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鱼养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07470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斑马鱼养殖系统,支撑架包括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多层养殖层,养殖层内设置有多个养殖工位,养殖工位上设置有斑马鱼盒;进水管组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主进水管以及连接在其上的多个分进水管组,分进水管组包括沿主进水管的两侧方向延伸的两个分进水管,其上开设有若干进水口;回水槽组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主回水管以及连接在其上的多个分回水槽组,分回水槽组包括沿主回水管的两侧方向延伸的两个分回水槽;其中,若干进水口与斑马鱼盒的进水端连通,分回水槽与斑马鱼盒出水端连通,水处理装置输入部与主回水管输出端连通,水处理装置输出部与主进水管输入端连通。本申请能够合理布局进水管路、回水管路且保证其足够的结构强度。保证其足够的结构强度。保证其足够的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斑马鱼养殖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水产养殖
,具体地说,是涉及斑马鱼养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斑马鱼基因与人类基因的相似度达到87%,在其身上做药物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在多数情况下也适用于人体,斑马鱼的胚胎是透明的,很容易观察到药物对其体内器官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高校以及实验室引进系统进行养殖以及实验。根据当前市场调研,斑马鱼养殖系统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
[0003]目前,在国内传统斑马鱼养殖中,主进水系统在养殖支架一侧,主回水在养殖支架另一侧,占用两端空间,管道外漏,外观不美观,主回水槽过长,需要特殊加强。
[0004]同时,回水管路不易拆卸清理,无角度倾斜,残饵粪便排出不畅。斑马鱼盒液位固定,无法调节液位。斑马鱼的排泄物长期浸泡在循环水中,会对循环水造成污染。
[0005]并且,高密度养殖产生的大量排泄物、残骸和残饵等污染物,大大超过了环境容量和养殖水体的自净能力,污染物在水体中分解时需消耗大量溶解氧,造成水体缺氧,并使水中富含氮、磷等营养物质,其中产生的氨氮、亚硝酸盐等会对水产品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不仅造成养殖环境自身污染、养殖水质恶化、威胁水产品生存,除影响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0006]因此,研发一种斑马鱼养殖系统,能够合理布局进水管路、回水管路,并且回水管路便于排泄杂物排出,并且能够解决目前高密度养殖中存在的水体污染的问题,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
技术介绍
中指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斑马鱼养殖系统,能够合理布局进水管路、回水管路,并且回水管路便于排泄杂物排出,并且能够解决目前高密度养殖中存在的水体污染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9]斑马鱼养殖系统,包括支撑架、进水管组、回水槽组和水处理装置;所述支撑架包括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多层养殖层,所述养殖层内设置有多个养殖工位,所述养殖工位上设置有斑马鱼盒;所述进水管组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主进水管以及连接在所述主进水管上的多个分进水管组,所述分进水管组包括沿所述主进水管的两侧方向延伸的两个分进水管,所述分进水管上开设有若干进水口;所述回水槽组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主回水管以及连接在所述主回水管上的多个分回水槽组,所述分回水槽组包括沿所述主回水管的两侧方向延伸的两个分回水槽;其中,若干所述进水口与所述斑马鱼盒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分回水槽均与所述斑马鱼盒的出水端连通,所述水处理装置的输入部与所述主回水管的输出端连通,所述水处理装置的输出部与所述主进水管的输入端连通。
[00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养殖层内对称设置有两列养殖区域,各所述养
殖区域内设置有多个养殖工位,各所述养殖区域均对应设置有所述分进水管组与所述分回水槽组。
[001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回水槽的外侧端高于其内侧端。
[001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回水槽的外侧端下方设置有可拆卸垫块,所述可垫块用于调整所述分回水槽的外侧端的高度。
[001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回水槽与所述主回水管之间连接有回水弯头。
[001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处理装置的输出部包括干湿分离盒和生物池,所述干湿分离盒包括过滤棉和网孔槽;所述主回水管的输出物依次流经所述过滤棉与所述网孔槽至所述生物池。
[001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孔槽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溢流孔,所述网孔槽的底板上开设有多个过滤孔。
[001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生物池包括依次连通的多孔填料区生物池、细菌石英球区生物池和泵池,所述干湿分离盒与所述多孔填料区生物池连通。
[001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处理装置的输入部包括主循环泵和紫外生化过滤器,所述泵池内的养殖液通过所述主循环泵驱动流经所述紫外生化过滤器后输送至所述主进水管内。
[001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排污组件,其包括第一排污管路、第二排污管路和第三排污管路;所述第一排污管路输入端与所述细菌石英球区生物池连通;所述第二排污管路输入端与所述泵池连通;所述第三排污管路输入端与所述紫外生化过滤器连通;其中,所述第一排污管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排污管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排污管路的输出端连通后排出。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20]为了实现斑马鱼养殖系统的进水与回水,设置了进水管组和回水槽组,进水管组向斑马鱼养殖系统内供水,回水槽组收集自斑马鱼养殖系统内回流的养殖液,并且经过水处理装置对回流的水质进行处理;由于斑马鱼养殖系统为多层养殖,并且每层内设置多个养殖工位,进水管组和回水槽组需满足为每个养殖工位进行供水和排水的功能;与此同时,为了节省空间,并且能够保证进水管组的水压以及进水管组、回水槽组的结构强度,将主进水管和主回水槽竖直设置在多个养殖工位的中间位置,分进水管与分回水槽向两侧延伸设置,从而通过缩短分进水管与分回水槽的长度,保证分进水管的水压以及分进水管、分回水槽的结构强度。
[0021]结合附图阅读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整机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另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另一整体结构主视图;
[0026]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另一整体结构侧视图;
[0027]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另一整体结构剖视图;
[0028]图6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回流槽组的主视图;
[0029]附图标记:
[0030]100,支撑架;
[0031]110,养殖层;
[0032]200,进水管组;210,主进水管;220,分进水管;
[0033]300,回水槽组;310,主回水管;320,分回水槽;330,回水弯头;340,垫块;
[0034]400,斑马鱼盒;
[0035]510,第一进水开关阀;520,第二进水开关阀;530,第三进水开关阀;
[0036]610,生物池;611,多孔填料区生物池;612,细菌石英球区生物池;613,泵池;
[0037]620,紫外生化过滤器;630,干湿分离盒;631,网孔槽;632,溢流孔;633,过滤孔;
[0038]700,排污组件;710,第一排污管路;720,第二排污管路;730,第三排污管路。
具体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斑马鱼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其包括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多层养殖层,所述养殖层内设置有多个养殖工位,所述养殖工位上设置有斑马鱼盒;进水管组,其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主进水管以及连接在所述主进水管上的多个分进水管组,所述分进水管组包括沿所述主进水管的两侧方向延伸的两个分进水管,所述分进水管上开设有若干进水口;回水槽组,其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主回水管以及连接在所述主回水管上的多个分回水槽组,所述分回水槽组包括沿所述主回水管的两侧方向延伸的两个分回水槽;水处理装置;其中,若干所述进水口与所述斑马鱼盒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分回水槽均与所述斑马鱼盒的出水端连通,所述水处理装置的输入部与所述主回水管的输出端连通,所述水处理装置的输出部与所述主进水管的输入端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斑马鱼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养殖层内对称设置有两列养殖区域,各所述养殖区域内设置有多个养殖工位,各所述养殖区域均对应设置有所述分进水管组与所述分回水槽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斑马鱼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回水槽的外侧端高于其内侧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斑马鱼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回水槽的外侧端下方设置有可拆卸垫块,所述可拆卸垫块用于调整所述分回水槽的外侧端的高度。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波杨涛任亨通吴佳乐闫海勇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兴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