34

给料阀、35

喷粉风机、4

主管路、5

除尘机构、51

除尘室、52

除尘布袋、53

集灰斗、54

卸灰阀、55

喷吹杆、56

电磁脉冲阀、57

气包、58

进气口、59

出气口、6

风筒、8

载焦粉输送机构、81

第一螺旋输送机、82

第二螺旋输送机、83

载焦粉管道、84


升机、9

载焦粉仓、10

制氮机、11

输气管一、12

输气管二、13

消防阀、14

出气管道、15

除尘风机、16

清灰气炮、17

阀板孔、18

提升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一种焙烧炉烟气黑法吸附方法,步骤一:将净粉作为吸附剂与焙烧炉管道2的烟气充分混合,形成载焦粉;步骤二:将载焦粉经管道进入除尘室51,载焦粉经多个除尘布袋52阻隔分离,固气分离后进入脱硫塔,烟气脱硫达标后排放至大气;步骤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焙烧炉烟气黑法吸附装置,包括混合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装置(1)与焙烧炉烟道(2)相通,混合装置(1)与净粉给料机构(3)相通,混合装置(1)通过主管路(4)与除尘机构(5)相通,除尘机构(5)与风筒(6)连接,除尘机构(5)的粉末经载焦粉输送机构(8)进入载焦粉仓(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焙烧炉烟气黑法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粉给料机构(3)包括净粉仓(31),净粉仓(31)通过给料管道一(32)和给料管道二(33)与混合装置(1)相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焙烧炉烟气黑法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料管道一(32)和给料管道二(33)上均设置有给料阀(34)和喷粉风机(35)。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焙烧炉烟气黑法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机构(5)包括多个除尘室(51),每个除尘室(51)内均设置有多个除尘布袋(52),除尘室(51)前侧或后侧设置进风道,进风道一端为进风口(58),进风道的风通过进气支管进入到各个除尘室(51),进风道上方设置与其分隔的出风道,出风道一端为出气口(59),除尘室(51)上部均开设与出风道相通的风口,出风道上方开设有阀板孔(17),阀板孔(17)上设置有提升阀(18),除尘布袋(52)下方为集灰斗(53),集灰斗(53)下端安装有卸灰阀(54),每个除尘室(51)上部均设置有脉冲喷吹机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焙烧炉烟气黑法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喷吹机构包括喷吹杆(55),喷吹杆(55)一端延伸至除尘室(51)外后设置有电磁脉冲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中秋魏显星孟令奇任俊达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天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