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转子磁体与轴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7391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转子磁体与轴的连接结构,涉及电机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的电机转子磁铁与轴的连接部分牢固性较差,容易发生松动导致脱落的问题。所述电机轴的外壁上设置有梅花卡座或铝配件或一体式磁体,所述梅花卡座的外壁上安装有包胶机构,所述包胶机构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塑磁机构和第二塑磁机构,所述铝配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塑磁机构和第四塑磁机构,所述第三塑磁机构与第四塑磁机构之间设置有连接圆棒,所述铝配件的内部设置有贯穿圆孔,铝配件通过贯穿圆孔与连接圆棒适配连接,所述包胶机构、第一塑磁机构和第二塑磁机构的内部均设置有对应梅花槽。磁机构的内部均设置有对应梅花槽。磁机构的内部均设置有对应梅花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转子磁体与轴的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
,具体为一种电机转子磁体与轴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电机的转子一般由定子磁极、转子、换向器、电刷、机壳、轴承等构成,定子磁极采用永磁体,有铁氧体、铝镍钴、钕铁硼等材料,按其结构形式可分为圆筒型和瓦块型等几种。录放机中使用的电多数为圆筒型磁体,而电动工具及汽车用电器中使用的电动机多数采用专块型磁体,电机的转子磁体与轴的连接部分大多采用套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0003]现有的电机转子磁铁与轴的连接部分牢固性较差,容易发生松动导致脱落的问题,影响电机的正常使用,为此,我们提供一种电机转子磁体与轴的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转子磁体与轴的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电机转子磁铁与轴的连接部分牢固性较差,容易发生松动导致脱落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机转子磁体与轴的连接结构,包括电机轴,所述电机轴的外壁上设置有梅花卡座或铝配件或一体式磁体,所述梅花卡座的外壁上安装有包胶机构,所述包胶机构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塑磁机构和第二塑磁机构,所述铝配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塑磁机构和第四塑磁机构,所述第三塑磁机构与第四塑磁机构之间设置有连接圆棒,所述铝配件的内部设置有贯穿圆孔,铝配件通过贯穿圆孔与连接圆棒适配连接,所述包胶机构、第一塑磁机构和第二塑磁机构的内部均设置有对应梅花槽,包胶机构、第一塑磁机构和第二塑磁机构通过对应梅花槽与梅花卡座对应卡接,所述第一塑磁机构、第二塑磁机构、第三塑磁机构和第四塑磁机构的中心位置上均设置有穿接轴孔,穿接轴孔的直径与电机轴的直径相等。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塑磁机构、第二塑磁机构、第三塑磁机构和第四塑磁机构的外壁上均设置有端面圆槽,端面圆槽与第一塑磁机构、第二塑磁机构、第三塑磁机构和第四塑磁机构一体成型设置,端面圆槽的直径大于穿接轴孔的直径。
[0007]优选的,所述梅花卡座和铝配件的内部中心位置上均设置有卡座穿孔,卡座穿孔与穿接轴孔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卡座穿孔的直径与穿接轴孔的直径相等,卡座穿孔与电机轴粘胶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包胶机构、第一塑磁机构、第二塑磁机构、铝配件、第三塑磁机构和第四塑磁机构的直径相等,第一塑磁机构和第二塑磁机构关于包胶机构对称分布,第三塑磁机构和第四塑磁机构关于铝配件对称分布。
[0009]优选的,所述穿接轴孔与第一塑磁机构、第二塑磁机构、第三塑磁机构和第四塑磁机构一体成型设置,穿接轴孔的圆心点与第一塑磁机构、第二塑磁机构、第三塑磁机构和第
四塑磁机构的圆心点重合。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塑磁机构、第二塑磁机构、第三塑磁机构和第四塑磁机构的尺寸相等,第一塑磁机构和第二塑磁机构互为异性磁体,第三塑磁机构和第四塑磁机构通过连接圆棒一体成型设置。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术梅花卡座粘胶固定在电机轴上组成一体结构,然后将包胶机构通过对应梅花槽套接安装到梅花卡座的中间位置上,然后将第一塑磁机构和第二塑磁机构分别安装到包胶机构的两侧,第一塑磁机构和第二塑磁机构互为异性磁体,相互吸附固定,或采用将铝配件压装入电机轴组装成组件的方式,然后将组件放入注塑模具中注塑第三塑磁机构和第四塑磁机构部分,一体注塑成型,从而达到固定连接电机转子磁体和轴的目的,克服了现有的电机转子磁铁与轴的连接部分牢固性较差,容易发生松动导致脱落的问题。
[0013]2、第一塑磁机构和第二塑磁机构卡位安装在梅花卡座上,避免了第一塑磁机构和第二塑磁机构在电机轴上发生自转的问题,第三塑磁机构和第四塑磁机构与铝配件一体注塑成型,提高了转子磁体与轴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电机转子磁体与轴的连接结构第一方案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塑磁机构和第二塑磁机构与梅花卡座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电机轴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塑磁机构和第二塑磁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的电机转子磁体与轴的连接结构第二方案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技术的第三塑磁机构和第四塑磁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0]图7为本技术的铝配件结构示意图;
[0021]图8为本技术的电机转子磁体与轴的连接结构第三方案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电机轴;2、第一塑磁机构;3、第二塑磁机构;4、包胶机构;5、梅花卡座;6、穿接轴孔;7、端面圆槽;8、卡座穿孔;9、对应梅花槽;10、铝配件;11、第三塑磁机构;12、第四塑磁机构;13、连接圆棒;14、贯穿圆孔;15、一体式磁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4]实施例1
[0025]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电机转子磁体与轴的连接结构,包括电机轴1,电机轴1的外壁上设置有梅花卡座5,梅花卡座5的外壁上安装有包胶机构4,包胶机构4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塑磁机构2和第二塑磁机构3,包胶机构4、第一塑磁机构2和第二塑磁机构3的内部均设置有对应梅花槽9,包胶机构4、第一塑磁机构2和第二塑磁机构3通过对应梅花槽9与梅花卡座5对应卡接,第一塑磁机构2和第二塑磁机构3的中心位置上均设置有穿接轴孔6,穿接轴孔6的直径与电机轴1的直径相等。
[0026]进一步,第一塑磁机构2和第二塑磁机构3的外壁上均设置有端面圆槽7,端面圆槽7与第一塑磁机构2和第二塑磁机构3一体成型设置,端面圆槽7的直径大于穿接轴孔6的直径,第一塑磁机构2和第二塑磁机构3的外壁上均设置的端面圆槽7起到承载穿接轴孔6部分的作用。
[0027]进一步,梅花卡座5的内部中心位置上设置有卡座穿孔8,卡座穿孔8与穿接轴孔6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卡座穿孔8的直径与穿接轴孔6的直径相等,卡座穿孔8与电机轴1粘胶固定连接,梅花卡座5的内部设置的卡座穿孔8起到便于电机轴1穿接卡座粘胶一体成型的作用。
[0028]进一步,包胶机构4、第一塑磁机构2和第二塑磁机构3的直径相等,第一塑磁机构2和第二塑磁机构3关于包胶机构4对称分布,包胶机构4、第一塑磁机构2和第二塑磁机构3的直径相等从而提高了整体连接结构的匀称性。
[0029]进一步,穿接轴孔6与第一塑磁机构2和第二塑磁机构3一体成型设置,穿接轴孔6的圆心点与第一塑磁机构2和第二塑磁机构3的圆心点重合,穿接轴孔6起到便于电机轴1与第一塑磁机构2和第二塑磁机构3穿接连接的作用。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转子磁体与轴的连接结构,包括电机轴(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轴(1)的外壁上设置有梅花卡座(5)或铝配件(10)或一体式磁体(15),所述梅花卡座(5)的外壁上安装有包胶机构(4),所述包胶机构(4)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塑磁机构(2)和第二塑磁机构(3),所述铝配件(1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塑磁机构(11)和第四塑磁机构(12),所述第三塑磁机构(11)与第四塑磁机构(12)之间设置有连接圆棒(13),所述铝配件(10)的内部设置有贯穿圆孔(14),铝配件(10)通过贯穿圆孔(14)与连接圆棒(13)适配连接,所述包胶机构(4)、第一塑磁机构(2)和第二塑磁机构(3)的内部均设置有对应梅花槽(9),包胶机构(4)、第一塑磁机构(2)和第二塑磁机构(3)通过对应梅花槽(9)与梅花卡座(5)对应卡接,所述第一塑磁机构(2)、第二塑磁机构(3)、第三塑磁机构(11)和第四塑磁机构(12)的中心位置上均设置有穿接轴孔(6),穿接轴孔(6)的直径与电机轴(1)的直径相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磁体与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塑磁机构(2)、第二塑磁机构(3)、第三塑磁机构(11)和第四塑磁机构(12)的外壁上均设置有端面圆槽(7),端面圆槽(7)与第一塑磁机构(2)、第二塑磁机构(3)、第三塑磁机构(11)和第四塑磁机构(12)一体成型设置,端面圆槽(7)的直径大于穿接轴孔(6)的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澄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中天磁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