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术电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7751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术电刀,包括:外壳,其内部具有主腔体、水流腔体与气流腔体,外壳的一侧为工作侧,外壳的另一侧为接线侧,工作侧设置有与水流腔体相互连通的出水口,工作侧设置有与气流腔体相互连通的吸气口;电刀主体,其连接于主腔体内,电刀主体具有从工作侧伸出外壳的电刀尖端;供水管,其一端连接于接线侧,供水管与水流腔体相互连通;吸气泵,其连接有吸气管,吸气管远离吸气泵的一端连接于接线侧,吸气管与气流腔体相互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手术电刀进行手术的过程中,还可同时吸气与冲洗,不需要其他医护人员的协助,提高医疗操作的便捷性与手术的效率。疗操作的便捷性与手术的效率。疗操作的便捷性与手术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术电刀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手术电刀。

技术介绍

[0002]普通外科手术电刀仅具有切割功能,不具有吸引、冲洗功能。
[0003]外科手术过程中,主刀医生所用的电刀在切割器官组织时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影响外科手术视野,外科手术创面常有出血、积液。为了协助主刀医生操作,助手需一只手拿着负压吸引器,吸走电刀烟雾、出血、积液,这导致助手的一只手被占用,无法更好地配合主刀医生,且负压吸引器容易遮挡外科手术视野。
[0004]另外,电刀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造成器官组织热损伤,为了保护器官组织,有时需要用蒸馏水冲洗降温。为了更好的显露外科手术视野,有时需要用蒸馏水冲洗外科手术创面的积血、积液。主刀医生需中断外科手术,助手使用注射器吸取蒸馏水,对准外科手术创面进行冲洗,然后用负压吸引器吸走冲洗液,如此难以提高手术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术电刀,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0007]一种手术电刀,包括:外壳,其内部具有主腔体、水流腔体与气流腔体,所述外壳的一侧为工作侧,所述外壳的另一侧为接线侧,所述工作侧设置有与所述水流腔体相互连通的出水口,所述工作侧设置有与所述气流腔体相互连通的吸气口;电刀主体,其连接于所述主腔体内,所述电刀主体具有从所述工作侧伸出外壳的电刀尖端;供水管,其一端连接于所述接线侧,所述供水管与所述水流腔体相互连通;吸气泵,其连接有吸气管,所述吸气管远离吸气泵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接线侧,所述吸气管与所述气流腔体相互连通。
[0008]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使用时,电刀尖端用于切开人体组织,实现切开、止血功能,开启吸气泵后,由于外壳内具有可供气体流动的气流腔体,烟气可直接从吸气口吸入气流腔体内,并通过吸气管吸走,将外设的盐水袋连接至供水管,盐水袋内的生理盐水可经供水管、水流腔体后从出水口输出,从而对病患者的创面进行清洁,如此,在使用手术电刀进行手术的过程中,还可同时吸气与冲洗,不需要其他医护人员的协助,提高医疗操作的便捷性与手术的效率。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技术还包括加压装置,所述加压装置包括固定外框、加压气囊与充气泵,所述加压气囊连接于所述固定外框的内侧,所述加压气囊围设形成加压区域,所述充气泵连接于所述加压气囊。将外设的盐水袋装入至加压区域内,在需要进行冲洗时,充气泵向加压气囊充气,使得加压气囊对盐水袋挤压,从而使得盐水袋内的水更好地从供水管输入至水流腔体后排出出水口。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外框的一侧设置有定位通孔,所述定
位通孔正对于所述加压区域。将盐水袋上连接管路的接口正对或伸入定位通孔内,再将供水管与盐水袋连接,如此可将盐水袋的位置更好地限定在加压区域内,减少盐水袋在受挤压时的移动。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外框内部围设形成固定凹槽,所述加压气囊环绕设置于所述固定凹槽的至少三个内侧壁上,所述固定外框上可拆卸地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可打开或关闭所述固定凹槽。固定外框上装有对固定凹槽封闭的盖板,装入盐水袋时,先打开盖板,将盐水袋放入到加压区域内,加压气囊从至少三侧对盐水袋进行挤压,如此可对盐水袋均匀挤压,并减少其受挤压时移位的现象,装入盐水袋后重新将盖板装回至固定外框上,提高对盐水袋定位的稳定性。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板为透明材质。可透过盖板直观地观察盐水袋的使用情况。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第一按压开关,所述水流腔体内设置有水流控制阀,所述第一按压开关电连接于所述水流控制阀。在使用手术电刀时,可通过外壳上的第一按压开关方便地控制水流控制阀,从而控制出水口的出水量。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第二按压开关,所述第二按压开关电连接于所述吸气泵。在使用手术电刀时,可通过外壳上的第二按压开关方便地控制吸气泵开启或关闭,从而控制是否从吸气口处吸气。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吸气口位于所述电刀尖端的两侧。增大出水口与吸气口之间的距离,并且利用电动尖端进行遮挡,避免从出水口处输出的水直接从吸气口吸入的问题,保证冲洗与吸气功能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0017]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中:100

外壳、110

水流腔体、120

气流腔体、130

出水口、140

吸气口、160

第一按压开关、170

第二按压开关、200

电刀主体、210

电刀尖端、300

供水管、410

吸气泵、420

吸气管、510

固定外框、520

加压气囊、530

充气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连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连接结构。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0020]参照图1,一种手术电刀,包括:外壳100,其内部具有主腔体、水流腔体110与气流腔体120,所述外壳100的一侧为工作侧,所述外壳100的另一侧为接线侧,所述工作侧设置有与所述水流腔体110相互连通的出水口130,所述工作侧设置有与所述气流腔体120相互连通的吸气口140;电刀主体200,其连接于所述主腔体内,所述电刀主体200具有从所述工作侧伸出外壳100的电刀尖端210;供水管300,其一端连接于所述接线侧,所述供水管300与所述水流腔体110相互连通;吸气泵410,其连接有吸气管420,所述吸气管420远离吸气泵41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接线侧,所述吸气管420与所述气流腔体120相互连通。
[0021]由上述可知,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术电刀,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00),其内部具有主腔体、水流腔体(110)与气流腔体(120),所述外壳(100)的一侧为工作侧,所述外壳(100)的另一侧为接线侧,所述工作侧设置有与所述水流腔体(110)相互连通的出水口(130),所述工作侧设置有与所述气流腔体(120)相互连通的吸气口(140);电刀主体(200),其连接于所述主腔体内,所述电刀主体(200)具有从所述工作侧伸出外壳(100)的电刀尖端(210);供水管(300),其一端连接于所述接线侧,所述供水管(300)与所述水流腔体(110)相互连通;吸气泵(410),其连接有吸气管(420),所述吸气管(420)远离吸气泵(41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接线侧,所述吸气管(420)与所述气流腔体(120)相互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术电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压装置,所述加压装置包括固定外框(510)、加压气囊(520)与充气泵(530),所述加压气囊(520)连接于所述固定外框(510)的内侧,所述加压气囊(520)围设形成加压区域,所述充气泵(5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露诗陈国浩付瑞雪蔡耿喜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